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山景,瓦屋山雪景图
补一篇游记,南方看的第一场大雪,山色雪景,雪松与雾凇,畅然十足。
之前在北京虽见过北国风光,仍心心念念一场南方的大雪,草木风貌积雪后大不相同。
本来与朋友约好前行,但临时🐑了遂两人行。没有做太多攻略,只是听说洪雅瓦屋山的雪很大很厚很美。
-洪雅山景
自驾前往,临近洪雅地段山路蜿蜒,S路和急转弯很多,路窄、旧,没有行人道,还有施工占道需单行错车,道路两边紧挨着村民的房屋。
有多挤?门前无法有空地,出门就是马路,邻居窜门、出门买菜、下地干活都只有穿越马路。而靠近景区往来车辆众多,当地人早已习惯,直接看也不看慢悠悠横穿马路,或叼着烟或并肩聊天。还有家养的或流浪的狗狗也悠哉悠哉。只剩下初次前往的车辆小心驾驶,流下一身冷汗。
路虽不好走,但景色是美的。沿途草木不知不觉从林木变成竹丛,高高瘦瘦攒成一簇簇,远远望去像烟花一样绽放。青蓝色的河流湖泊,清澈透亮,倒映着沿岸草木、云山,真乃青山绿水也。
光是穿行,就足够赏心悦目了。或许是山水养人的缘故,这边的草木蓬勃生长,许多老树老枝。马路两侧的房前屋后都种了花。时值冬日,许多户人家门口栽种腊梅,黄色剔透的花骨朵姿态嶙峋,傲然屹立,吐露幽香,与深灰色的瓦屋、绿森森的山林辉映,别有一番野趣。
而远山呢?近看在眼前,远看又无穷尽。苍绿覆盖满竹丛,雾霭萦绕山峰,云朵与炊烟混杂其中,好似混迹仙山中,可惜我不是求仙访道而来。
在路边发现一株长相奇特的植物,询问友邻得知,原来是国家保护植物—八角莲。




到一处观景平台,或许是山下在下雨的缘故,人不多。湖边风吹来可真是湿漉漉的太冷了。





路边的空地里见缝插针种满了菜,包菜真的好大一朵,经历霜雪后,口感一样很脆甜,拿来做汤锅再好不过了。邂逅一朵巧笑嫣然的山茶花,美兮盼兮。


-瓦屋山雪景图
在山脚民宿住一晚。很冷,但还好有热水和电热毯,已然足够。问老板娘第二天何时上市安全,建议早上5:30早点去,可以踩头茬雪,索道也不需要排队。头天晚上小雨淅沥沥下不停,很担心第二天山上没雪。
没想到第二天一起床就看到窗外大雪。连山下都下雪,山上自不必说。民宿的瓦屋顶上挤满了雪,真·瓦屋雪景。

到达景区停车场,有好几层,来晚了只能停地下或门外路边。雪正在瓢泼地下,颇为壮观。吃了一桶泡面,换上厚外套鞋子,戴上帽子围巾手套,上山。


坐了两段索道,快三十多分钟。可惜天太黑了,啥也拍不到。一到山顶,可选左右两条路,是个大环线。左边进右边出,反之亦然。
一低头就是满地雪花,一抬头就是满树雾凇,映衬着冬日清晨的深蓝天空,美如画。可真好看呐,可算见着雾凇啦。



往里走,木栈道一路蜿蜒,穿越雪松林,穿越灌木丛,穿越湖泊与补给点,延伸到各个观景台和观雪点。除了震撼,无以言表。一幅巨型雪景图伴随脚步徐徐展开,移步换景。
光线也逐渐由暗转亮。





很喜欢灌木丛,被雪覆盖后格外可爱。


一座挂满红灯笼的桥,喜庆祥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疫情刚结束,景区供应能力不足,咖啡小馆很少,景区游览车也去没人开,滑雪场也没请到滑雪教练。结果只能延路雪地徒步,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要不是早上吃了泡面,补充热量与能了,恐怕要倒地昏掉了。
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玩雪,爸爸拉着小雪橇。一开始还活力十足,爸爸狂奔小孩欢笑,到后面爸爸色如猪肝,满脸疲倦拖着雪橇上的孩子,而孩子冻得满脸通红,缩成一团,不言不语。年纪小的孩子直接冻哭了。孩子和大人都茫然在漫长的雪地徒步中。




祈福许愿墙,多了份苍雪,显得神圣而虔诚。只是不知道这么多心愿,神能不能一一抚慰实现。


好不容易找到滑雪场,没有教练。最后骑了个雪地摩托,驰骋雪地心飞扬,动感十足。






最后冻得实在不行了,马不停蹄的下山坐索道。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索道检票通道。地上的雪已被游客踩化了。

一场梦幻般的雪景,美丽冻人之旅,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