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记
我小的时候远比现在要爱看书的多,甚至我对阅读名著有一种使命感,觉得既然它有名我就应该看过他。虽然现实是很多时候他们读起来极其难懂,也毫无故事的吸引力。这种使命感可能让我在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中获得了某种平衡,而不像现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突发式读书,剩下的大量时间消耗在网络小说里,kindle 不会用来盖泡面,但会被放在一边耗光电再绞尽脑汁充满无限循环。我还记得高中的午休,在宿舍的床上一边啃苹果,一边看《源氏物语》,四本书看完几乎什么也不记得,只剩下暗夜里的倾诉和大段的要死要活的心事。
每个假期,我都在乐此不疲的翻找书架上的书,奇怪的是明明书架不大,但总是能发现从来没有读过的书,但对于一个孩子,读贾平凹和陈忠实或许还是太早了,导致我到今天想起现代文学还是首先想起情爱,他们的书中世界和简奥斯汀相比有些太复杂也太肉欲。这可能也是我到今天也无法欣赏贾平凹的原因,大概是他过分的赤裸裸和过于复杂的隐喻留下了某种童年阴影。除了家里部分,我把大量的假期时间消耗在书店的言情和玄幻小说区,还有那些封面斑斓的台湾小说,然后每周再欢欣鼓舞的从外国名著的书架上挑选一本我的使命感。不得不说,在那时候我是可以从书中获得很多快乐和奇幻的想象的,那种真诚的快乐和满足,我现在已经很少能从读书这件事里获得了。所以我需要承认当我的学生时代结束,我失去了很多宝贵能力。
想起这些事是因为我这周看完了小小安妮的第一季,到今天这都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这本书是我永恒的发自内心的答案。它是过于的甜蜜和梦幻,几乎承载了我青少年时期对风景宜人的外国乡下的全部向往。天蓝水清,海风吹乱头发,坐在高高的马车上,缓缓走在陡峭的海边悬崖上。下课后你可以奔跑在开满野花的山坡上,也可以坐在船上顺着流水而下,小小的独栋房子掩盖在微微隆起的山坡之后,和朋友结伴走在回家的路上。是平和却又充满生机的快乐,每个人都洋溢着简单的满足和儿童的欣喜。所以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部剧里加上的复杂元素,童话应该永远是童话,这个故事里可以有不够友善的小伙伴,但是不应该有彻头彻尾的坏人。但的确,书里马修去世的时候,还是有童话被打破进入现实的感觉,但好在最后的最后,安妮和玛丽拉还是在这个小镇过上了平静幸福的生活。
从红色头发脾气古怪的瘦小安妮,到亭亭玉立的少女,安妮拥有了全部能获得的爱。可惜的是现在再读她的故事,我已经无法找到初读的心醉神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