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马车,古人咋撒野

文/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交配……萌动的季节。
春心萌动的人们,脱了棉袄,脱了棉鞋,换上高冠宽袍,驾着马车,迎着国风,哼着雅乐,颂唱祖国山河,“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这是《诗经》中描写的古人们,出门踏青撒野的场景。
那个时候,人们固定踏青的日子,在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
选择这一天出门踏青的缘由,一来是轩辕黄帝的生日,二来是女儿节,姑娘举行笄礼的日子。
朝廷率领文武百官出门,祭祭轩辕讨个丰收年,顺便再给自己选选美,挑个漂亮媳妇儿,一举两得。
难怪连孔夫子他老人家都要在这一天急急出门,“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戏曲《杨八姐游春》,说得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杨八姐,行完笄礼,美貌无双,被巡游的宋王看中的故事。
这位宋王一见八姐误终身,非要去八姐入宫,结果被佘太君骂了一通:有心许配女儿杨八姐,祖祖辈辈做奴臣;有心不许女儿杨八姐,哪一个胆大敢抗君。
为了灭了宋王的念头,佘太君列了个不可能完成的彩礼单子:一两星星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云、五两火苗六两气、七两黑烟八两琴音……
当然,这只是个地方戏曲小段,仅供消遣娱乐,不能作为史实。
那么,真实的古人,出门撒野的时候,坐什么交通工具,又带些什么东西呢。

马肯定首选。比如,著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展示的就是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虢国夫人,着男装,骑三花马,满是骄纵之气。
一位从监和一侍女,骑乘黑白良驹,紧随其后。
后面三骑并行的是一男一女两位奴仆和一位怀抱小主人稍显老态的保姆。
华丽的衣着、精美的,马饰加上前呼后拥的阵势,雍容华贵的贵族气息,以致“道路为(之)耻骇”。
再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春游晚归图》中,也详细记录了宋代的达官贵人春游出游的场景。
这位官员的坐骑,是一匹高头大马。
只见他骑着大马,腰系玉带,上悬玉佩,手摇丝梢马鞭,马鞍上铺着厚厚的垫子。一人在前开道,一人牵马,左右两人扶镫,那架势,堪比王侯。
马的后面还跟着一人,背着大帽,手捧笏囊,装着上朝用的笏板。这笏板就是纪录自己上朝的时候要启奏的事儿。
——看来这位爷还是个工作迷,出来玩还惦记着工作。
——当然,也可能是个文学爱好者,随时想到好的句子,就命仆人记下来,回去再整理成诗。李贺就是这么干的。
除此之外呢,还有人扛着个椅子,架着茶床,提着竹笼子,里面放着唾盂、钵盂。
最后有一个挑夫,担子一边放着食盒,另一边竟然放着一个燃烧的炭火炉,上面还温着两个汤瓶。
这位爷,哪是出来踏青呀,干脆就是搬家呢。
虽然行为夸张了一些,但也从侧面反应了古人把踏青当成了一件大事,毕竟出来一次不容易,炫富的机会不多。

其实,这位官员的春游准备是常态,最为夸张的,则是大宋有名的奸相蔡京。
他出门的时候,那才是行走的人民币呢。
其它的不说,仅仅吃茶的工具,就带着金银镀镣笼一副,汤茶盒子两具,各匙子全,大汤瓶两只,中汤瓶两只,汤茶托子十只,好瓶汤茶一只,熟水榼子一只,撮铫一只,汤茶盘各二十只……
这位大老爷,简直把一座茶楼都搬出来了。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为啥古人出来要带这么多茶具呢。
一来呢,喝茶这事儿对古人来说是常态,就跟现在我们和咖啡奶茶一样。
二来呢,新茶下来了,冰雪初融,泉水、溪水、无根水等滋味最足,用来泡茶既能解渴,又能将大自然喝进嘴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当然,也有那些洒脱不羁的,什么都不带,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并插杆结索,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权当作野宴的帷幄。
最好玩的是许慎选。
这位爷是大唐天宝年间的大学士,为人风雅,又爱热闹,每年春天都要在自家花园里设宴赏花观景。
被邀请的人很高兴,换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携着新媳妇儿,快快乐乐地来赴宴了。
结果到了一看,全都傻眼了,许大学士,你的宴呢,你的席呢?

这位许大学士也光棍,直接让家中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铺于地上,当做坐席。
大家虽然脸上笑嘻嘻,但心里肯定你妈滴。
他这一手,后来被杨国忠偷师过去,并将之发扬光大。
他专门设置了一种叫做“移春槛”的坐席,将各种稀奇的花草收集起来,然后种植在槛中,槛下有底,底下有轮。
每到春暖花开之际,杨国忠便让人牵着这个花槛慢慢转动起来。
这样,不论坐在哪个位置上,都可以看见旋转的花槛与其中的奇花异草。
所以,李白《清平调》里那句“春风拂槛露华浓”就很好理解了。
估计是杨国忠后来将这个“移春槛”进献给了唐玄宗,让他跟自家妹子在这里面玩骑花花过家家笑哈哈哇呀呀。
出来郊游踏青,喝茶、饮酒、赴宴是常态,但作为文艺中青年,总不能干吃干喝,得玩点儿游戏吧。
于是,曲水流觞这种高雅的玩意儿就产生了。
曲水流觞的意思,就是各位大爷围坐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个酒杯或者茶杯,杯子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这玩意儿孙悟空也玩过,应该是大闹天宫那一集,孙悟空去了福禄寿三星那里,正赶上这三位老大爷玩曲水流觞。
他跟着一通捣乱,将曲水流觞弄成了洗盘子。

而将曲水流觞玩出名堂的,是王羲之,他跟东晋名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余人聚会兰亭,得诗三十七首,结为《兰亭集》。
这才有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后来,王勃带人在广东韶关的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也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进行了一次曲水流觞的活动,并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禊云门献之山亭序》:
“暮春三月,修禊事于献之山亭也。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片片仙云,远近生于林薄……”
估计玩嗨了,意犹未尽,次年又在这里玩了一次雅集活动,并作了《越州秋日宴山亭序》。
除此之外,他们也会打高尔夫。
当然,那个时候,这项活动叫做捶丸,玩的时候,以木棒或竹棒击球进穴得分。
由于击球的棍子很短,所以玩的时候,要蹲着,或着爬伏在地上。
——这情形是不是很熟悉,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弹玻璃球的玩法嘛。
还玩一种叫做投壶的游戏,最初是休战期间,军队中饮酒娱乐的一种形式,用弓向瓶口中射箭。
后来简化成文武都能玩的投壶,就是用手将羽箭投向一只壶中,谁投中谁取胜。
这个场景,在86版《西游记》中也有精彩的描述,就是孙悟空去龙宫找趁手的兵器时,老龙王一家正好在玩这玩意儿。

除此之外,足球也是古人的最爱。
那时候,足球还不叫足球,而是叫蹴鞠,最早入选国家队的主力是高俅,一球破门,登堂入室,直接感到了太尉。
喝了一肚子茶水,玩了一身的汗,日头也高了,肚子也饿了,怎么办?
现代人的做法是,叫个外卖。
其实古人也有外卖。
比如在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就能看到一位围着围裙、手上拿着两个碗、正准备去送外卖的店小二。
外卖的菜品也是丰富多样,除了最常见的粥饭、面食、点心外,还有独具特色的石髓饭、大骨饭、汤泡饭、羊肉面、鱼皮面、燥子面、猪排、羊排、鸡排、春饼、旋饼、羊脂韭饼、献糕、沙团子、四色馒头等。
如果你的钱包充足,甚至还可以点兔子肉、烤猪皮、野鸭肉、水晶鲙等定制菜。
本来说春游的,怎么突然说到了吃上?
找个时间,出去嗨吧,像个古人那样,烹茗饮毕,暖酒烹肴。酒肴俱熟,坐地大嚼。
美食,美酒,美景,这样的春天,还真让人迷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