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创作记录1
2023.2.16
今天是我准备重新画的日子。
写这一系列日记目的是记录(archive狂人的一些执着)。
昨天又是失眠的一夜,只好起来用笔思考问题,尝试卸下大脑的重担。
想要重新画的念头是在昨天。一不小心八点就起了床,充裕的时间令我效率非凡,一天完成了四页的线稿。大概正是由于这样的工作量让我发现一个必须要面对的事实——也是令我在深夜无法入眠的问题所在——我感到并不快乐。
本身画画是为了开心,我也很享受作画的过程,但因为这个漫画是我第一篇,且意向出版的漫画,所以我非常严肃对待,严肃到作画用尺子的程度——我这辈子作画未用过尺子。
我引以为傲的那些肆意的、洒脱的、在纸上跳舞的线条,最终成为了“完美”的牺牲品。所以目前画了5页的线稿统统会摒弃。之前画的分镜我也在深思后决定重新绘制。
巧合的是,昨天清晨读了一本漫画:Edmond Baudoin的《Piero》。我不认识这个作者,这本书也是两年多前做项目参考买的,但买来未读。昨天突然看见它便鬼使神差地翻开了。故事笔触很乱,但光影结构有序,并非我喜欢的风格,前边的故事徐徐道来,也有些无聊,但我还是看了下去。故事中兄弟两人,从小一起画画、踢落叶、见火星人、在梦中的外太空结伴飞行。两个人都热爱画画,能力远超同龄人。长大后弟弟因为出车祸有幸得以成为那个追逐梦想的人,去了艺术大学。哥哥(作者)去做了会计。在弟弟大学毕业后拿了奖学金继续去深造艺术的时候,他放弃了。他说,因为那些人所教的不是艺术,是艺术表象下杯觥交错中的钱与权罢了。这时哥哥便重新拿起画笔开始画画了,也成就了这本书。
其中有一句话“At what point do lines, marks, scratches stop being grass, rocks, a tree, branches... And why, if you try too hard, do you end up killing the sense of life?”(84)直戳我痛处。作者本是借男主(哥哥)的角色在思考绘画中的点成线,线成面,在哪一刻他们成为图像而得到新的意义?而在那一刻后,继续向前继续叠加,在哪一刻他们便失去生命了?画画的人经常会觉得一幅画在草稿,或者完成中途是最美丽的,完成后反而丧失了灵性;那些超写实派的画几眼就看厌烦,且所有观者都会疑惑,为什么不直接拍照片?不记得是哪部电影还是哪本书了,有个人问画家“when do you know it's finished?" 画家说, "I will know."
画的生命来自于作者,而漫画的生命来自三部分:故事、画面、文字。一部分做到极致就可以是一部不错的漫画,两样做到极致私以为已经可以算大师之作了。
附上废弃的画稿如下。其实写创作日记的初衷是无法轻易舍弃废掉的作品,所以只好开一系列成为它们生命终的赛博归属。其次是因为漫画创作在我看来是one man army,确实有些孤独,身边也不认识什么画画的人,无处诉说,在此念叨念叨。


© 本文版权归 lexrespir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