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斯资料 | 10 内我、意识心、自我是如何各司其职的?
高灵陪伴成长
陪伴你慢慢成为你自己

赛斯资料
是非的概念和你身体的化学性密切相关
自然的攻击性是创造力的源泉
有十次在你有理的场合,你心想告诉某人别惹你,但你隐忍不说,不想伤人感情;你怕你会太粗鲁,即使在那时的情况下,你的话可能被了解而被平静地接受。
因为你不接受你的感情,更别说表露它,在下一回,你可能看来毫无理由地爆发,完全说不通地开始了一个了不得的争执。
在这种情形,别人对于你为何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摸不着头脑,而被深深的伤害了,而你的罪恶感更加重了。
问题在于,是非的概念和你的身体的化学性是密切相关的,而你不能把你的道德价值和你的身体分开。
当你相信你是好人时,你的身体工作得很顺。
我知道你们有很多人会说:“我经常试着作好人,然而我身体坏透了!那又是怎么搞的呢?”
如果你检查你自己的信念,答案将很明显:就是因为你相信你是这么坏和没价值,所以你才试想要那么好。
(编注:这里想到了那些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那些“几乎没有”道德感的人。之前看过一些相关研究,是说这些人的大脑结构天生就和“常人”不同,还有他们的一些“脑区”是失效的,比如“脑岛”这个位置,会引起道德感和共情的情绪反应,那些没什么道德感和同理心的人,这个位置的体积可能就比常人要小。
犯罪心理学专家James Fallon写了一本关于自己的书,因为他研究过千万人的大脑,发现他自己本身的大脑结构具备一个“变态杀手”的生理基础。但因为他从小获得了很好的爱和照顾,个性发展是趋于正常的,尽管在一些细微处仍能见异于常人之处,比如某些冷漠、冷血的部分。书名叫《天生变态狂》。
赛斯说,是非的概念和你的身体的化学性密切相关,又提供了一个生物化学角度,即那些缺乏是非概念、道德价值的人,他们身体内的生物化学环境可能也是紊乱的,或至少来说和常人不同。所以说,“道德”,不仅仅在思想中,它是有生物化学基础的。
那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民族,对道德感或者道德价值的界定,其实是有所不同的。除却那些对人性而言普适性的道德感,比如赛斯所谓的“自然的罪恶感”,还是有一些文化、生活环境所塑造的不同的。包括食物在内。我们这具肉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所吃的东西的累积。
这也许就是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另一种微观上的理解。再微观一点来说,比如,地域和地域之间的人,他们的肠道菌群都会不同。而肠道菌群是和大脑之间有大量迷走神经作为沟通管道,它们实质地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
回看赛斯的例举,“当你相信你是好人的时候,你的身体工作得很顺”。那些没什么道德感的人,他们的确没个个躺在病床上。尽管他们做了一些“坏”的事,他们并没有因此躺在病床上,在身体上受到些什么惩罚——因为也许他们的确认为自己是个“好人”。
这再次佐证了心念的重要作用。)
自然的罪恶感是动物无意识的身体上的正义感和正直感在人类身上的表现。它是指:你不应杀害比你需赖以维生的更多的动物。就是如此。
自然的罪恶感与淫乱或性毫不相干。但它确实包含着只适用于人类的与生俱来的问题,那对其他动物在它们的经验架构内是无意义的。
自然的攻击性是你物质形体存活的根基,是创造力的源泉。
你的物质的形体是藉自然的攻击性而活的,那种平衡的、有力的、有控制的行动正是创造力的媒介。
只有当你“相信”你被侵犯了的时候一个侵犯才构成,对侵犯的诠释在你,你是一个有意识的生灵。
一个明摆着的谎言可以是种侵犯,也可能不是。一次性行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个侵犯。一次科学上的远征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个侵犯。
星期天不上教堂不是一种侵犯。有正常的攻击性想法不是种侵犯。
对你自己或别人的身体施暴,是一种侵犯。对别人的心灵施暴,是一种侵犯——但,再次的,因为你是有意识的生灵,这诠释是在你。
咒骂不是侵犯。如果你相信它是,那么在你心里它就变成了侵犯。
通常有各种不涉及杀人的身体上的行动,那就够用了。只要你相信暴力必须以暴力来对付,你就是在追求它和它的后果。以个人而言,你自己的身和心变成了战场,就像以群体而言,大地变成了战场。
一个连接宇宙的冥想
想象你自己是个看不见的宇宙的一部分,但在这宇宙里,所有的星星和行星都是有意识而充满了无法形容的能量的,而你是知道这一点的。
试把这宇宙想作有个像身体一样的形状。如果你愿意,可以观想它的轮廓在天空的衬托下灿烂地凸显出来。太阳和行星都是你的细胞,每个都充满了能量和力量,只等你去指挥。
然后看见这形象爆炸成你自己的、不可置信的光明的意识,而觉悟到它是一个伟大得多的多重次元结构的一部分,在一个甚至更丰富的次元里向外散开。
感觉那存有给你能量,正如你给你的细胞能量。让这能量充满你,然后把它导向你所选择的你肉体的任何部分。
如果反之你强烈地渴望某个实质事件,那么就用这能量去尽可能栩栩如生地想象它实际的发生。
如果你照这指示去做,并且照我所说的了解其意义,你将会发现其结果极为可惊且有效。
能量可被导向身体的任何部分,而如果你不以不相信来阻挡它的行动的话,那部分会被治愈。
然而,要记住:如果你持有你是个病夫的信念,那可能会阻碍你。在那种情形,去改变那个特殊的信念是你第一要务。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告诉你,没有一个人是生为病夫的,因此读这本书在那方面就能对你有帮助。
一定要确信你能够改变自己的信念
一定要尝试这样做
你一定要确信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信念,你一定要愿意去尝试。
你可以把一个狭窄的观念比作是一个重浊的颜色、而把你自己的这一生比作是一幅受其损伤的多度空间的画。
你改变你的观念就像一个画家改变他的用色一样。画家并不会硬把自己和自己所用的颜色混为一谈,他清楚地知道这个颜色是自己挑的、把颜色涂在画布上也是自己之所为。
你就像这个作画者,“观念”是你的用色,“个人实相”是你的画布。你绝不是“你的观念”,更不是”你的思想”,你是那个去体会这些观念与思想的”我”。
如果一个画家工作一天之后,发现自己的手上沾满了油彩,他可以简简单单地把油污洗掉,因为他知道沾上手的是什麽东西,可是如果你一心以为那些狭窄的思想就是你的一部份,因而是永远跟你连在一起的话,你根本连想都不会想到要把它洗掉。反之,这时候你就会像是一个患了失心疯的画家一样!说:”我的油彩就是我的一部份,它们染进了我的手指,我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往往会有意识地把某个可能会改变你的行为的观念或想法埋掉,因为这个观念或想法似乎与你已有的限制性的观念不合。
我要你们在碌碌终日之际,细听自己那连续不断的念头,你到底在给自己什麽暗示与观念?不要忘了,所有的这些都会一一的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具现出来。
若你长住于限制中,你就会处处碰到限制。
你一定要先在自己心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你所建立的这个新画面不可避免地一定会与你感官所告诉你的画面有所冲突,而这些相异之处正是你要去下功夫改变的地方。
一个很好的例子:憎恨战争并不会带来和平——只有热爱和平才能真正带来和平。
(编注:这里想到了CBT中的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其实也符合灵性视角中的“吸引力法则”。如果你想要一个正向的结果,就使用你的意识,聚焦在正向的结果上。抱怨、妒忌、怨恨这一类的情绪情感,它们背后的意识,是聚焦在负向结果上,也会让两股纠结的能量继续在共业力纠缠。
上文也提到了:只要你相信暴力必须以暴力来对付,你就是在追求它和它的后果。但是一旦到了国家、民族层面,这种正向应用何其困难,即使在今天,仍然有战争在进行着。
所以可见甘地的伟大。在那样巨大的压力下,在那样一种历史环境中,仍然带动一小部分人去实践了一段时间“非暴力”。
再来,是我们的民族。我们被侵略、被非人对待的那段历史。南京大屠杀。魔鬼部队731的人体试验。我想可能对那些受难者来说,提什么“非暴力”是一种羞辱和伤害,非常困难去践行,甚至连想也不要想。类似的意识也导向诸如“死刑要不要废除”这样的争议中。
但的确有些人,非常少的人可以做得到,对杀人犯的谅解,返以施爱。他们说:“TA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些人就如同耶稣、如同佛陀。
我想,要怎么应对,要怎么诠释,还是全看当事人自己。这里面全然也没有一个对或者错,和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重要的是意识的进化。哪怕是恶、仇恨、战争,从一个灵性的视角来看也不过是一种人类“需要”的体验。就如同,文明的覆灭、新兴,就如同,生于不同时代、年代的人所卷入的不同主题旋律。在新兴与毁灭的颠覆中,在善与恶的交锋中,在伤害与被伤害的进程中,也总有一种意识上的相互成就,大家凑到一起来完成一个共业,或者说,大家就在这个共业里。
我们看一看,今天的日本,仍然有一小撮人提倡那种在我们看来暴戾的、匪夷所思的、非常不人道的“武士道精神”,面对自己国家的这种“老龄化社会结构和问题”,有日本学者竟公开提倡老年人集体剖腹自杀,甚至还收获了相当一部分支持。
那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看他们演绎出来的这些问题、言论,想一想,他们需要去经历、体验和学习的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这样的思维,至少比说“他们就是混蛋”“他们是魔鬼的民族”来得有益得多。对灵魂有益。对我们作为灵魂的自己有益。
我们普通人只要了解,我们聚焦的意识是如何强化结果的,留意我们的心念,善护念,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能够做好自己,稳稳的“存在”,连接到那份源头的力量,就已经是对世界的极大贡献。就像一朵花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绽放它自己。与环境的互动,无时不刻。
生命本身就是在“成为”,也是在“创造”,永远。
推荐大家阅读《非暴力沟通》一书。)
当一颗苹果树以为自己是紫罗兰
并尝试开出一朵紫罗兰时
它也做不好一颗苹果树
苹果树开不出紫罗兰,因为苹果树十分自动地知道自己是什麽,以及它自己的本色和存在的架构。
你有一个意识心,但是它只不过是你心智的最最表面的部份而已,你的整个心智为你所开放的程度远比你能想像的大,因而,你所具的知识可以更多得多地被带入意识里,而为你所觉知。
可是,一个错误而限制性的信念,对你的天性而言,其含糊暧昧就如同一株自以为是紫罗兰的苹果树一样。它没法开出紫罗兰,而当它在如此尝试时,又做不了一棵好的苹果树。
内我一个劲儿地在一条充满刺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一路上在不断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实相转译成物质性的方式。
那麽,意识心是非常能干的。它将注意力调准到物质实相,可是它却常常目迷五色,而生出了种种错觉,误将本来是“果”的世间万象当成了“因”。
这还不打紧,因为“我”的较深部份永远都在做提醒的工作,告诉它并非如此。但当意识心接受了太多的错误信念,特别是当它一口咬定内我是个危险的东西时,这种提醒服务就被它关掉了。
在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意识心就会觉得自己遭到了环境的痛击,觉得渺小的自己在无可抗拒的大环境下,只有任凭宰割的份。在这同时,它原应安身立命於其上的深深的安全感也全然丧失。
(编注:赛斯这一段的传述可以说非常鲜活地阐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感受是如何形成的,比如说觉得自己渺小、无力,非常不安、焦虑,并进一步解释了“我们是怎么和内我失去连接,从而产生这样的感受的”——两点原因:第一,是接受了太多的错误信念,住在这些信念的限制里;第二,是我们对自己直觉性自我的躲避,或者说是对潜意识、甚至无意识的躲避,我们只相信自己的“脑子”,丧失了和“心”的连接。)
你需要认同自己的身体
但它终究不是你
你的肉体并不涵括你所有的本体,而那些未被涵括的部分无意识地创造你的肉体。
再次的,你透过你的信念指挥肉体的形状,可是你的那个无意识的部分实际上创造了肉体的存在。
身体是一个活生生的雕像,你在它内形成它,事实上当你具有肉身时,它就是你。你必须与你的肉体认同,不然你就会对你的生物性身份感到疏离。
这个生物性的身分即为你的肉体,就现在的你而言,所有的表达都必须透过肉体,实际上,你永远必须透过一个形象来运作,但是你不只是活在这个尘世而已。你作为一个生物的身份必须依靠着肉体,而当你的肉体死了,你仍会存在。
如果你只与肉体认同,那么你可能觉得死后的生命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你自认只是一个精神体,你在肉身中不会觉得有生命力,而却是与它分开的。现在把你自己想成一个实质的生物,要知道后来你仍会透过另外一个形式来运作,但身体和物质世界却是你目前的表达方式。
自我(ego)和意识心
是什么样的关系?
可以这麽说,“自我”(ego)是意识心所生出的一根旁枝。
意识心就像是一具庞大的照相机,而自我则在指挥这个照相机如何取景与运用焦点。
若不去干涉它,你那个本体(identity)的各个部份会自动地升起,造成自我,打散,然后再造个新自我。在这整个过程中,它还始终维持一种奇妙的自发性,也始终保持著自己整体如一的感觉。
“自我”所显现出来的就是对身处这个世界中的自己所具有的“物质形象”所抱持的“观念”。
(编注:这里我的理解,“对这个'物质形象'所保持的观念”,不仅包含对个人肉体形象的观念,还包含你对自己的所有“认为”,也就是精神性的那些。因为既然说到“形象”嘛,就是一整套,我们通常可能会用“身份”这个词来表达。
诸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一种什么样的个性,这件事换做是我就会怎么怎么样,我是一个怎样的丈夫、妻子、女儿、员工、学生……,我一直努力/希望我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怎么样的,我为自己打造什么样的“人设”,我这样做“符合不符合我的人设”……诸如此类,是一整套我们对自己的“认为”——这就是“自我”。
所以,再次,那个以为的“自我”,并不是我们。而且你可以更换它,塑造它。但对很多人来说,会有一些情绪问题/身体症状出现,是因为你对自己的那一套“认为”,那些信念固话了。你把它们等做你了。
赛斯在资料里不断地教我们,如何去识别这些“认为”,如何去按照更接近本体意愿的方式塑造自己。)
因此,你的自我形象并不是无意识的。相反的,你对它相当的清楚,虽然你常常会选择排斥或接受某些自己对“自我形象”所生出的想法。
谬误的信念会造成一个僵化的“自我”,它坚持将意识心只往单一方向运用,而更加歪曲了它的感知。
在你童年环境的发展进程里,你也插了一手。你选择了那环境。
可是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就理应受到那些际遇的支配。我说这话的用意是在点明:安排了那些挑战的是你自己,为的是克服它,订定目标的是你,为的是达成它;布置好经验的各种架构的是你,为的是让自己能藉着成长、了解及完成某些能力。
你的形成自己经验的这种创造能力现在仍然在你内,就像他从来就在你内那样,从你一出生就有,在你出生之前也一样存在。你为这一生也许选择了一个特别的主题,一个特定的条件架构,但是,在这些条件之内,你还是有去实验与去创造的自由,从而改变情况和事件。
(未完待续)
来源:公众号 Mae有光疗愈(yaoyoulight)
分享灵性成长相关的经验感悟,推广能触发疗愈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自我疗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