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研究(七):刘节·五卷本
返回目录
刘节《声律发蒙》五卷。 概述 “刘节五卷本 ”算是现在《声律启蒙》中最著名的版本了(《撮要》除外)。主要是因为这是《撮要》之前《声律启蒙》的版本中,最容易看到的一部。该书的“涂时相刻本”在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本,可以在国图官网上浏览书影,也收录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72册》,这基本是所有公立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的标配。 在某些半吊子文人(袁庆述、檀作文、徐晋如,排名不分先后)有意无意地诱导中,这本书就成了“祝明的原版”,也就得出了“《撮要》据此修订”的结论。 其实祝明本、刘节本、《撮要》三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从目前本文已知的资料来看,继承关系如下: 祝明本→元明善本→潘瑛本→车本(存疑)《撮要》→夏本《撮要》→聂本《撮要》→现代版本 祝明本→元明善本→潘瑛本→刘节本 这样算下来的话,刘节本和《撮要》各自与潘瑛本相似,但彼此差异极大。如果《撮要》按刘节本修订,不可能恢复到接近潘瑛本的程度,所以《撮要》和刘节本不可能存在继承关系。所以这两本书属于各自继承自潘瑛本的两个不同修订分支。 已知“刘节·五卷本”现存两本: 一本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涂时相刻本,书名为《声律发蒙》,作者署名为“梅国居士辑、后学连城校”,现保存于国家图书馆。作者“梅国居士”就是刘节,校订者“连城”是马象乾,明代万历五年(1577)进士。 另一本是顺治十五年(1658)王天眷刻本,书名为《声律发蒙》,作者署名为“梅国居士刘节增辑、后学永清张惟诚校梓”。现保存于绍兴图书馆。 如前文所说,“涂时相刻本”可以在国图网站上查阅电子版,也可以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72册》查阅影印版。 该版本包含四篇序言: “声律发蒙引”:没有落款和时间,不清楚来源,也没有透露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刘节引言”:引言中写道:“前二卷安平素菴祝先生文卿所作,後三卷則四明潘瑛景輝氏續而成之者也。”这是现存所有资料中,第一次提到了“仄声三卷”的作者是潘瑛。 引言中又写道:“因其訛舛,病中輒較訂間增補至三百首”,也表明刘节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原书中,祝明写平声部分90段、潘瑛写仄声部分139段。二者合计229段,刘节增订后,全书合计376段,这与“刘节引言”中“增补至三百首”的说法一致。 “陆檄引言”:这是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原文没有写时间,据书中相关信息推断,该版本出版时间应为万历十年)马象乾刻本出版时,陆檄写的序言。该序言中提到“仍以韵汇附”。这里所说的“韵汇”就是现在在涂时相刻本、王天眷刻本中看到的,每韵之前的韵字,这部分韵字其实是《诗韵辑要》。这里只说一件事:关于韵字,“张健论文”、《汉语韵书史》都认为是马象乾在刘节本《声律发蒙》上增加的。但是“陆檄引言”中说的是“仍以韵汇附”,我认为,“仍”表明,韵字部分底本就有,马象乾刻本只是予以保留。 “涂时相引言”:这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涂时相刻本出版时,涂时相写的序言。表明了“涂时相刻本”(即“国图藏本”)的出版时间。“涂时相引言”的落款中,涂时相的官职是“知大名府事”,查阅《大名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集57》),涂时相于万历十九年至万历二十三年担任大名府知府,与序言一致。 该版本整体质量较好,遗憾的是,少数页面有污损,但绝大部分污损的内容都可以恢复。 “王天眷刻本”只能在绍兴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查阅,所以远不如“涂时相刻本”受关注。 从内容上讲,“王天眷刻本”与“涂时相刻本”排版完全相同。“王天眷版”几乎没有污损,可以校对“涂时相刻本”缺失的文字。但是“上平八庚”韵第一段的第一个字缺失。“□對巳(己),甲對庚”一句仍无法还原。 此外,该版本相对“涂时相刻本”修订了许多错别字。例如,“涂时相刻本”中“上平七虞”韵第三段:“煙輕籠㟁柳,風急撼庭梧”一句中,“撼”写作“<木感>”,“王天眷刻本”改为“撼”,与其他版本相同。 该版本仅包含一篇序言,即“王天眷序言”。 “王天眷序言”中透露许多信息。 首先,序言的落款时间是顺治戊戌年(1658年,顺治十五年),这是该版本的出版时间。正文和落款中的“代署”指山西代县官署。据《代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地方志集11》)记载,王天眷于顺治十三年(1656)至十六年(1659)任雁平兵备道。由此可见,王天眷的任职时间与地点与序言一致,可见该序言是可信的。 其次,据《代州志》记载,“王天眷刻本”的校订者张惟诚于万历九年(1581)至十九年(1591年)任雁平兵备道副使。由此可见,张惟诚与王天眷虽时代不同,但都曾担任同一职务。与序言中“偶于代署文库得前官豫吾张公所梓《声律发蒙》一书”描述一致。据此推断,“张惟诚刻本”出版于1581年至1591年间。 第三,“王天眷刻本”与“涂时相刻本”排版完全相同,可见这两本书继承于同一底本。按“王天眷序言“可知,该版本的上一版是“张惟诚刻本”,据“涂时相引言”可知,涂时相刻本”的上一版是“马象乾刻本”,“马象乾刻本”出版于万历十年,而且马象乾当时为山西御史,与张惟诚任雁平兵备道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重叠。或者两个版本存在继承关系,或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底本。 另一方面,现在没有看到“张惟诚刻本”的序言,而“涂时相刻本”中的“陆檄引言”看,这是陆檄为“马象乾刻本所写的序言。文中对张惟诚只字不提,或许这表明“马象乾刻本”早于“张惟诚刻本”。 内容分析。 按“刘节引言”描述,“刘节五卷本”在“潘瑛五卷本”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 整理“潘瑛本”,并比对“刘节版”可知,刘节仅原创内容就有148段,比祝明90段、潘瑛139段都多。而且刘节删改“祝明潘瑛版”中的大量内容。所以“刘节版”相比“潘瑛版”,几乎算是一部全新的作品。 刘节增订的部分,平声部分,每一韵增加一段,原本平声每韵三段变为四段。仄韵部分,每一韵增加一至两段,原本仄声每韵一至三段变为三至四段。仄韵部分有一处例外:“入声四质”韵原本三段,刘节将潘瑛版第二段和第三段各删掉一部分,拼成一段,然后续写一段,这样“入声四质“韵三段数量没变,但是有刘节新加入的一段。 现存的“刘节五卷本”每韵又附加常用韵字,以同音字注音,并有简略的注释。其实韵字部分是另一本书,名为《诗韵辑要》,我的另一篇文章已经介绍过了。 在明代还有另一本基于“潘瑛五卷本”修订的书,名为《音律启蒙》,该书似乎在万历年间流传一时,下一章我们来谈谈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