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电影er,这份择校TIPS请收下!

备考初期,不乏有同学有这样的顾虑——“我是跨考生,能考电影学硕/专硕吗?”
回答是肯定的,并且每年上岸的同学,不乏三跨、一战、无基础的考生。当然,你可能需要付出比科班考生更多的努力。
“选择比努力重要”,对跨考的同学而言更是如此。虽是跨考电影研究生,但本专业的学习并不都是无用功,原专业也可能成为优势,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因为,很多电影招生院校,也会考电影之外的知识。
在这篇推送里,我们从电影学硕、电影专硕两个部分展开,确定了考学硕、专硕的同学可以只看自己的板块噢 ~
Part.1 跨考学硕,该如何择校?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跨考电影学硕,可能是更顺理成章的选择;因为它不需要考剧作,也不要求创作、实践方面的经历。
(一)学硕的特点
电影学硕偏理论研究。(1)在初试环节,侧重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产业与热点、影评等理论类科目等考察,有些院校会考基本的视听语言,几乎没有院校考剧本写作。(2)复试的时候,侧重考察大家的学理性思维,老师更希望你看了很多书或者论文,对电影作品、电影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在一问一答中,有清晰的论述逻辑;若有发表的论文等能体现自己学术能力的作品则更佳。
简言之,院校希望报考电影学硕的同学,能成为一个电影研究者,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能与专业知识、书籍等“看上去比较无聊”的内容死磕,产出更多的学术观点。所以,在初复试的考察中,核心在于对大家学术能力的考察。
(二)跨考择校TIPS
对于跨考电影学硕而言,如果能考自己擅长和熟悉的知识和内容,那无疑能减少不少压力。这或许会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在备考的过程中,这部分的知识也就更容易上手。在这里,我们梳理了一些比较典型的院校,供大家参考:
1. 新闻传播类跨考
在各所电影学硕的真题中,涉及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的知识有:
①北京师范大学:电影、电视两部分考题内容趋近于平衡,“智能媒体”、“破案类电影或电视剧的特征分析”等,卷面上即呈现一种学科融合。
②重庆大学:专一考试内容涉及《当代广播电视教程》《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等,考察电影、电视的相关理论,专二则围绕着史论展开。
③华东师范大学:专一为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给出的词往往为近几年的新传热点,如“数字鸿沟”、“人工智能”等等。
④辽宁大学:专二围绕着《传播学》与《影视传播学》两本书展开,拉斯韦尔、意见领袖、施拉姆等名词频频出现在卷面上。
⑤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这两所院校算是学科“大杂烩”,电影、戏剧、艺概、广电均有涉及,新传等专业的同学可以跨考,但相对来说备考的知识体量较大,需再三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
⑥西北师范大学:专一有一本《传播学教程》的参考书,占专一考题的三分之一上下。
……
2. 汉语言文学类跨考
①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几所院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电影、戏剧戏曲各考一半,汉语言出身的同学,在本科必修的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科目的学习中,都学习过不少戏剧戏曲的知识。
②西南大学:西南大学戏影在2022年更改了一次考纲,文学院与新传院的专一统一考文学的内容——《文论与写作》,涉及的参考书推荐有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以及各类文学评论书籍期刊。
③山西师范大学:专一考戏曲+影视相关的知识点,专二单给了一本《文学理论教程》为参考书,主要出题范围也围绕此书展开。
④西北师范大学:除了上个板块所讲的三分之一的《传播学教程》,西北师大还有三分之一的文学相关的知识,来自于《中国文化概论》这本参考书。
……
3. 经管类、理工类等跨考
理工类、经管类等跨考电影时,可以考虑从真题切入:
①先评估自身的兴趣板块,以电影知识为必选项,选择作为组合选项的知识模块:戏剧、艺概、广电等知识,是否有自己比较擅长的,根据院校组合进行择校;
②如果只对电影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纯考电影的招生院校,如南艺电影学、上海大学电影学,等。
全国主要电影院校考试内容,大家可移步咱们此前的推文:电影考研择校的八大因素·真题
当然,从真题出发,只是一个层面,最后的择校决定,还是要理性地、综合地、从心地考虑。有任何择校、备考的纠结和疑问,也欢迎大家来找柚子学姐(GLyouzi)或布丁学姐(GLbuding)聊聊,进一步评估同学的想法~
Part.2 跨考专硕,该如何择校?
(一)专硕的特点
相比于跨考电影学硕,电影专硕对实践、作品的要求的确更高。
(1)在初试环节,更侧重视听语言、剧本写作等实践类科目。在不与学硕同卷考察的情况下,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产业与热点、影评等方面的要求没有学硕高,较难考察到偏僻的史论知识。(2)在复试环节,院校会侧重同学们的拍片、跟组、创作经历,所以,准备一个作品集就非常重要(突出自己的创作经历,包括但不局限于短片拍摄、剧本、摄影、小说创作等等),部分院校还会把作品集给提前提交,审核同学们的创作水平。
简言之,院校想让大家经过三年的学习,培养出电影创作者,为银幕产出源源不断的内容。部分院校对其也设立了一定的门槛,但这一棒子打不死“所有的胖子”。
全国电影专硕院校汇总:

(二)跨考择校TIPS
在先前的启航班第三节入门规划课「考上电影专硕,需要付出哪些努力?」中,学姐分享了一个「两步组合定位法」,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考:
1. 跨度定位法
(1)小跨:通常为新传类(如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导类(广播电视编导)、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但要视学校是否开设电影赏析类课程而定);虽然跨学科,但本科涉及过相关知识的课程(视听语言、影史等),甚至有的有过拍摄、制作、剪辑的经历。
(2)大跨:通常为工科、理科等,纯跨考无基础。
2. 实践/作品定位法
(1)有完整剧本写作、编导或跟组经历,有自己导演的作品(短片、长片均可)。
(2)有剧本写作或制作的经历和作品,但无导演作品。
(3)从未接触过拍片,完全没有作品。
3. 定位组合结果研判
(1)-(1) :基础较好,虽然理论上是跨考,但实践经历丰富。 报考建议:根据个人水平、喜好择校即可。
(1)-(2) :理论知识扎实,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可在备考期间或初试结束后起码筹备拍摄一部自己的作品。 报考建议:考剧作or不考剧作的专硕院校均可。
(2)-(1) :虽是无基础大跨考,但经验丰富,这也证实了只要愿意尝试,是否科班出身并不是阻拦大家追逐梦想的障碍。报考建议:若基础理论功底不足,可以适当考虑选择较少考电影理论或高难度影史、热点的院校,着重选择对视听语言等基础内容考察较多的学校。
(2)-(2):理论基础较弱,但有一定实践能力,若报考专硕,同样建议起码筹备一部自己的作品。报考建议:①根据自己的剧作能力,综合考量更擅长哪一方面,确定选择考剧作or不考剧作的学校;②适当选取竞争压力没那么大的学校,提升竞争力。
(2)-(3) :相对于基础较好或有过实践经历的同学,报考难度较大,需结合兴趣和后期学习情况综合考虑。 报考建议:①如果除剧作外,之前也少有文学写作等其他创作经历(比如小说等),可以着重考虑报考初试不考剧作的院校,具体可看阁楼先前整理的推文:想考电影专硕,又不想考剧本?这些院校不要错过!②锻炼编导思维,即使不考剧作,也可以尝试根据课程学习,写作一部短片并筹拍; ③可适当选择考试内容相对基础、竞争压力较小的院校。
如此组合只是参考分析,让大家能更有条理地梳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选择。如果对电影有足够的热爱,且这些热爱能够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动力,将有更多可能。
Part.3 跨考生,该如何备考?
想必大家也看了很多备考经验了,这里,我们选取了几位跨考上岸的学姐们的亲身经验,供24届的同学们参考学习——
01 南大戏影硕士-小象学姐
电影+戏剧全程班学员
复习经验:按部就班,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作为一名三跨考生,在分享经验前首先要强调的是,我所有的学习步骤与计划安排,都是根据阁楼的安排进行的。“按部就班”这四个大字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作为一名转专业的学生(以及本科成绩并不突出),我所能做好的就是按照阁楼的计划一步步来,并且确保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实际上就已经足够。
(1)616戏剧与影视基础
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笔记。无论最终的背诵是按照自己的笔记还是阁楼的讲义,自己动手写(建议打字)一份完全的笔记都是极其必要的,尤其是针对基础不牢固,以及转专业的同学。
其次,要建立体系性框架。对于史学的学习与记忆,最重要的就是梳理好时间框架,阁楼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框架式的思维方式,明白时代的更替、每一个重要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重要的电影人与作品,以及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影响与特征。梳理的过程让我明晰了每个时期的重点知识、共通的特点,以及代际之间的更替与继承,形成体系化的思维。
除了按科目之外,我还列出来了世界电影史发展的线性时间轴,上方写世界电影史,下方写中国电影史。关于中国电影史的时间梳理,我主要参照了李少白的《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则是参照了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
再次,要自己进行延伸阅读。这一点与考试看似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却是我在考研期间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一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坚持动笔练习。阁楼在后期组织了模考、习题练习,还有最后四十天的刷题计划。坚持下来需要毅力,但一定能看到效果。我的字不好看,因此每天都会手写练习,如果题目太多也会打字,但一定要坚持完成。作为一个很害怕考试的人,每日练习给了我在考场上最大的自信。
(2)978评论写作
首先,是要明确这篇文章的阅读者是老师,而老师的想看到的并不是一篇豆瓣影评,而是一个要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写出来的学术性评论。因此,一篇评论就像是一篇小论文,要有清晰的逻辑、流畅的语言表达,以及明晰的问题意识。也就是说,一篇合格的评论,不需要扩展得很广,而是可以选取一个点,去论述一个可以穷尽的问题。树立问题意识、确定学术型的文章风格,是第一步。
其次,一篇出彩的评论既要涵盖学术意识,同时也要展现出自己的想法。第一点要求,需要阅读经典的文献,需要学习大家的评论,需要求稳。第二点要求,则是建立在详细的“文本细读”之上。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评论,都需要在观看/阅读的时候记录详细的笔记,然后从中一点点分析出作者的用意,并且将作品与学术观点、时代背景、作者意图联系起来,从中得出自己的发现,而以上的基础,是要有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基础依然是重点。一味地求新或者是追求所谓的“保底”实际上都是不可靠的。就从今年来讲,选戏曲并没有成为保底选项,反而成为了我最大的劣势。相反地,虽然并没有新颖的点,但是选择了电影并且踏踏实实根据基础知识,将自己对于影片的理解有逻辑的写出来的同学,反而得到了不错的分数。因此,基础依然是重点,也是真正的保底,这一点需要大家铭记。
此外,前期的评论写作练习时间会很长,为了写一篇评论绞尽脑汁,阅读很多篇论文都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大家不用慌张,在后期一定要保证一星期练习一篇,并且对自己写过的文章要做到记住逻辑框架,上考场还能稳定发挥。
原文链接:三跨一战上岸,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经验贴
择校信息: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戏剧
02 上大导演硕士-小一学姐
电影全程班学员
复习经验:前期规划,后期不断练习和积累,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核对电影的热爱。
我本科是双非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电影导演算是1.5跨考,公共课一般,专业一130+,专业二125+,真全靠专业课拽一把,所以大家千万不能忽视公共课的学习!我从21年一月开始择校,并开始了英语的学习,三月决定考上海大学电影专硕并开始看参考书目。
前期的学习主要以自学和自己整理为主,学习时间上也比较轻松,每天坚持看一部电影,定时定点看书整理笔记。到中期也就是八月底发现自己学习总是缺乏完善,不想一味的闭门造车,在几篇经验贴和对各个机构的对比下,我选择了阁楼的全程班,整体学习步入正轨
我按照带班学姐的要求整理学习计划跟上进度,有了更好的时间规划。后期的学习需要充分的毅力和动力,因此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再加上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对电影的热爱,带班学姐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信心,让我能够一直坚持,直到踏上考场。
原文链接:双非一战上岸!上海大学电影(导演)经验贴
择校信息:上海大学电影学、导演专硕
03 华师大戏影硕士-戚风学姐
电影全程班学员
复习经验:优先进行知识点框架的整理,其次,了解复习进度,最末,注重练题与答题技巧。
本校双非,新传跨考戏影。一战国家线没过,二战成功上岸。不得不说一直以来我都是相当任性的人,2020年对华师大的戏影一见钟情之后先是准备跨保,失败之后又不愿意留在本校,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保研投身考研大军。
结果一战出分之后相当惨烈,但当时完全没多想,甚至想要不直接工作去算了。后来还是三月份开学之后看到了一早就关注的阁楼推送了课程消息。想了想还是不甘心,于是就决定再考一次。二战压力非比寻常,大半年的备考也彷徨过,纠结过甚至想要放弃过,不过幸好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俗话说得好,久病成良医,凭借我丰富的失败经验,也希望能在这里多分享一些,避免未来考研的同学走同样的弯路。华师的专业课分为专业一718作文和专业二864影视艺术理论。以下也会分别从两个专业分别去谈论复习的经验。
(1)718作文
718非常考验写作文的能力,华师近两年都是一个2000字的大作文一个1000字的小作文,新闻评论2021和2022年都没有考过。整体来说作文的内容和观点是灵活的,但逻辑框架是不变的——基本都是从概况、问题和解决途径来进行一种三段论格式的分析。如果是本专业或者是文科专业进行跨专业考试的同学应该在写文章上没有太大的瓶颈。写论文经验不太丰富的话可以参照高考作文的写法。
(2)864影视艺术理论
专业二864影视艺术理论是跨考生的痛中之痛。第一,专业课,尤其是跨考的同学,一定要优先进行知识的框架梳理和了解重难点。第二点就是要了解复习的进度。第三点,做题。我觉得我个人一战在这方面的误区应该也是很多人的误区,那就是全靠口头背。
动笔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干抄。即使是找题来做开卷考试,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整理逻辑思路的过程。第四点,考试技巧。永远不要忽略考试技巧。虽然它相比踏实的知识储备来说要相对次要一些,但是考试技巧无论是对于答题还是复习都是有帮助的。固定的模式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而是给予你答题的切入点,增加答案的条理性。
原文链接:抵达心中的天空之城,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经验贴
择校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在文章的最后,想给所有决定考研电影的同学点个赞,想必电影是你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才让大家选择了它。热爱可能会辜负大家,但是努力不会,一起加油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更多电影学考研信息,可私信我或关注公众号【电影学考研阁楼】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