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书籍&podcast(2.13——2.19)
本期涉及内容:
书籍:1.《每一天梦想练习》——另维
2.《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武田友纪
3.《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梁爽
podcast:《你的工作还好吗?》《The InFluency Podcast》——Hadar Shemesh
电影:《同级生》
今天下楼拿快递,我的大概花了三分钟才适应了耀眼的阳光。眼睛眯着,路边行人的脸像一张张PPT般从眼前划过没留下什么印象,倒是随机地记住了,小baby落下的白底橙色图案的帽子。
这周主要看了另维的《每一天梦想练习》,看到了第611页,到此笔记做了178个。只在“来一盘好玩的心理学”这一章做了一个笔记,在自我强大的人的七个特点中我只满足了3条。这本书挺鸡汤的,讲述了作者见过的听过的许多大牛的故事。我很多年看不进去鸡汤了,以前在知乎看了不少,也曾因为看到别人的成就同辈焦虑过。在我现在的状态下,我很需要给自己灌一些鸡汤,打一些鸡血。消极地找了两周的工作,自然是没得到什么好消息的。
往往在刚开始时,总是消极应对,受了些刺激后,开始慢慢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等自己反应过来的时候自己也处于了被动的状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摸索着方法改变,直至不断坚持终于产生质变。这中间究竟凝聚了智慧和勇气。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当看到new version的自己cover了原来的自己这种欣喜是真切地,满溢在心中的激动。
之所以说《每一天梦想练习》完美地契合了我最近的精神需求,在我惧怕面试而消极找工作时,我看到了书中为了积极融入美国语言环境而努力说英语的清华哥回应别人的疑惑:“我知道自己说得不好,可是如果我不说,就永远不会好。只要我想变好,必然要经历一遍学习的过程,晚经历不如早经历。”不想经历第一次面试时的无措,一直消极地找工作。终究要成为打工人的自己却没想明白这个道理,一味地逃避现实。凡事宜早不宜迟。参考作者对待大公司的看法:不再惧怕大公司,我需要他,他也需要我;他挑选我,我也挑选他。就跟恋爱一样,不是我努力就合适,不是我合适就能在一起。一份offer是能力,更是缘分。每一场面试,尽人事,不再强求。
学会了star法则:situation,开篇一句话交代故事背景。eg上学期,我们小组参加了文联举办的“青朗杯”写作大赛。task,任务和目标,第二句说明我们要完成一件什么事。eg我们要为征文大赛设计征文策划方案,挑选出5个三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活动时间持续一周。action,行动,两三句话陈述采取的行动。result,结果,一句话说结果,输和赢不重要,关键是学到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改变。辅导员对只剩一周时间准备面试而着急的另维说:“在关键时候,七天长得足以改变人生。一切在于你选择如何对待这七天。”
回顾这周看的书都是“心理疗愈”的书,可见找工作怎样地搅动着我的心绪。我不行动,不运动,却用不停的内耗消磨自己的精力。做着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和自我的提升。忘记了勇敢,停止了行动。试图通过看书找到抵消这些内耗的方式,看到书中“行动”的字眼后却又选择性忽视。却曾经听过的一句话:“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在《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也有类似的句子:“多虑、犹豫是内耗的培养皿,翻篇、行动是内耗的阻断剂。”
最近几天开始听《你的工作还好吗?》的podcast,在如何面对工作的疑惑上给了我很多启示。今天上午听的一期“生命的答案会自己来到吗?”,值得做个笔记。节目中嘉宾关于直觉的想法和《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有着共通的地方。
the influency我能听懂的还不多,有一期关于如何纠正日式英语的那期还挺有意思的,霓虹人说英语口音很独特23333上周看的《first love》里青年时期的女主英语发音明显没有成年后女主的英语发音好。从侧面说明即使失忆了,语言作为技能仍然会储备在人的记忆中。(女主的英语和手语就可证明)
同级生是我看的第一部讲述同性恋爱情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前看的很多影视里,LGBT群体的故事都是边角料。同级生的画风,配音,叙事和人物塑造等都很让我喜欢。像透明版面上无声的沙画,平静的生活中涌动着无名的情愫。是摒弃嘈杂的美。草壁和利君的相互依恋给我一种安心的感觉,曾一度抚慰了我焦虑的思绪帮我入眠。
今天收到了前几天二手书友群里友友卖的书,一整个被惊艳到!友友的书好新,有两本是完全没拆封的,拆封的书还包了书壳,跟新的没两样。我问友友是怎么保存书的,她也大方地给我分享了方法和相关产品的链接。买了三本书《乡土中国》《焦虑的人》《置身事内》才52元,超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