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不负——破绽

如果漏洞被发现了,那它一定是被特意留下来的。
通常情况下,没有什么人一定比另一些人更愚钝。“聪明”的人能看到的问题其实大多数人都能看见。
或许,那些显而易见的漏洞其实只是被特意安排的彩蛋。
当一个规定被一个人意识到“留有后门”时,那就意味着破绽已经暴露在所有人面前了。
那个关于规范外包装和说明书的文件中的“漏洞”就是这个情况。
“偷鸡者”并非比其他人更聪明,他们看到的缝隙或许并非别人的疏漏,很多都是特地留下来的“福利”或彩蛋,拿到它们并不需要特别的智慧。
那个规范包装材料和说明书内容文件的核心是整治愈演愈烈的以商标冒充正式名的现状,因此规定了商标的尺寸不得超过正式名的二分之一。本身这表述就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商标是按面积衡量还是宽度或高度衡量,并没有准确的表述,因此就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即便按最严苛的解读,其实文件中也有破绽可以钻的。
一点不需要智慧,
文件规定了商标和正式名的比例,却没有规定,或者说在技术上以及表达上也不容易对它们的颜色做明确规定。
因此,“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实践中,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企业,虽然缩小了商标的大小,但它的颜色与包装盒的主色调的反差会做得特别大,视觉效果也很有冲击力。正式名尽管尺寸比商标大了一倍,但却有意无意地选择了与包装物底色接近的颜色来作为正式名的颜色,以达到刻意弱化它的目的。
不是规定的制定者,当然我无权判断这是不注意的“疏忽”,还是特地留下的一个过渡性的变通。但几乎所有企业都看到了这个比较明显的破绽,从而纷纷采用了商标浓墨重彩,正式名轻描淡写的应对办法。
只是,尽管有这样的变通办法,我们也有意识地在实践中采用,但却是很清楚这个被有意无意留下的“漏洞”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堵住,我们的,“投机”终将走到尽头而不得不面对更公平的市场竞争……
早安,二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