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
最近在看《中国教育史》让我对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有了一些反思。在国外教中文的那几年让我也了解了些许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理念,或许很多人说不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差异吗,我想也未必如此简单。真正的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我自己现在也无法思索出一个答案,在我有限的观察里目前也只能粗浅的有一点想法。
什么是“师”? 中国唐代大文豪韩愈在他的《师说》里面对“老师”就有一句古老的定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中国的教师也一直践行着这句话,在我看来这个定义挺狭窄的,或许也是因此限制了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教育落后的根源。老师确实是一个传授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角色,但更多应该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也就是对于一个问题,老师不应是直接告诉学生一个答案,而是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从而思索得到自己的答案,这也是我认为的从Teacher到Educator的真正转变。当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比较浅薄的时候,我们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很多问题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可当你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体验和了解以后,你会发现原来很多问题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那时候你可能会陷入一种原来老师骗了我课本上讲的都是错的懊恼中。
西方教育最早应该从希腊雅典时代苏格拉底开始的,差不多同时代中国也诞生了教育鼻祖孔子。虽然我们现在把苏格拉底定义为哲学家,在我看来他也更是在用哲学的方式做着教育工作,他通过向碰到的人不断发问直到把人问崩溃这种方式来开启民智,最终也导致他成了民主暴政的牺牲品(被曾经受他提问的大多数民众投票判了死刑),可以说他是一位成功哲学家却是一个“失败”的教育者,但苏格拉底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在他的学生中出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大哲推动了后期整个西方思想和学术的发展。同时期的孔子虽然不像苏格拉底那样对每个人提问,孔子却是经常和他的学生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各抒己见,孔子只是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或者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后来经由他的学生整理有了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教育经典《论语》,所以孔子的教育方式是以论为教,是一种师生之间平等的讨论以启迪学生思考得到智慧的教育,其实和苏格拉底殊途同归。所以中国教育虽然把孔子奉为始祖,但如今的填鸭式课堂教育其实是在和孔子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有时候我在想到底什么是学术,虽然我几乎还没有做过学术,在我的理解里它应就是对一个问题或者事物探究了解和思考记录的过程。我们经常批评中国人学术能力差,创新能力差,反思差的深层原因可能就是从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问题也就是西方教育理念里经常提到的“批判性思维”,从怀疑到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过程,而且这种思考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大脑越用越灵活”。然而人类天性好逸恶劳,思考是一个费脑力的过程,从人类天生节约能量的本能来看,人类是堕于思考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成为庸人,牛顿和爱因斯坦几百年才能诞生一个,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真的很不一样吗?我想更多是因为他们热爱思考,对知识和真理的执着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