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好词》(六)苏轼、范仲淹》陈再明
《《悠悠好词》(六)苏轼、范仲淹》陈再明23.2.24
《临江仙》 苏轼
语译:
夜饮,不知喝了多少杯,这一个晚上就在酒醒、酒醉之间轮迴。醉了醒,醒了又醉。等夜阑宴散,拄着杖,扶着醉意,回到家的时候,夜巳深了。 叩着自家的门环,咚咚咚地,在夜阑人静时特别响亮。在门外等了半天,却不见人来开门。侧耳倾听,只听到应冂童子酣唾时,发出如闷雷似的鼾声。看他唾得是如此香甜,怪不得那么响的敲门声,也吵不醒他了! ″怪可怜的!″他怜惜地,不忍去责备这个贪唾的童子,自忖道:″他一定一直撑着眼皮子等我,现在都三更天了,才睏成这样,一睡就不省人事″。他摇摇头,不忍再敲门去吵醒他的美梦,虽然他自己此时也倦了,饮了太多的酒令他昏昏欲唾。″横竖是进不去睡不成啦,散散步也不错啊!″他想着,慢慢走向江边。 江水,不舍昼夜滾滾地流着,拍着江岸,掀起一阵阵的涛声。从亙古以来,它就这样流着,这样唱着。今日,明日,千年万载之后,它也不会改变的。任凭朝代改换,人事变迁,它本身似乎就是一种永恒的表征。江涛是他眼前世界中唯一的声音,并不喧杂,却这样令人震慑。江风吹着他的衣袂,吹醒了酒意,他拄杖静静地站着,静静地听着。 夜更深了,风不知何时已平息,江面上也平平静静,只荡漾着浅浅波纹。他从对江水永恒的神往中惊醒,想想自己这几十年,在人海宦海中浮浮沉沉,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说着并不想说的话,那有半点是属于自己的真性情?话箸,仿佛只为了别人,只为了利祿功名。明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样,却身不由己。 就这样汲汲营营、忙忙碌碌追求着虚幻,就这样不知所以地忙掉了大半生。面对着大江,这些事,几乎微不足道得可笑。但有多少人抛得下这些世间俗事,自己又什么时候才能抛得下这些,真正无羁无绊,真真实实的生活呢? 沉寂之中,风平浪静的江流,静静横卧在眼前。″乘桴浮于海″,这一句闪入了他的脑海。他觉得在人世之间是找不到净土的了,″如果现在有一只小船多好?那我就可以驾着小船顺流而下,永远离开这扰扰尘俗,不再为世事所苦,而能漂流在无际的大海上,海阔天空地度我还未曾浪费掉的生命了!″。
原词: 《临江仙》 苏 轼 作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过,江海寄余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渔家傲》 范仲淹
语译:
耳边又传来一阵阵的号角长呜,那凄清、低咽的角声,划破岑寂,迴漾在这一座扼守边界的孤城里。虽然这角声早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年累月地听着,但每听到它那单调悲凉的鸣咽,仍遏止不住心中那一阵阵的激盪,遏止不住鼻间那一阵阵的酸楚。 排成人字形的大雁,从一望无际的大漠间飞起,向南方飞去,在难以分辨四季的边塞,就靠牠来区分季节了。秋天,牠们自北方飞向衡阳,春天,又自衡阳飞回塞北。 南方的秋,翻着金浪的田畴,染上酡红的枫叶。湖上帆影片片、渔歌隐隐。水,绿的澄澈,山,青的明朗,白云悠悠闲闲地偎着蓝天。人们是那样的胸怀开朗,仿佛每个人脸上都盈着笑,悠游自得地迎接着轻吹的西风。 . 边塞的秋,一轮红日,曳着沉重的脚步,蹒跚地移向高峻如屏障的西山。一缕青烟,自山峰间袅袅上腾,显得那么孤寂、寥落,仿佛诉说着悠久杳远的故事。一片辽阔苍茫,呈现着历尽风霜的灰暗苍黄。黄沙如此,牧草如此,重重叠叠的山壁如此,曲曲折折的城墙如此。似乎连应该蓝的天,应该白的云都是如此。 守城的军士们,推上了沉重厚实、轧轧叹息的城门,千百年来,此时此地日日重映着这一幅画面。数不清的日子,数不清的落日青烟,被关在城门外了。这一幅画,却仿佛融入了永恒中。 几时才能回去呢?回到那个波光云影盪漾的故乡?回到那个远隔在千山万水之外的家园!他期望着能如汉代的窦宪一样,一举歼灭了敌人,建下燕然山勒石记功。但是一年年的征战,一年年的对峙,勒石燕然的理想是那样的遥不可期,归乡之计也就跟着遥遥无期了。 边塞防卫牵系着整个国家的安危,关联着故乡父老的安乐生浩,他们甘愿为了这些而牺牲。但是谁又能抹去隐藏在心深处的乡思呢?在这西风冷肃群雁南飞的日子里,积聚成的白霜,悄悄地覆盖在初秋边塞的大地上,也悄悄覆盖在老将軍的头发上。 远处,响起了芦笛,芦笛吹奏着悲凉的调子,老将军举起了酒杯,咽下了乡思的苦涩,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泪珠。他似乎看到晶莹的泪珠,正挂在军士们的险上,挂在深闺思妇的心上,是永远挥拭不完的。 芦笛仍悠悠地吹着悲凉的调子,迴旋在难以安眠的军士们的耳边,夜,已深沉.....
原词: 《渔家傲》 范仲淹 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