关于死亡
这几天陷在了恍惚和悲痛中,心理状态更差了,都怕自己走不出来干不了任何事了。脑子越想越乱越想越难受越想越抑郁,完完整整地写出来便于整理思绪,也希望趁此释放一下情绪,尽快走出这种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看到土耳其7.8级地震的消息,我瞬间想到了唐小强,唐大哥,不知道是否会受影响。地震前后那段时间,我时不时能看到他发的ins story,配图看着像居民楼,写着一段土耳其语,看了翻译,忘了大概意思,反正挺积极的 。习以为常,也看不懂,后来都懒得点开看完了。
过了不知道几天,先是在句号组里看到消息说唐大哥在土耳其失联了。当时很震惊,明明前几天还在发ins story,怎么会?我马上上ins,但他的ins story已经过期看不到了,当时就开始后悔为什么之前没看完。
在微博发布这个消息的人我知道,他跟唐大哥关系很好,所以肯定不会错。但那时候我一边关注他的微博一边想,都说好人有好报,唐小强做了这么多善事应该没事吧;之前看过汶川地震有人被埋了很久还能被救活,应该没事吧。但之前都没听说过土耳其地震的新闻,他们会相关的知识吗?后来在b站看到了唐大哥介绍土耳其是个地震频繁的国家,所以我想应该有了解相关的逃生知识吧。总而言之,我似乎一瞬也没想过他会死。
刷微博,欧玛说唐小强的家人已经过去那边找他,但还没有任何消息。着急、焦虑。
后来,消息来了,确认死亡。看到这个消息,我内心没有波动,已经不记得在想什么了,反正没有哭。
一天后,在ins story里看到了oo发的合照,大概说的是下辈子再一起玩之类的,然后是阿雷的,然后就是微博的其他非正成员。眼泪停不下来,难受得哭出了声,眼睛发涩。或许当天没哭是我根本没有接受他已经死亡的现实,但他们的话提醒了我,这是真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他2月2日还在土耳其带钟逸伦游玩、合影,2月6日就失联、甚至已经死亡了。
生死有命。好人也不一定有好报,种种因素的叠加似乎注定了他的结局。地震发生在2月6日,而他地震前明明在中国,却要回去考导游证;他去的地方并不是地震中心地带,而且住的酒店却是没有承重墙的豆腐渣工程,除了这栋楼震得稀碎,周边建筑损毁不大;如果救援队能尽早赶到或许还有希望,可偏偏又下大雪……靠矿山和房地产生意,明明已经不愁吃穿,还考什么导游证啊!据说是为了更好招待中国朋友……不了解,为什么一个在因见义勇为上过新闻的人会这么轻易草率地结束了一生。
这又是我一直不肯接受这个事实的另一个原因——今年他才30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大有可为的年龄。我第一次理解了英年早逝这四个字后面的遗憾。以前学李贺的诗,我会可惜这么有才华的人居然才活了二十几年。可毕竟那是古代的人,也不太了解他生平,除了可惜,也没有更多的感情。但唐小强我可太熟了,非正式会谈里最喜欢的成员,陪我度过大三那段精神萎靡日子的素未谋面的朋友。我知道他在厦门因见义勇为上过报纸、在厦门读书时在爸爸朋友的土耳其餐厅打过工、有几座矿山、做大理石生意、陪老板唱“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玩过改装车、功必扬来土耳其旅游时出钱让他住两万块钱的酒店、自己和珍珠奶茶不让天乐尝、每次节目组让代表介绍自己国家的相关概况时都会非常用心地准备,去拍视频和带当地的食物上节目、第七季还是第六季开头介绍自己的身份从商人变成了中土交流的官方人士(记不清叫什么头衔)……考古过他的微博、看完了他在b站发的几个vlog,很平常,很有生活感。好像从第五季还是第六季开始,有观众说非正变了,没以前好看了。我无所谓,只要唐小强在就很好看,因为他很有节目效果。但以后他都没法在了,我不知道这个节目还会不会有下一季,不知道有没有勇气看下一季。
这几天的情况是,总会突然想起唐大哥已经死了这件事(打这段字的时候又晃神了),然后想,这是现实还是梦境?哦,是真的啊,原来真的不在了,这个世界上从此就没这个人了(在宿舍可不能哭出声啊,打字的过程就是确认这个事实的过程,我今晚已经反复确认过无数遍了,可为什么还是这么难过)。也有可能是因为今天返校,离开家的心情夹杂着对自己前途的焦虑加上这件事让我彻底陷进这个抑郁漩涡里了。去非正的超话看了下,不止我一个人这样,大部分人都是同样的感受,没法接受。我写到这里了,发现我仍然没法接受。怎么办,他的妻子就这样没了丈夫;他年幼的女儿就这样没了爸爸;妻子肚子里的孩子就没见过爸爸一面……但是,看到非正代表发文悼念的那天,我想起了《寻梦环游记》这部俗套动画片唯一的可取之处。里面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我一直觉得自己对死亡的态度是很淡然的。我奶奶走的时候,我并没有哭,反倒觉得她在家自然老去是死亡的最好形式,对大家都是一种解脱。因为阿尔兹海默症,奶奶认不得家里人,加上中过风,腿脚不便,但她却总要往外跑。为了不让她随便跑,爸爸在二楼奶奶门前的过道装了个拦门。有一次,她为了下楼,趴上了楼梯扶手,想翻下楼。我费了好大劲才抱她下楼。大小便失禁,冬天尿湿了一床又一床的棉被,给她穿纸尿片也自己脱下来,我妈妈整天都在洗衣服晒被子,没完没了。吃得越来越少,还得了糖尿病。白天睡觉,半夜大叫,估计周围邻居都嫌吵,但没办法,这病只会恶化。到后面真的不怎么吃东西了。每次回到家,看到奶奶这样都会想,如果我以后得了这种病,我就选择安乐死,对自己和家里人都好,没了认知、没了尊严,感觉活着也没意思。
去世那天是妈妈拿粥上来准备喂她吃,结果一摸人都僵硬了,妈妈吓到了赶紧喊我下来,然后大哭。我也难过,但更多想到的却是能在自己的床上熟睡死去这是最好的死亡方式了,这算是自然死亡吧,多理想,很多老人都是在医院的病床上戴着呼吸机或打着点滴去世的,都回不了家。我妈妈也终于不用这么辛苦操劳了。妈妈说,早上的时候,奶奶吃了很多东西,她还高兴奶奶终于肯吃东西了,结果下午就走了。我好像看到过,人死亡前是会食欲变强。
这是我对死亡最直接的认知。在我身边,离世的都是老人,所以我会认为死亡就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活到七十几了,一点小磕碰都很致命,但也认命。可这次,我只觉得一切都是遗憾,很魔幻,很儿戏,不现实。后来我想起来了雷锋,多好一人,却被电线杆砸死了,22岁,多年轻啊,一条人命就没了。现在又想起了高迪,居然这么伟大的人被电车给撞死了。写着写着,想起了《活着》。高二用一整个晚自习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里面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最后就剩福贵和一头牛。当时我从书里感受到了生的希望,我同桌对我的想法表示不解,我是觉得活着就有希望,好歹是活着。现在看,真的太惨了,书中的人物,在我模糊的印象中,都是好人(非常笼统的词),特别是福贵的外孙,当时看觉得特别懂事(不知道有没有记错),但最后轻飘飘地就死了。怎么会?人命就是这么脆弱的吗?
写到这里,我似乎想通了,我至今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的原因就是不敢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意外面前是毫无抵抗能力的,不管是伟人还是平民,都逃不掉。遗憾,还是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