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速览最新学界研究成果 |清华北大教授年度报告综述梳理
—01—
北大清华老师年度报告
▲作者:
▲内容梳理:
(1)政策管理:算法治理重点突出,立法工作日趋完善
(2)转型新媒体:媒体分化趋势渐显,国际传播成效突出
(3)行业发展:整体发展趋势放缓,细分行业重在调整
(4)新兴赛道:元宇宙发展方兴未艾,应用初露峥嵘
作为新媒体领域的新兴赛道,元宇宙概念今年依然热度不减 :政府、行业与社会共同为元宇宙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文娱领域元宇宙应用开启落地进程,效果逐渐显现 ;元宇宙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工业化应用逐步推进。
2、研究《议题·思维·场景:2022年中国对外传播研究回顾与实践前瞻》

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管国际事务)、教授。刘长宇,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统回顾和梳理了2022年我国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整体图景,从事件导向、战略视野与平台逻辑等三个层面总结出一些值得注意的趋势和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对2023年我国对外传播的重点和路径提出方向性建议。
事件导向即研究围绕2022年的重大事件——北京冬奥会、迪拜世博会和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成功举办进行,学界试图推动宏观的理论升华,探讨北京冬奥会带来的从“跨文化”到“转文化”的跨区域、跨体系、跨主体交往模式更新。
针对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争端事件,相关研究重点关注智媒技术赋能下的战时/危机传播模式变革。此外,学界继续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常规性的焦点议题谏言献策,相关研究的内涵与外延更加细分且相互关联。
平台逻辑即从数字智能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数字媒体平台逻辑进行研究,学界将平台视为提升对外传播效能的新赛道,全方位审视其为对外传播的理念与实践想象、行动者特征甚至整体格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这章是作者关于提升中国对外传播实践的创新性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观点:
③ 布局谋划Web3.0空间,提升“元软实力”
—02—
新闻传播学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法学新闻传播学编辑部
▲内容梳理:
2022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新闻传播学围绕基础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研究,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理论反思、概念重塑中持续向前推进,学科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科创新有所突破,取得较大进展。
正文内容主要是在引言基础上,详细梳理学者们关于新闻传播学建设的观点,总共包含四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回到基本理论:新闻传播学的自主意识与学科创新”谈的是基本理论的创新,具体包括三大体系建设(学者们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基础理论创新(新闻传播学中的基本概念被重新梳理)、国际传播研究凸显跨文化视角。
第二个话题“持续探索:数字传播时代的坚守与变革”谈的是学者关于如何坚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以及探讨新兴传播技术不断冲击传统新闻模式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危机。
第三个话题“重新理解媒介:在媒介迭代中深化问题研究”梳理了不同学者关于如何重新理解媒介和媒介性渐趋、深度媒介化背景下的元宇宙想象、平台与算法继续成为数字传播研究领域的观点。
最后一个话题“反思与展望”,在元宇宙和算法技术的背景下,新媒介研究的方向,即找准能够彰显学科优势的研究视角和核心问题,是新闻传播学研究需要重点厘清的思考方向。
—03—
新闻学研究
1. 对抗信息失序:2022年全球新闻学研究综述

▲作者:
黄文森,罗雅琴,郑恩彤,常江
▲内容梳理: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2年全球新闻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综述,尝试据此归纳新闻学学术发展当下的重点议题和演进方向。基于LDA主题模型,在对样本中723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应对信息失序是引领当下全球新闻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新闻学研究的总体议程向本学科基本观念回归;在对批判理论资源的广泛吸纳中,新闻学研究呈现出更加鲜明的反思性和规范理论自觉,这为未来新闻学学术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数字新闻学呈现出更精细的颗粒度和更丰富的话语层次,学界不断在知识生产和价值确信两个维度上探索对这一新范式进行体系化的有效路径。
这篇报告首先从文献数据中提炼出19个子主题,并将其大致归纳为新闻理论、新闻业、数字技术、新闻实践、专题报道和新闻消费六个研究主题,以此为线索回瞰过去一年国际新闻学研究的知识图景。
具体而言,“新闻理论”主题涵盖新闻信任、透明性与可信度、新闻框架、议程设置等4个子主题,“新闻业”包括新闻场域的数字化、新闻专业与商业逻辑等2个子主题,“数字技术”包含新闻创新、新闻推荐、数据新闻等3个子主题,“新闻实践”由记者安全、女性角色和新闻影响来源等3个子主题组成,“专题新闻”则划分为体育新闻、疫情危机、战争冲突和气候变化等4个子主题,“新闻消费”涉及虚假信息、新闻评论和新闻回避等3个子主题。
经过研究得出总结,总体而言,正在经历“数字转向”的新闻学 体系在 2022 年体现出了更精细的颗粒度和更丰富的话语层次,全球学界逐渐在知识生产和价值确信两个维度上探索对这一新范式进行体系化的有效路径。在可预见的未来,新闻学学术研究或将在规范理论和批判理论方向上发掘新的议程,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认识论”革新。而来自技术哲学的理论滋养,以及正在不断“复兴”的批判性精神,将成为未来新闻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动力。
2.2022年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的“常态接合”
▲作者:
▲内容梳理:
—04—
传播学研究
1.全面认识平台:2022年全球传播学研究综述
黄文森,狄丰琳,余佳慧,常江
▲内容梳理: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2年全球传播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综述,尝试据此归纳传播学学术发展当下的重点议题和演进方向。基于LDA主题模型,在对样本中1482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全面认识平台是当下传播学研究最核心的主题,学界对于平台的理解向一种含义更宽泛、边界也更模糊的“社会实践机制”转变,“平台化”因而获得超越信息生态的普泛性意义,对它的解读逐渐深度关涉身份认同、社会治理、文化革新等具体范畴。此外,受制于自身固有的框架,传播学理论的成长策略体现出稳健甚至保守的特征,不同子领域的学术传统之间缺少对话,且现有的方法论体系难以充分解释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机制和总体性的信息生态。
经过模型训练和参数调试,作者团队从文献语料中拣选出 19 个主题聚类,基于对关键词与文献的关联性把握,将2022年的传播学研究版图进一步聚合为6个热点领域,即社交媒体使用、受众与效果研究、组织传播与平台经济、数字技术创新、公民参与和数字规范及治理。
其中,“社交媒体使用”研究包括围绕社会媒体的新闻实践、身份认同和话语等3个议题,“受众与效果研究”包括新闻受众、广告与品牌传播、新媒体广告效果等3个主题方向,“组织传播与平台经济”研究涵盖组织内关系、数字平台与劳工和数字平台监管等3个研究取向,“数字技术创新”领域涉及数字技术采纳、人工智能、信息传播技术与教育等3个研究议题,“公民参与”涉及政治参与、抗议运动、气候变化等3个面向,“数字规范及治理”主要围绕错误信息、电子游戏、健康数据平台、隐私演算等4类主题展开。
—05—
传媒伦理研究报告
1、2022年传媒伦理研究报告
《新闻记者》课题组
▲内容梳理:
本文是《新闻记者》第10年对传媒伦理相关情况进行梳理点评,除了对2022年度总体表现进行述评之外,特别指出若干突出问题,包括:疫情期间,媒体成为生命健康的救护中介,但也因缺乏与广大普通民众的共情受到诟病;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缺席,对媒体公信力造成损害;刘学州事件报道等凸显了网络暴力治理的困难,也提出媒体如何与网络用户实现良性沟通的新问题。本文则继续从外部观察视角,选择部分传媒业及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问题,作重点式的梳理和点评。
通过对年度重大突发事件和热议社会新闻媒体报道问题的剖析,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③ 灾难报道:遇难者报道不妨更加谨慎,社交媒体内容使用规范有待形成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