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六)
《郭沫若《南京》文摘(六)》陈再明23.3.2
一,″国民大会″场一席谈 南京车道两旁的翠绿,这样最值得令人回味的印象,和我阔别了好几年,去年(一九四五)的六月尾上,由列宁格勒乘火车回莫斯科的时候,曾经温习过一次,这一回由上诲到南京,又在南京附近再行见面了。 国民大会堂大约是首都的最新建筑吧。在大体上可以说完全竣工了。会场可容纳两千人光景,每个座位前,有活板可以抽出平放。正面的舞台上摆设着一些座位,可惜台面小了一点,不适宜于戏剧的演出,要放电影,那是可以胜任愉快的。 "你是第三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第三者。″黄任老在二楼的会议室见着我,这样说。″还是坐三等车到南京的。″张君劢又补充了一句。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无派的所谓社会贤达,统称为第三方面。无党无派在这第三方里面又是第三方面了,我算是来参加会谈的第三个人。 政府根本沒有召集政协会议的意思,而且尽力避免商谈政治,很巧妙地把一切问题都集中到军事上去了。各方面的代表在辩论坛坫上都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说话很有分寸,既不轻易刺激对方,也不失掉自己立场。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也不至使问题更加纠纷。 二,谒 陵 中山陵的样式,听说是取象于自由钟。从地图上看来有那样的味道。陵堂有兵守卫。右侧进门处有题名簿。中山先生穿着国服的大理石像正坐在中央,我们走到像前去行了最敬礼。陵堂内部非常朴素,两侧和后壁嵌着黑色大理石,刻着国父手书的《建国大纲》。步出陵堂,居高临下,眼前罩上了一层无形的薄雾,设有十分建设就绪的南京市,愈加显見得是疮痍满目。 三, 南京哟,再见! 周公们把我们送到旅馆门口,我们上了汽车,车子到了车站,坐上火车也就开动了。南京城依然和七天前初来时那样,白眼地看着我们来,又白眼地看着我们去。火车毕竟在轨道上跑起来了,轨外的一切无情地被留在我们的后面。 中国的前途,我相信就是这样。 一一南京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