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25晚绍兴鲁迅中路
绍兴大概是少年时候去过的地方。彼时无知无畏,还和铸成黑人的孔乙己以及真人演员合了影,恰巧手里正有几文大钱,直觉得天气清朗,惠风和畅。 此行本来主要是为乘降绍兴站,看兰亭和印山王陵而来,鲁迅故居本身只是夜间富余时间的一个意外,既然是这样的来了,那就走一走看看吧。 过了晚间末班,票也没约上,尽管显示屏上明明显示游客人数远不足承载量。于是在门外点卯了周家新老台门和三味书屋,就是权当来过,接下来疾行走回旅馆就是。




眼前的景象隐隐约约和少年时候所见有几分相似,却又是完全另一番景象了。 火树银花,烟高灯燎,咸亨酒店里没有穿著长衫的人;暮冬将逝,寒风正隆,鲁迅中路上大多不识鲁迅之客。“大多不识鲁迅”倒是夸张了,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活在民国,活在新中国,活在课本里,活在话语里,也倒的确还活在一些人的心里。只是我会觉得异样。 豆腐西施杨二嫂,现在是不是在名叫“孔乙己”的酒店里吊起那张圆规脸做工呢。新千年的闰土,章闰水先生的后裔,倒大概落得一份安稳的差事了。咸亨酒店,如今早就是咸亨大酒店了,杨二嫂来了,恐怕也要嗲声嗲气一句“你放了道台了”吧? 生活在鲁迅故居附近的人,似乎个个都和鲁迅相关,行走在这条“鲁迅中路”上的人,却又似乎个个都与鲁迅擦肩而过。 人们来到这里,购买、消费、享受了“鲁迅”这个IP所带来的一切的一切,鲁迅却一直都在那里,不偏不倚。即便墓在上海,家在万里。 叫卖的声响和炫目的灯彩快将我淹没了,还好这条路长不过我的腿,终于急忙忙走出。回头一看,这一片天地岂是我少年时所见的世界! 忽的想起《祝福》: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今天的绍兴又何尝不是一个另一个鲁镇!鲁迅先生恐怕早已预见了,所以也就预备了能为这里的人们准备的,“无限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