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 | 亲密关系与思想实验
吐槽一下昨天晚上想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感觉文思泉涌,兴奋得半天睡不着,结果早上起来感觉脑袋空空,想不起来昨天想写什么了…只能说灵感真的是稍纵即逝。
再开始具体话题之前,先交代一下产生后面思考的一些前置背景。
背景1:这段时间参加了两次豆瓣的线下活动,见到了很多好看的女生,让我大受震撼;因为作为一个工科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和女生产生交集的概率都很低,一次活动可能比我一个学期见到的都多了。
背景2:看到朋友分享的一个视频,谈到男性执着于漂亮女性,是因为社会结构的偏差导致外貌是女性获取资源最有效的手段。
背景3:最近在读《私人生活的变革》,里面谈到了下狎村村民婚姻与爱情的变革,也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
乍一看好像这些事情彼此之间都没什么关系,但是由此我想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实验:假设有一个你看着还算顺眼的异性(这里评判标准不完全是外貌,毕竟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她突然插入你生活中的某一段时空(小学/中学/本科),并且因为机缘巧合和你产生了许多交集(一起担任班干部/长期参与某项活动等),是否会对你当时喜欢的人产生影响?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实验,是因为在我回顾自己的情感经历的时候,发现喜欢上一个人其实是一件比较巧合的事。浪漫一点说,可以说这是缘分;而在我看来,这个思想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揭露的事实是:人对于喜欢谁其实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力,与其说是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合适的人,还不如说更接近生物的本能,遵循激情的指引。当然这个观点受制于我有限的人生经历,也许在离开校园之后,情感市场上的人们会更理性地决策。
当坠入情网后,对方的身上蒙上了理想化面纱,想要判断两个人是否合适变得更加困难。其结果是,在偶然和冲动驱使下“开始下坠”,在情网中挣扎着越陷越深,当最后幻想破灭时,不得不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从中抽身。亲密关系成本如此高昂,人们究竟希望从中获得什么呢?
对我自己而言,我一直怀疑爱情是某种便捷的替代品。每次恋爱时候,爱情仿佛就成了生活中闪闪发光的核心,其他事情一下子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这种潜意识中把爱情抬高的倾向,是否只是因为它用来解决自我存在主义危机最方便?
“无论爱情是神灵 是游戏 还是一场偶然 只有在爱情里,我们岁月的荒芜才能找到荫蔽“——《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很多年前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还只是单纯把它理解为对爱情的歌颂,也许是其隐含的另一种含义,让我一直都记得它。重视亲密关系不是坏事,但如果承载的期望过高,也许就有不堪重负的危险;亲密关系应该被“框”在一个范围内,避免影响生活的其他部分,进而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不过这种思考本身也有陷入perfectionism的风险,对于亲密关系意义的怀疑,也许只是恐惧失败的一种心灵变体?如果理性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不合适,情感上却无法割舍,那么继续还是停止,哪种才是permission to be human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