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一个潇洒的现代诗人一一徐志摩》陈再明23.3.7
徐志摩,他是一个没有人不喜欢他的人。他的谈吐风度,可以说是当世无双,在友侪中也是鹤立鸡群。师长辈的梁启超,把他当做亲近朋友、忘年之交。冋辈的胡适与他相交莫逆、至为亲密。比他晚一辈的沈从文也受他奖掖、乐与之游。这样一个人,虽然走了将近一个世纪,怀念他的人仍然大有人在。 怀念他的人,都会提起那次空难,夺去了他仅仅36年的青春。那是1931年11月19日的事,一架中航的小飞机,由南京北上飞平,装载邮件40余磅,乘客仅志摩一人。飞到离济南50里的党家庄附近,忽遇漫天大雾,飞机撞到开山山头,滚落山脚下起火,志摩因而遇难。 徐志摩的死,是一个潇洒诗人的死。如同他在一首《再别康桥》中开头所写: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首诗,不是他遇到空难后,才脍炙人口,早在我们中学课本上,就不断地吟哦过。那带着哀伤的一往情深的心声,如今闭上眼睛仿佛就在耳际。志摩的新诗,清新明畅、沁人心胸,于今仍为大家所传颂。 俆志摩作为诗人,不是有家学渊源。他自承″我查过我的家谱,从永乐以来,我们家里沒有写过一行可供传颂的诗句″。表示他的家是″商贾之家,没有读书人″,但是他是诗人。毁他的人说他是纨袴子,说他飞扬浮躁,但是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敏感而且多情的人。他不像著有新诗《尝试集》的胡适,他的理性強过于他的感性,所以长于分析的头脑不容许他,长久停留于直觉的情感的境界中。徐志摩则不然,他有作为诗人的素质,由于感性强过理性,所以他能长久地停留在直觉的情感的境界中。 徐志摩的作品,能长久的存在下来,于今仍为人人所传颂。其理何在?梁实秋分析说:″文学作品要经过时间淘汰,才能显露其真正的价值。时间何以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其主要关鍵在于作品是否具有描述人性的內涵。所以各个时代的有深度的优秀作品,永远有知音欣赏。″这就是徐志摩的作品,能经时间的考验的原因,是有描述人性的内涵,此其一。 其次,″作品要有高度的技巧,优美的文字,也是使作品不朽的一个条件。作品能通过时间的考验,既非政治力量所能操纵,亦非批评家所能左右,更非商业宣传所能哄抬,完全靠作品的实质价值而决定其是否能长久存在的命运。″徐志摩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技巧与优美的文字,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此其二。 徐志摩的散文,有人认为在他的诗之上。自古以来,有人能诗不能文,也有人能文不能诗。志摩是诗文俱佳,他也是写散文的能手。一般人提起他的散文,就想起他的《浓得化不开》,那篇文字确是他自己认为得意之作。他的写法特殊,以细密的笔法捕捉繁华的印象。除这篇是他的代表作之外,还有《巴黎的鳞爪》与《自剖》两集也是他的散文杰作。 梁实秋说:″他的散文永远是亲切的,是他的人格的投射,好像是和读者晤言一室之内″。其实,志摩的散文,是自成一格的。信笔所之,如行云流水。他自称为文如″跑野马″,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拟好的路线。志摩仗恃他有热情与才智的雄厚的本钱,故敢于跑野马,而且令人读来也觉得趣味盎然。这种写法是别人学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