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制(Mentoring)
企业导师制是培养员工、规划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希望核心员工和后备干部能够迅速成长、新员工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而员工则希望获得成长的空间。导师制恰恰顺应了这种要求,它提倡分享知识与智慧,提倡通过沟通与交流提升企业信任感与忠诚度,也有利于培养后备干部和核心员工的责任感和管理水平,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导师制”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方式的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导师制”所关注的不仅是工作上的问题,更多的是个人问题。
在工作中员工还有可能面对人际方面的困惑,或者对公司氛围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产生偏差等问题。这些个人问题无法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或工作坊(Workshop)、e-Learning课程、做项目等常规的人才发展方式来解决。“导师制”无疑是最合适的。
第二,“导师制”鼓励长期的“一对一”的支持性关系。
“导师制”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因此,特别适合解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各种个性化的问题。而绝大多数人才培养项目都是短期的、针对群体的,只适合解决普适性的问题。
第三,导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导师的挑选是严格的,他们一般都是企业里德高资重的人士,其本身就是成功的典范。“导师制”中,导师的榜样(Role Modeling)作用、言传身教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
第四,隐性知识的传承。
大多数的学习方式传播的都是显性知识,就是能被总结进教科书的知识。而“导师制”在施行的过程中,Mentee从导师身上学到的往往是很难提炼的隐性知识,比如为人处世的方式、想问题的思路、动态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化的领导技巧等等,而这些隐性知识对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导师制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首先是导师制能够使隐性知识的传递成为可能,在企业学习过程中,最难传授的是隐形知识,而导师制则可以通过导师和学员一对一的结合,通过一些具体的企业中的工作或项目让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一些隐形知识。其次是导师制还可以提高导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生下来就会辅导别人做工作的,对于担任导师的人来说,担任导师之前还会有相应的专项培训,这个培训过程本身就是对导师的一个提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