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
《散文家俞平伯的家学渊源》陈再明23.3.7
评俞平伯 俞平伯是学术界、文学界的大名人。他任教于清华大学,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在学界堪称名教授。他不但有学能文,写得一手好散文(有《杂拌儿》等),而且他的一本《红楼梦研究》,开创了新″红学″的研究方向,在文学界独领风骚。 俞平伯出身书香世家,俞樾(曲园)就是他的曾祖父。德清俞曲园是清末大学者,道光庚戌科进士。善诗,有″花落春仍在″之句。著书,有《春在堂随笔》等。修订,《三侠五义》就是经他修润过的小说。俞平伯的父亲俞陛云(阶青),也是精于诗词,有《诗境浅说》、《乐静词》传世。他是光绪戊戌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俞平伯的有学能文,就是这样源远流长的。 俞平伯的白话散文,就不用说了,他写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入课本。他的散文的远源是明公安、竟陵以来的所谓小品,近源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张中行说:″他尊苦雨斋(周作人)为师,可是散文的风格与苦雨斋不同。苦雨斋平实冲淡,他曲折跳动,像是有意求奇为文。″他的散文诗词著作,荦荦大者,有《杂拌儿》、《杂拌儿之二》、《燕知草》、《燕郊集》、《读诗札记》、《读词偶得》等。前四种是零篇文章的集子,后二种是诗词的札子。 俞平伯,他不但白话散文出色,而且文言小品更近明公安、竟陵的风格。谨引几段文言和诗词作品,以見一斑。 一,札记本无序,亦不应有,今有序何?盖欲致谢于南无君耳。以何因由欲谢南无邪?(《读书札记》自序) 二,盖闻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千里之行,起于足下。是以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盖闻富则治易,贫则治难。是以凶年饥岁,下民无畏死之心。饱食暖衣,君子有怀刑之惧。(《燕郊集》) 三,盖闻思无不周,虽远必察。情有独钟,虽近犹迷。是以高山景行,人怀仰止之心。金阙银宫,或作溯洄之梦。(《燕郊集》) 四,盖闻游子忘归,觉九天尚隘。劳人返本,知寸心之巳宽。是以单忱闲凭,有如此夜。千秋长想,不似当年。(《燕郊集》) 五,(诗作) 纵有西山旧日青,也无车马去江亭(陶然亭)。残阳不起凤城睡,冷苇萧骚风里听。 六,(词作) 匆匆梳裹匆匆洗,回廊半霎回眸里,隔帘芳酒温。沉冥西去月,不見花飞雪。风露湿闲阶,知谁寻燕钗。(《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