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能错过陈韵劼的独奏会:隐藏高人在眼前,你认得出来吗?
文:张可驹
终于,终于,钢琴家陈韵劼又要来上海举行独奏会了。
2021年3月,陈韵劼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两场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全集独奏会,彻底宣告了他作为当代隐藏高人的身份。不是分两场弹完全集,而是一场式全集,先后弹两天。这样的操作,或许还没有哪位钢琴家尝试过。但规模本身并非重点,完全不是。
重点在于,陈韵劼绝对是一位值得聆听的钢琴家。他不仅是中生代里演奏技巧最全面的钢琴家之一,也让你感到他超凡的技艺,始终同音乐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一位钢琴家,居然在公众层面默默无闻!?这种荒唐的情况要持续到几时?
其实,本人不仅不钟爱全集式演出,对于一场式全集往往还持有怀疑态度。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那样的现场很难始终维持一个扣人心弦的高度,而更多倾向于某种炫技。
弹好一部作品,比弹满五部作品重要得多。正如在19世纪后期,一场弹几首贝多芬奏鸣曲的安排受到吹捧,早早以古典杰作的演绎受人推崇的克拉拉·舒曼却表示:一部就需要演奏者投入全部的灵魂,更何况五部呢?日后有太多人连弹几首贝奏,杰出的贝多芬演绎者却始终有限。
然而,面对斯克里亚宾技巧艰难,情境把握有时更为困难的10首奏鸣曲,陈韵劼所展现的完成度与音乐表现的高度,都是那么惊人。我两场都听了,一点也没有疲惫感,现场的反响也颇为热烈。第二场结束之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尽快听到他的下一次演出。
原本2022年就有,但后来的许多波折,让这场独奏会拖了一年以上。如今终于定档:2023年4月1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响效果迷人的小音乐厅,呈现弗雷的独奏作品与李斯特《12首超技练习曲》。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本号仍将围绕陈韵劼的主题,有不止一篇推送。
本篇就先回顾他的上一次演出,重贴克里亚宾独奏会的乐评,《隐藏高人在眼前,你认得出来吗?》,以下:

演奏家中的隐藏高人,多么让人激动的概念!很多资深乐迷长久地追寻这样的演奏家,可能他们的录音是大厂牌的边缘,或根本从未在大公司录音,而只能在许多小厂牌中觅其芳踪。
记得多年前,弗雷尔(Nelson Freire)还是一位隐藏大师,自己看到介绍,想着未来不知能否听到唱片,现场就别指望了。后来弗雷尔成为世所瞩目的大师,00后的乐迷大概已无法想象其隐藏状态。因此在今天,我忍不住要大力推荐也国内的一位隐藏高人,钢琴家陈韵劼。

2021年2月20日、21日,他在上海大剧院连续两次演出斯克里亚宾全部的钢琴奏鸣曲。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分两天弹完全集,而是以一场式的安排,将全集连续弹了两次。
两场我都听了,核心的感想有二:1.这样的演奏家,先前究竟藏到哪里去了?2.如果十年后,这位钢琴家还是隐藏状态,那毫无疑问将是我国古典音乐舞台的耻辱。越多聆听当代的现场演出,我就越深地认识到很多人们感觉离自己非常遥远,或根本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常常会在我们身边发生。
譬如,很多乐迷都会追捧“传奇东京现场”的唱片,即不少演奏大师在日本演出的录音,都呈现了他们极佳的状态。然而,钢琴家德慕斯在最后的几次来国内的现场演奏中,拿出当代德奥学派的顶尖水准,承接黄金年代毫无愧色。可当时人们是否蜂拥而至,追捧传奇上海现场、北京现场?同样,人们常痛惜于索科洛夫不来国内,可面对在艺术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维萨拉兹,票居然没有卖完。
如今德慕斯已逝,维萨拉兹一时也进不来国内了,但还是有一些演奏家是我们能够聆听,也实在应当关注的。譬如陈韵劼,先前提到“隐藏高人”,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更常见的说法是“隐藏大师”。仅是大师这个概念,有时会引起争议,暂且避而不用。


历史上,也是不乏先例的。哈丝姬尔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才获得今天这样的认同。21世纪以前,索科洛夫在国际乐坛默默无闻,知名度全不能和阿什肯纳齐或基辛相比。哪怕当时,他的唱片已在市场上流通。很多人回顾前情,不免感到那些听众太迟钝,“如果是我面对哈丝姬尔,肯定不会错过她的艺术,哪怕别人不认”。
真是这样?当一种真正强大的演奏艺术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认得出来吗?是否能在心中肯定,这比某些古典流量明星的花架子强很多倍?
弹全集之前,陈韵劼在一个小音乐厅演奏了部分作品,还抛出《第五奏鸣曲》做加演。当时我听他弹“第五”,深感这就是一个要走大钢琴家道路的人,毫无疑问。之后的两场全集,陈韵劼居然还渐入佳境,第二场听完,只能说我们应当为国内有这样一位钢琴家感到庆幸。

说是如此精彩,那么究竟好在哪里?归结起来,就是三点:技巧、品味、气势。陈韵劼所弹出的演奏,在这三个层面循序渐进,以最保守的态度说,也是到达国际一流水平。
用一句话来概括此人的艺术特点,我认为可以说,陈韵劼是一位能够以卓越的品味,驾驭科学的技巧方法,而后千锤百炼地打磨演奏中的不同层面的钢琴家。斯克里亚宾是他特别热爱的一位作曲家,可呈现这样的曲目,首先是对技巧功底的极限考验。
斯克里亚宾由于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有时不太被视为技巧难关的代表(相对于拉赫玛尼诺夫),然而他音乐中的难度,实在是非常立体地“围剿”钢琴家。尤其是作曲家的右手一度受伤,从而发展出丰富的左手技巧。有时出现恐怖的连续八度,而种种跳跃的写法,更是斯克里亚宾的习惯性思维。
作品宽广的力度范围,以及乐谱上种种奇特标记的要求,都会要求演奏者呈现不同层面的技巧。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复节奏,这是斯克里亚宾的核心思维之一,运用之密集,远超之前所有的作曲家。钢琴家需要真正练出无懈可击的双手独立性,才能将那种节奏错开所导致的不稳定性真正弹到位。
其中每一点,固然是呈现斯克里亚宾的艺术面貌,可演奏的技巧成就本身,是放之四海(各类曲目的演绎)而皆准的。陈韵劼真正切入技巧魅力的深层,成就令人心旷神怡。

把握《第五奏鸣曲》中力道最磅礴的和弦,钢琴家依旧能够保持音响层次的清晰,及音质的透彻感。当沸腾的音响之潮稍退,陈韵劼的右手似乎毫不费力地“拈”出一颗颗音符——每一音都饱满地呈现,力度节制,分量却足,声音有极佳的传送,二楼后排亦分分钟体验其半透明质感,这才是手指控制的真功夫。
科学的演奏方式,很多就体现为通过最小的动作,取得最充分的效果,同时演奏的效果之中,也没有任何生硬的东西。无论音质、色彩,还是乐句流动中的僵硬,往往都是源于某种控制力的瑕疵。但要避免这样的瑕疵,卓越的品味与技巧两全其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说来似乎容易,能做到的人却是寥寥。
陈韵劼的练琴狂特质在业内其实颇为有名,如此两全其美所锻造的根底,让他演出这种超人曲目不仅不会后力不济,还是越战越勇,后一场全集的精彩程度为本人三次聆听之冠。
把握《第一奏鸣曲》第二乐章的连续八度,陈韵劼弹出的豪迈与轻松,结合音质,是真正的超技名家风范。而把握该作的歌唱线,钢琴家的表现甚至更为精彩。
“第一”属于斯克里亚宾延续浪漫风格最明显的作品,那较为典型的抒情线条,陈韵劼以高度凝聚的质感,将每一音符都弹出晶亮色泽,彼此又呈现微妙的层次。由此编织的歌唱句,熟悉黄金年代,尤其是20世纪上半叶的演奏的人,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表现《第六奏鸣曲》,这样典型地体现出斯克里亚宾后期神秘主义风格的作品,钢琴家恰恰在神秘的外观下,理清音乐发展的线索,由此呈现的前后贯通的气息,正是全曲演绎的根骨。斯克里亚宾为这首奏鸣曲的副题写下一个独特的标记:“梦境形成”,陈韵劼以精妙的踏板法融合触键功力,呈现了当代我们所能期望的最富韵味的“梦境”之一。
以单首作品来说,当今中生代钢琴家的代表人物里,有谁能超越陈韵劼的演绎,尚且是一个问题。而站在全集的角度,这位钢琴家所取得的成就,显然是更加耐人寻味。乐迷们应当期待尽快聆听这位钢琴家的现场。如前所述,陈韵劼所展现的技巧—艺术的成就,不会局限于单一曲目。
乐评原载《音乐周报》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夜长评:听莱昂斯卡娅,当疲惫的云雾散去,当代舒伯特960的顶峰演绎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10人喜欢)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7人喜欢)
- 长假期间听什么?当然是顶级演绎 (9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小提琴家朱凯源,他确实知道该怎么表现帕格尼尼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