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生存报告
查看话题 >风吹又日晒,生活自由自在。
最近病假在家休息,于是多了许多闲暇时间,之前就有在豆瓣提过,不如把那些用来刷抖音的碎片时间转化成写影评,不同时间对剧集/电影的感受有所不同。今天看到这个话题,和我心中一直想分享的一些想法很契合,所以决定用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开写。
背景交代—— 上海人,女,单身,普通工人家庭出生。24岁辞职来到英国,目前在伦敦工作,定居伦敦,无房无车。
本文内容关于生活在上海及伦敦时的一些感受,并非阳光面,但我觉得可以反映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喜勿喷,不友善者右上角关闭页面谢谢不送。
上海生活
作为当地人在当地生活,最大的优势不必解释,如果没有贷款,那就是你的工资可以是净收入,不需要交付房租。
在上海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在华山医院工作,静安寺市中心地段,由于工作时间的关系,不少同事都选择了在医院附近租房。当初我们拿着七千左右的工资,房租和日常开销需要占据一半,已是多年前。当时的我很佩服大家的决心和勇气,为了工作可以蜗居在那样一个小房间里,对于一个不需要负担房租的人来说,当初只觉得辛苦,生存很难,更何谈生活。
感受生活——很抱歉,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来说,上海的生活对我来说就是精致穷,而这很大程度上是我最反感的。在新天地、仙霞路、静安寺等地段工作过后,形形色色的人看了不少,各式各样的生活当然也体验过,但如果你问我在复兴西路上端着一杯杯咖啡的洋气的年轻人们究竟有没有内心的快乐,我的答案或许是没有。
也许我也很主观很片面,但纵观我们上海的平均工资来说,我并不觉得大家的收入配得上收入。
我们可以试着计算一下,一杯星巴克咖啡25元,税后月入工资1万元,25/10000=1/400,一杯咖啡占据你工资的1/400。设想一下我们星巴克氛围组们,如果以那样的生活方式重复,去除硬性开销以外还能剩下多少。
这还是25元一杯的咖啡,税后1万元的收入。其他城市的人们似乎对上海都有着误解,总认为月入1万是基本盘,殊不知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咖啡过后就更不用再说洋气的奢侈品,商圈街头的人们小红书打卡拍照,大牌LOGO穿上身,我很好奇的是,大家是真的喜欢这些大牌,还是喜欢当别人看到自己穿大牌的样子。
伦敦生活
24岁那年来到英国念书,当初没有从最繁华的伦敦开始,反而选择了生活成本更低的北部。这些年我从桑德兰搬去纽卡斯尔,再从纽卡斯尔搬去萨里,其实现在也并没有真正地在伦敦中心,但是萨里在我心中就是英国最该有的样子——平静、温馨、友好、绿色、安逸。
2022年在纽卡斯尔的时候需要选择接下来的工作城市,offer涉及城市——伦敦、萨里、布里斯托
再三权衡后我还是选择了萨里,它离伦敦很近,火车不罢工的时候,30分钟就能到伦敦市中心,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合适。
虽说并没有住在伦敦市区,但这些年循环往复地也在伦敦短住过一阵子,多多少少能体会到伦敦生活的好坏。
好的那些我想都不需要多赘述,各种展览、音乐剧、演唱会;大部分的总部或是公务办公室都在伦敦;几个机场出游方便;美食很多,所提供的选择不是英国其他小城市可以相提并论的。



但现实是,伦敦的这些生活优势,在我的天平取舍之中,几乎是可以被我直接忽略不计。
上文提及过,我并不是富裕家庭出生,所以家里目前有的钱我情愿让家人们在上海好好生活,长辈已经吃苦大半辈子,我只希望剩下的时间他们都能好好地、健康快乐地享受生活。
所以也就是说,我并没有什么父母的信用卡可以支撑我,我必须考虑生活成本的开支。伦敦从交通到租房,普通打工人承担起来都压力很大,更何况有很多娱乐和美食的诱惑,如果你全都避开,那究竟为什么要生活在伦敦呢。
在一个很光鲜亮丽的地方,两点一线地工作,没有体会到伦敦生活的丰富多彩,因为生活压的你喘不过气,既然如此,我就放弃伦敦了。
所以在萨里的日子我过的很开心,因为多年来都有极简生活的理念,对于社交更是如此。我很少有每周都需要进伦敦市中心的情况,因为现实中就没有那么多人需要我每周都这样奔赴去见。我不会因为要和某个刚认识的人喝杯咖啡而进伦敦,或者说,即使这个人在我家附近,我想我也不会脑袋一拍就出门。我情愿再等等,等大家再聊得熟络一些,时机再成熟一些,再让我决定我为了这个人特地走一趟是值得的。
因为不是经常进伦敦,所以每一次去我都像去郊游一样。目前为止,伦敦依然是能给我充电、给我带来很多快乐的地方,但我深知如果我当初选择了伦敦,或许它就不再那么美好。很多事情是要有界限和分寸的,伦敦与我之间,这就是我为了继续守护这份美好而划下的界限,欣然接受,再好不过。
我常常反向思考,如果当初我选择了伦敦,我的生活会是怎么样。毫无疑问,金钱压力会是第一个压倒我的方面,就像我前文提到的,其他城市的人来上海打工,当你连最基本的房租交通及吃用硬性开销都很紧巴的时候,你真的很难去享受这座城市本可以带来的美好,相反,感受到的可能都是压力和嘈杂居多。既然这样,我想我不会很快乐,但快乐恰恰是我很重视的东西。
看过许多留学生们极其渴望留英,我想我也可以作为过来人给大家一些建议——
1. 无论哪座城市,哪个国家,都有它的优劣,看你怎样权衡。对我来说英国生活的便捷程度远远落后于上海,但我可以不需要那些,因为这里的精神人文方面让我觉得生活幸福感更强。
往往我们会纠结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什么都想要,所以要记住,你的选择注定是有取舍的。当你什么都想要的时候,注定了你会纠结会烦恼。正如爱情和面包,自然大家会有不同的选择,无论哪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一定要好好想想在你心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此你可以舍弃哪些,这样一来就会清楚很多,记得对自己坦诚一点。
2. 学生和打工人的角色可以让生活有很大差别。作为学生,经济方面有在国内的父母一直支持着,读书期间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钱真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当钱是你自己赚、需要好好支配自己的工资的时候,你就没办法去用钱解决一切麻烦,所以很多烦恼就接踵而至。
学生期间所遇到的火车地铁罢工,你甚至可以选择发个邮件解释然后不去学校,如果距离不远,自己可能也可以步行过去。
工作时不一样,火车地铁罢工不是你不工作的理由,当你看到因为恶劣天气或是工人因为工资待遇不满意而导致交通罢工的时候,你真的是欲哭无泪。
学生期间不用交税,所以大家对英国的税基本上都没什么概念。在这里你赚的越多,税交的越多,5000英镑一个月的工资,税后全部扣完真的大概也只有2000英镑出头。但现实生活是,哪来那么多5000英镑一个月工资的人们啊,这个世界到底还是穷人多啊。
3. 不要因为他人的眼光而强行留英,这太没有必要,生活是你自己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自己的幸福啊。
4. 经济独立。家里有矿的可以忽略这一条。
因为在医疗圈工作,所以留英对我来说并不是难事。但留下来之后的问题就更多了,大部分还是因为没钱导致的烦恼。
现在的生活已经算是步入正轨了,我每个月都会提前把下个月的房租存好,这让我安心很多,至少我可以从其他方面尽量省一些,但至少交得起房租,不为难自己,不为难房东。
很多同学想留英,在找工作的阶段就觉得很辛苦,殊不知后面还有更多的怪等着你去打,所以要做好这场持久战的准备,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真的要好好再斟酌一下。
再者,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选择伦敦,但伦敦的好与坏我前文已经提过。我理解伦敦作为一线首都城市拥有着很多其他城市没有的机会,可是那些现实压力也是赤裸裸地摆在那里。
我见过很多留英后过的不开心的人们,总结下来这类人的一个共性就是——收入不高,消费很高(这一点简直就是很多打工人在上海的写照)。但这八个字其实能反映出现实收入问题、消费观念问题,你要自己学着去把这些问题都细化开,看看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错,而不是日复一日地过着令自己不满意的日子。工作不够好那就努力看看有没有别的机会,房租如果太贵无法承受就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吃用开销花费太多就看看能不能自己在家做饭,健康省钱又治愈。再不行,那就回国生活,我不明白这有什么不好的,你要记得,你的快乐安心健康是第一要义。
真的有很多方式改变的,其实归根结底,很多时候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对自己不满意,自己觉得自己很差劲。我觉得我们当代人就要清醒点意识到自己的这些问题,这一点都不可耻,坦然面对自己,生活已经很辛苦,别自己还要去骗自己了。接纳自己,哪里不好,就看看能不能去改正,这当然需要时间,但只要你愿意开始走出第一步,什么时候都不晚。
5. 也是最后一点,烦请大家别再说NHS的保险是捐钱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国外医保问题大家就会认为是浪费钱,觉得来读书一年,没用过这个保险,就是被骗钱。
国内也有很多医疗保险,很多人也都会买,买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保险”,而大家都会有一个意识——没有用到,那就说明身体健康;用到,感谢自己买了保险。
那在NHS也是一样的啊,你没用到,那不说明你身体健康吗?非要自己生场大病用到才会觉得值吗?对于在医疗圈工作的人来说,这思想我是真的无法理解。
补充一点: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整篇文章其实有围绕着“懂得取舍”这一点展开,英国国民医疗的保险费用也是如此。留学生常说这部分的钱完全就是浪费的。
所以我可以请问大家心中的美好愿景是怎样的吗?我们一起大胆预测一下——没有生病那就这部分钱不用交,生病了这部分钱交出来,生小病觉得这部分钱还是不值得,生不治之症那觉得无论怎样都只会付这个数额的钱,是个定价。
没错,就是既要有要,自己一点亏也不能吃。如果大家有了解过国内的医疗保险,那就会知道国内的要求其实更高,比如中老年人必须先参加体检,在身体健康没有若干疾病的情况下才能有资格买保险,不然会有保险公司不受理的情况。在英国并没有那么多的条例,但保险是必须缴纳的费用,你不能说自己相安无事的时候什么都好,买了觉得浪费,然后生病了又觉得必须对你负责啊。如果不交这个钱,一旦真的有什么事情,自掏腰包或许可以让你倾家荡产。
另外,医保这东西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打工人自然保税,中国英国都一样,工资条里看的一清二楚,所以亲爱的留学生们,就不要再在社交网络上抖机灵啦,这不是我在为英国说话,只是作为医务人员,真的很看不得总有人觉得我们就是为了牟利一样。买保险跟坐火车买票一个道理,难道买票是为了被查票才买吗?不查票就不买吗?所有的侥幸心理终有一天会让你栽跟斗的。
最后,我想回到我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交代,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生活还是因为有钱,我想,有这种想法的人大概对“有钱”这个概念了解的还是太过片面。我出生在再普通不过的家庭,这一路也很不容易,但我想能走到今天的原因,就是自己够勇敢,家人朋友们的无限支持,遇到的人们都很美好善良,金钱固然重要,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
懂得取舍,知道哪些适合自己,知道自己心中能接纳的限度在哪里,基于这些,再去好好地发展自己的生活。比较和都要,都是会让幸福悄悄溜走的东西,这并不简单,但还是那句话,亲爱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你有责任把它过好啊。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中安心的地方,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但要记得是为了自己,当然也要为了你爱的人们,但千万别为了他人的眼光,那最不值得。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