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却在等你死
前一段时间,儿子突然说“妈妈,要是你死了,我就自由了”。
当时我在给还有半个月就要开学的孩儿们公布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要补,假期前学的东西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要复习一下,因为疫情荒废了好久的钢琴得再练上……
简而言之就是告诉他们,快乐的假期已经结束了。
于是儿子就说出了开头的话。
时间再往前推几天,因为两件孩子永远不会想做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我和孩儿们的关系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
你猜是些什么事搞得我们母子女失合,心生间隙的。
不是什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不是强身健体立志成才。
两件事,一件是给女儿冲鼻子,一件是让儿子分房睡。
最近发现闺女其实也有鼻炎,不严重,微微有一些。过年期间作息混乱、天气变化外加空气质量堪忧,最近有点加重的意思。之前她有过晚上睡觉前抠鼻子抠到流血的情况,防患于未然,那就冲鼻子吧。
有儿子长达四年冲鼻子的经验在前,我以为这件事不会太难。我太天真了。
我女倒是听话地站在了洗手台前,我举着洗鼻壶在旁边站着,我俩一站就是半拉点儿。
“宝宝,你觉得可以冲了么?”
“不行,妈妈,我害怕”
这两句话往复循环中夹着我的套路“宝宝,你知道冲鼻子是为了让你的鼻子不痒的吧?”
我女说“我知道,但是我害怕,我不想冲,能不冲么?”
又怕了十几分钟,我的耐心逐渐消失“不行,肯定要冲的,不冲鼻子不会好的。”
这时候我女就开始声泪俱下,她大概已经有三四年没有那么撕心裂肺地哭过了。
这种时候,做家长的尤为尴尬,坚持吧,显得那么冷血无情;不坚持吧,同样的事情,下次还会走一样的流程,同样的难以推进。
等她不哭了,才勉强地冲了一下,真的就一下。耗了一个小时,冲了不到十秒。
后续还得安抚呢。在闺女的房间又是陪聊又是给按摩,走完流程,身心俱疲。
第二天,刚站在洗手台前,按照前一天的流程再走一遍。比前一天还难了,劝了一个多小时。第三天更夸张,劝了快两个小时。
你以为一天一个样,缓慢前进。孩子确实也是一天一个样,神速撤退。
其中有一天,老张看到我在每天接近两个小时的劝说中越来越暴躁,主动请缨,接过了给闺女冲鼻子的任务。他说“我觉得可能你引导的方式不太对,我试试”。我内心一阵冷笑,把手中的洗鼻壶交给了他。
五分钟没到,老张和闺女手拉手从厕所出来,老张跟闺女说“这可是你答应好的啊,用电动的就能冲。”
虽然我忍着,但我还是扮演了泼冷水的妈妈角色,说“你这样没有用。”
老张认为他可以,他说“我们都说好了的。”
又过了十几分钟父女俩还没有进行下一流程,我赶紧跑到他们跟前,在拿着电动洗鼻器,对女儿束手无策的老张面前使用“我就说吧”道具。
啊,还有一个正在分房中的儿子。
虽然有两个孩子,而且闺女已经自己睡两三年了,但我和孩子分房睡这件事情上就真的没有发言权。
我女,三个月的时候就不要抱着哄睡,一岁就不怎么用哄睡,四岁就开始要求自己一个人睡(在我们强烈地恳求下才阶段性地同意我陪睡,还只能是我陪)的小女孩,毫无分房压力。
然而,到了儿子这儿,从三岁起,每年试着分房睡,都是家长败下阵来。
倒也不是孩子不配合。说分屋,每天都会乖乖地躺在自己的房间。
八点睡着,九点半醒一次呼唤你“妈妈,我要尿尿”,十二点醒一次呼唤你“妈妈,我要尿尿”,两点醒一次呼唤你“妈妈,我要尿尿”。
你必须得第一时间,最迟不超十秒及时回应。你如果睡熟了,没有及时回应,马上就会收获一个内心崩溃、满脸眼泪的孩子。我仿佛皇帝睡后在厅外值班的宫女,晚上睡觉也要支棱着耳朵,有个风吹草动就赶紧睁眼睛,有时候还幻听以为有人叫妈妈。
你以为叫你就算完了?五点告诉你他醒了。
我说“要不妈妈再陪你睡一会儿吧?现在太早了。”
儿子坚定地说“不不不,我睡了,不用睡了”
最后好说歹说人家才勉为其难地躺下,一觉闷到8点。8点啊,朋友们,可能你没有概念,作为生下来就是两个闹钟的小孩来说,孩儿们严格遵守着春秋季6点,冬季6点半,夏季5点半的生物钟。如果哪天他们睡到7点,我都觉得是老天开恩了。这一觉补到8点,看来晚上没怎么睡踏实过。
每次分房,我都会天真地设想,坚持几天就好了。
坚持了几天,儿子坚持自己已经醒了的时间从5点变成4点再变成3点…后来有一天晚上12点,他硬是不睡了,就要我们起床一起玩。
他不是不想自己睡,他是真焦虑。有时候半夜他叫人,大人没听见,你就看到一个小男孩儿,自己站儿,默默地泪流满面。
儿子和女儿完全是两个哭法。女儿的哭法是“宝宝不高兴,世界毁灭吧!”。儿子的哭法是“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
不管哪个哭法,在他们眼里,妈妈就是他们快乐生活里的反派,是他们不快乐的源头。
换位思考一下,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啊。
本来人家开开心心地玩会儿玩具,过会儿家家,下楼和邻居小朋友们一起跑一跑,看看漫画书,吃吃零食…生活得不知道多好多滋润。
但是,妈妈觉得不行。
妈妈掐指一算,新学期就在眼前,于是跟孩儿们说“朋友们,开始工作吧。”
作业、练字、练琴、冲鼻子、滴眼药水、分房睡……妈妈安排的,没一件是让人快乐的事情。
问题是,妈妈安排这些东西,妈妈也没有从中获得快乐啊。
作业是学校要收的,字不练就天天写得跟鬼化符一样,钢琴是女儿自己要求了一年要学的,鼻炎不冲鼻子就会发展成鼻窦炎,俩人眼睛都近视了只能滴低浓度阿托品,快八岁了分房睡也不早了……
件件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孩子心甘情愿能配合的。他们自己心里也知道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所以万般不情愿地,也硬着头皮去做了。
孩子该怎么消化这种矛盾的心情?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幻想一下,就像通关打怪兽一样,突然有一天,妈妈大魔王死了,各种麻烦事也随之消失,从此以后就自由了。
孩子们对于生活带来的痛苦无处宣泄,你总得允许人家想想吧。幻想一下又不真的伤害谁。
所以当时我回答说“也不一定非得我死,你需要的话我可以搬出去,干嘛要死要活的呢。”
朋友们,一定要帮孩子把思路打开。
万一等到哪一天,孩子真的钻了牛角尖,觉得我必须得死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这段对话,哎,思路打开了,让妈妈搬出去就行了,不用要死要活的。是不是救了我自己一命?当然了,到时候到底是谁搬出去就不好说了。
另一方面,哪个当妈妈的没想过“如果没有孩子,我的生活会多么地爽”呢?
孩子和大人,谁还没点阴暗面啊。

王姐一斤没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40岁、俩孩妈、裸辞,我到底是不是疯了 (57人喜欢)
- 当我和女性朋友交谈的时候,我想表达什么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