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不仅存在,更需要识别、养成、运用,就会成为事业成功的主力帮手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名叫〈天赋驱动〉其核心主题是:如果将你的天赋和你的个人目标充分地结合起来,你就会拥有高效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会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因此更容易获得成功------无论是职场还是个人生活。
所以要重点审视自己的工作是否处于天赋地带(既运用天赋又实现个人目标)就非常重要,这本书就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测工具,供读者学习使用。

本书作者劳拉.加尼特是一位知名演讲人和绩效策略师,曾供职谷歌和运通等顶尖公司,负责品牌和营销工作.通过归纳和总结自己多年的职场经验, 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场工作之道,于是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专注推广和应用这套方法论.经过多年的实践,赢得了很多知名公司成为她的客户,包括谷歌、领英、第一资本、美国运通等。在本书可以发现很多作者在实际咨询过程中的案例,足以说明作者的这套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像很多讲天赋的书过于理论化和缺乏落地。
我建议读者可以尝试把这本书介绍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职场中,我相信可以帮助到读者的。作者也自认为算得上一位成功的绩效策略师,在帮助人们了解他们在职场中获得出色表现需要的特定行为和习惯方面有一定的权威。
客观地讲,本书编制的目录有点反常规(把某些非目录内容融合到主体目录中),导致我理解本书的内容出现了偏差和困难。后来根据我自己的理解,重新整理了本书的核心内容,希望帮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初心。如上所述,作者就是希望把她整理的这套方法论----天赋驱动目标(我理解这是本书书名的真正含义)----推荐给读者。
如果读者不想了解其中的原理,直接阅读前言、后记和附录就好,并且可以直接使用附录中讲述的工具----业绩追踪器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读者想了解作者更完整的思路,就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和诵读本书,弄清楚如何才能天赋养成-----这是作者花大篇幅描述的重点内容。接下来我按照我的理解来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发现天赋和确定个人目标
1 发现天赋
每个人都有天赋,但大部分人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天赋是什么,即使隐约感受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是非常浅显的认识,我相信这就是现实状态。作者认为天赋是一种用自己感觉最愉快而且最有效处理问题的一种能力。所以我们对天赋的认知不要局限在唱歌、运动等显性的能力,而是要做深入的分析,识别出深层次天赋。本书给我的一个收获是:很多人一直试图找到合适他的工作,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要学会利用天赋去让眼前的工作更加出彩,甚至是运用天赋开创出全新的事业。
本书一再强调每个人都是独具天赋,而且还强调天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随时间提升的,而这种提升是随着你不断地运用天赋,并变成你的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所以天赋也可以理解为后天养成的。这种观点已经是经过科学验证的,盖洛普公司的研究就表明我们的天赋来源于我们的神经网络,也是遗传和外界交互的共同结果。所以“天赋养成”就是本书特别强调的概念,作者认为天赋要不断训练和运用,就可以养成了, 而且“天赋养成“就意味着一种结果,即人类具备了一种天赋习惯。
那如何识别自己的天赋呢?本书给出了一些方法,即反思人生法------从发现自己从儿时就喜欢做的事情或非常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情,进而观察用到了哪些能力或思维方法,此时就是你的天赋表现最突出的时刻,作者建议给自己的天赋进行命名和定义----例如流程创造者、机会发掘者、创新思维策略师、分析问题战略家、流程架构师、问题终结者。书中给出了很多这样的定义和解释,我感觉很多定义不是特别明确,所以仅供参考。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去体会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心流时刻,最需要自己不断感受、反思、观察、体会,最后找到自己的天赋。切记发现天赋不是要改变自己,而是要学会把它用到实际工作中,用来提高工作效率。
本书的识别天赋的方法可以直接使用,我尝试用本书的方法去识别我自己的天赋,发现我对独自发现和创新特别有感觉,而且也愿意推广和宣传我的观点,但同时也缺乏实际行动,所以我给自己定义为创新思维策略师。
2 确定个人目标:注意这个目标不是你今年要赚多少钱,何时完成某个项目,而是赋予意义的个人目标,是人生的潜在渴望,是工作的内在动机,是帮助别人的出发点。
作者特别强调”不是做你喜欢的事情,而是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我支持这个认识,这个观点和以往讲天赋的书中的观点不同-----职场建议大家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我认为这种观念会耽误很多年轻人,尤其是新进入职场的年轻人 。毕竟很多出入职场人士并不能清晰认识哪一份工作是否适合他 ,喜欢做的工作也是需要你充分深入后才会体会到,如果的能力不匹配,你也很难喜欢它。所以首先要理解和确定个人目标,这也是作者非常重视的概念。书中引用丹尼尔的《驱动力》的理论:明确的目标是激发工作和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如果对工作再赋予意义,则会更加激发人们的工作状态。
有目的的工作才会是带来满足感的工作。如何找到个人目标?作者认为应该停止过多地关注什么工作,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为什么工作,由此引出你心底的内在驱动力,这点至关重要。
具体的方法就是找到你的核心情感挑战(而不是追随激情停)。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核心的情感挑战,它是你意识不到的个人的一部分,也是找到目标的途径。通过反思未成年时期以及过往上学和工作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情感上的挑战,从而进行定位自己的核心情感诉求。如果一时找不到,但通过理解作者的这套方法,是可以找出你的内心真实期望的。总之找到你内心最动容的情感诉求, 然后通过积极的思维直视消极的情感挑战,此时就可以通过定义自己的积极目标来面对核心情感挑战。
作者在书中归纳了很多积极的目标表述词,比如积极、理想环境、机会、支持、勇敢、自由、掌控、理解、发声、独辟蹊径、失败(指帮助别人克服失败)、潜力、归属。 。这个部分是本书最难理解的部分,作者认为个人的核心目标来源于青少年时期的核心情感挑战,我以为作者的这个理论值得商榷,但把工作赋予意义确实非常必要。一个人内心的动机一定和他的个人目标是紧密结合的,如果目标更具意义,其带来的力量将是无比振奋人心的,一定会激发人的内在动机。
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找到我的目标是创造机会:按照书中的解释是在缺乏机会的情况下成长,因而帮助他人创造机会会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综上所述,要识别出自己的天赋和找到赋予意义的个人目标,这是充分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必要条件。把两者结合起来,人生就会充满期待,也更加持久。我认为这是可迁移的核心能力,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或何种工作,只要把握这两点,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解决问题,都会游刃有余,而且信心十足。

第二部分 天赋养成
大家都会有这种印象:很多人在小时候某些方面呈现出天赋,比如跑得快或有耐力,但长大后并没有成为体育明星;或者很小就表现出强的绘画能力,但是如果不刻意练习,长大后也很难成为优秀的画家.究其原因,原来天赋是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如果不是通过训练、加强和实际运用,很难形成绝对的优势天赋的。
另外书中用很多实际案例展现职场中的困境:认为自己能力严重不足、抱怨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认为现在的工作无法发挥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埋怨上司根本不关心自己而随意加派任务给自己、工作让自己精疲力尽时和大家一样只能混日子随大流了。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作者认为天赋养成的方法论可以帮助到读者。毕竟这套方法论已经在现实中帮助了很多人:协助他们发现天赋和目标,然后将天赋不断运用在实际工作中,自然地会对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更加强化了天赋的养成。具体方法简述如下:
1 挑战性:没有挑战性只会让你缩在舒适区,就很难发挥自己的天赋,要让你的工作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并确定你的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
很多人在工作中表现不适时,通常的认知是自己不够努力或能力不足,要通过努力表现让同事或上司满意和认可,要让自己变成别人眼中希望的样子。但本书作者认为这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她认为这有可能是你的工作的原因,而不是你的问题。无聊表明你的工作缺乏挑战性;焦虑或不安可能是不适合的岗位束缚了你;不快乐缺乏成就感可能是天赋无法发挥-------所以作者强调有可能是你选错工作或岗位了 。
所以在识别自己天赋后就首先要对工作进行审视,是否是工作不对?或者是天赋和工作不匹配?而找到能发挥自己天赋的有价值的工作是有必要的 。“只要你对自己的独特能力有清晰的认识,愿意养成出色表现必需的习惯,就可能取得成功,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体会这就是作者给读者提供的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是否适度地有挑战性,是否有发挥自己天赋的条件或机会。
本书提供的工具”业绩追踪器”第一部分就是测试自己的工作是否具备挑战性,是否自己经常进入最佳心流状态,也让自己反思哪些因素阻碍自己进入最佳状态----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让自己去反思和判断自己的工作状态,大家可以尝试下。
2 影响力:当你非常清楚自己的个人目标,工作中的满足感其实就体现了你对别人的影响力。
大部分人的工作动机都来源于外部,比如为了加薪和升职,比如为了获得上司的认可等等,这种基于外界的刺激和奖励是不长久的。但是如果你找到了你的个人目标和天赋,你就会意识到你的工作对别人是有影响力的,这才是工作的内在驱动力,因为看到有意义的工作对他人产生有影响力的帮助,会激发强烈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不仅会持续,还会让你乐于实现目标。
如果你行动起来,让自己的工作时间大部分处于天赋地带,你会发现不仅对别人帮助很大,自己也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就是作者希望看到的效果。
如何开展天赋养成计划?就是通过不断地评估你利用个人目标的频率来衡量你的影响力。书中提供的工具”业绩追踪器”第二部分就是衡量自己的工作是否具备影响力,以及实现个人目标的程度,比如你的时间百分之多少是处于天赋地带。当你充分认识你的个人目标和你对别人产生的影响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内在动机被激发了;另外在团队协作中也要有意识地实施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帮助团队提高效率。
作者也提示,完全工作在天赋地带是不现实的,但首先要有意识地经常运用你的天赋进行工作,经常通过业绩追踪器追踪自己的个人目标使用状态,你就会发现工作的哪些时段是没有挑战的,不会产生影响力的,比如一些琐碎的重复工作,可以有意识地去划分固定时段去处理;如果发现你的大部分时段都处于非天赋地带,你就要进行采取相应的动作去调整你的工作,比如和团队交流改变工作流程或委托外包等。

3 愉悦感: 除了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还要专注地享受工作过程,就能从工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并感到充实,那就要学会用愉悦感取代成就感。
职场上大部分人都是“成就主义者”-----他们相信成功会让他们快乐,一个目标、一个项目、一个结果代表着完成了工作,同时也获得了满足和快乐。通常这种满足集中在物质奖励上,比如奖金、收入、分红以及显赫的地位。但这种幸福感通常也是短暂的,实现的过程是精疲力竭的,而且会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更糟糕的是大部分人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因为要有所成就但往往不堪重负,导致身体变差、睡眠不足,甚至由于失败而彻底丧失斗志。记住成就感并不代表快乐。
要想打破上述现象的危害,就要尝试把工作和寻求成就感分开,学会关注和享受工作的过程,通过让自己的工作处于天赋地带而获得满足感。如果自己不喜欢工作的过程,无法获得愉悦感,就可以尝试使用“业绩追踪器“第三部分进行分析,让你可以认识到是否可以运用天赋去工作,这就是天赋养成的方法之一。作者认为”真正的愉悦感在工作中起到防弹衣的作用,它能减轻工作压力,帮助你轻松应对挫折,并享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4 正念:正念本质上是一种觉察,是一种对自我和世界关系的觉察。为此作者创建了正念的心灵咒语,可以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使用:比如别人对我的看法只是他的看法、我尊重并欣赏自己的天赋并赋予价值、自信是我与生俱来的。
本书”业绩追踪器”第四部分可以帮助重新审视你的思维过程,并意识到你的消极心理,有助于天赋养成。其实这种方法很清晰,毕竟我们人类大脑每天都会有离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消极暗示一定会消磨我们的意志,学会使用正念技术,就会找到焦虑的原因或压力所在,并帮助我们识别和使用天赋,自然会帮助我们纠正消耗我们的行为 。
书中重点围绕如何提高自信、如何建立成长型思维、如何获得健康和能量,给出了很多方法和建议,读者可以通过精读去了解。我从这部分获得的收获是: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你能真正认识自己(关键是认识自己的天赋和目标),同时认可真实的自己 ,此时你就能意识到你能做出什么成就;冒险精神和不惧未知的东西比成为专家重要;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5 毅力:毅力就是当你面对逆境或失败时,需要保持好奇心和勇气,并把逆境视为机遇,这种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获得成功的基本行为模式。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或失败,通常的反应是沮丧或恐惧。究其原因是人类更愿意缩在舒适区,愿意做熟悉的事情。只有创新或冒险,才更容易遇到挫折和失败。当我们更愿意使用天赋去创造一个新的事业时,我们就会发现新的机会,并寻找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此时专注于天赋地带,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得的回报就是有可能成为行业的专家。
本书“业绩追踪器“第五部分可以帮助培养勇气和好奇心,并通过测试找到影响专注的因素,不断创造新的机会。所以天赋的养成就是跟踪行为和过程,这会让你变得富有弹性,可以面对挑战性的工作,并适时获得有效地面对逆境的思维和行为能力。
第三部分 在天赋地带工作和生活你将获得成功
作者强调只要你识别了你的天赋和目标,随时确认自己是否处于天赋地带工作,就可以找到通向成功之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天赋养成来展示自己的独特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按照书中提供的”业绩追踪器“不断监测实际的状态,坚持使用三个月,就可以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发现影响天赋的因素或阻碍所在,如果你能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你就会取得超值的进步。不仅如此,”业绩追踪器“还可以帮助大家预测未来;寻找理想的工作;甚至可以作为绩效考核的工具等等。
一旦你养成了在天赋地带工作的习惯,你就会随时意识到何时放松,何时有压力,何时无聊,你就会随时把自己拉进天赋地带,这就会形成强大的自我----有效率、有自信、有快乐。
读完整本书我对天赋又有了新的认知。特别是天赋的养成突破了传统思维,我原来的认识是要向专家和高手学习,需要勤奋和努力,这总归是比较牵强的办法。这本书的启发是眼睛要再次转向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天赋,同时要强化自己的目标,然后再通过熟练运用天赋,让其真正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重要助手,真正做到”天赋驱动”。
当我充分领会和了解了本书的方法论后,我希望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创新天赋,愿意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成功的个人目标,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养成和强化自己的天赋,让其成为我创造个人价值的必要手段。希望和读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