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土旅行系列之十三:处处云山无尽,桐庐西望新安(桐庐 - 千岛湖 - 歙县 - 黄山 - 宏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吴均的这篇《与朱元思书》,与朋友慕名去了桐庐。那时的土地依然山清水秀,眼中所见的风景,与书中所写一般无二,对富春江清澈碧绿的水光山色就此一见钟情,念念不忘。

几年前故地重游富春江,自桐庐到千岛湖,再坐船逆流而上至徽州深渡,沿新安江徒步,再搭车到歙(Shè)县古城中转去黄山。从黄山下来,又在古镇宏村、西递住了两日。整个旅程大概10天左右,除了爬黄山比较累,总的来说还算比较悠闲。把线路分享出来,算是回馈昨天咨询西北环线的旅行大家的帮助。
1D、桐庐
在桐庐住的宾馆就在富春江畔。黄昏时分,在江边堤岸上漫步,吹着风等待日落。岸边的石头被阳光晒得暖暖,背靠着石头坐着看风景,看天上的云渐渐染上红晕。河滩边有妇人在洗衣裳,江上渔舟飘摇。耳机里Winky诗唱着古风里的江南,杨柳桃花,秋水画船。枕着这温柔的歌声,一船烟波里,浮梦到江南……



2D、富春江小三峡、严子陵钓台
富春江从严子陵钓台至子胥渡口的这一段山水,两岸风景绝佳,素有富春江小三峡之称。
清人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有诗云: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从七里泷乘游轮至钓台渡口沿阶而上,一路翠竹丛生。竹林深处是宋代范仲淹为严子陵主持修复过的祠堂,祠堂已几经重修,室内墙壁上拓有范先生的千古名篇《严先生祠堂记》。少年时代读《古文观止》,读到这篇文章的最后几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就不由对这样的汉晋名士心生悠悠仰慕之情。

依山而建的长廊里,有当朝书法名家抄刻的历代文人咏富春江的诗词石碑。
下图这首是唐人李穆的《寄妻父刘长卿》: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3D、天目溪漂流
早起沿着天目溪徒步了一小段至漂流点,沿途可见顺江漂流而下的竹筏。


十分钟前我还是岸上悠哉悠哉看竹筏飘过的人,十分钟后我变成竹筏上浑身失透的落汤鸡,为什么我们这一轮竹筏的画风如此不同?还好我穿的是速干衣裤和拖鞋,阳光下很快就晒干了,比那两个直接掉下水的兄弟好太多。

4D、桐庐 - 千岛湖 - 安徽深渡
一千年前,唐人李穆沿富春江而上到安徽歙县探望岳父刘长卿,一路山环水绕,江流曲折,逆水行舟外加险滩重重,走得十分艰险,故在其诗《寄妻父刘长卿》中写道: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其岳父刘长卿则和曰: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当年非常喜欢这两首唱和之作,对从富春江到新安江的这条水路亦十分向往。如今这条航线虽然断了,沿着千岛湖到新安江的一路山水缅怀下前人的足迹和诗情也是好的。

乘坐自千岛湖至安徽深渡的渡轮,全程近五小时,一路的碧水青山如诗如画,船资不过60元。
舟行水上,两岸青山迤逦,如镜碧波似一匹软滑的绸缎被船头劈开,荡起温柔的水波,搅乱一湖天光云影。从船尾拖一条长凳坐在甲板上,吃着山民手里买来的桔子,听民谣晒太阳,双腿荡出船舷,不能更幸福……


新安江两岸的徽派民居,很有多瑙河畔那些宁静的欧洲小镇的感觉,只是少了尖顶的教堂,多了“黄山人民欢迎您”这块中国特色的大招牌……

5D、深渡 - 歙县
深渡是新安江畔的一个普通村落,因为有渡口的原因比周边村落多了几分热闹。渡船到达深渡正是傍晚,晚餐吃的是新安江里现捞的鱼头豆腐,鱼汤非常鲜美。 深渡的美食还有深渡包袱和深渡毛豆腐,当夜宵再好不过。

第二天一早,沿着新安江徒步了十来公里,又转回深渡搭上前往歙县的小巴。

歙(Shè)县:徽州六县之一,隶属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 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载自百度百科)
歙县古城又称徽州古城 ,歙县拍的照片硬盘里不知道为啥找不到了,放一张网上的图吧。

6-7D、歙县 - 黄山
黄山就不用我多介绍了,直接放图。我去的时候,刚好有一条主缆车线路停用了,完全靠爬的。






8-10D、宏村、塔川、西递
从黄山上下来累得半死,在宏村住了三天。每天睡到自然醒,逛逛周边古镇,吃吃当地美食。喜欢徽州黑瓦白墙、高低错落的民居,避开高峰时的游客,早晚时的宏村宁静得很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