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高端?谈谈陈韵劼即将举行的独奏会
文:张可驹
2023年4月1日,陈韵劼要来上海弹独奏会,地点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小音乐厅。
力推这场演出,在这样一个音乐厅,欣赏这样一位演奏家,弹这样一套曲目,不失为当下的幸事。我会称之为“一场真正高端的演出”,比不少刷爆流量的演出高端太多了。
那么,何以高端?
演奏者、曲目和场地,此时都显得非常重要。陈韵劼的曲目安排,上半场是福雷的独奏作品,下半场是李斯特《12首超技练习曲》。

常规性的“出色的曲目安排”,往往是对比之中又有统一。譬如,德奥一系的古典与浪漫;分别注重技巧效果与抒情歌唱的浪漫派;同样是现代曲目,而展现不同乐派的风格差异,等等。
但福雷的前奏曲、夜曲等独奏作品,同李斯特的超练之间,乍看之下仿佛只有对比而甚少关联。
前者几乎刻意避开炫目的技巧,流露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系作品中最为柔和、优雅的格调。这样的大方向之下,很多难以言喻的韵味,更让这些作品颇为符合“法国”在很多人心中雅致的文化形象。李斯特这套作品,就是非常直接地将技巧高光摆在面上,就是要震撼、要俘获听者的作品,是那个演奏家仿佛成为英雄的时代的文化结晶。
然而,这很多是两组作品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深层的部分远不止这些。

福雷的钢琴作品确实非常“法国”,但这很多是由于作品是根据彼时法国的钢琴演奏技巧的风格构思的,同时演奏场地也很多地影响了作曲家。
传统法派“珍珠般的”演奏技巧,如今几乎失传,当年却是福雷构思钢琴音乐形象的重要参照。如果失去音符颗粒的轮廓分明与多方面的精致,还原这些作品的精神将是不可能的。
而福雷笔下情思朦胧的氛围,只有部分可联系到“法国情调”。其核心,除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性格,还有他后期听力下降之后,对音响的构思也有所变化(如避开某些音区)。霍洛维兹曾经提到,他不弹福雷,是因为很难记住作品的某些转调。一次现场失手之后,就将这些作品收起了。
演奏风格需要自带清晰,音乐的情境又有着某种朦胧,这是福雷独树一帜的魅力,却也是高度考验演奏者的深层难点。
陈韵劼正是一位掌握了钢琴演奏的深层技巧的钢琴家。他卓越的控制力,在先前有关钢琴家演绎斯克里亚宾的乐评中已略谈一二:隐藏高人在眼前,你认得出来吗?——听陈韵劼弹斯克里亚宾有感。

虽然福雷写作钢琴音乐的风格,是从传统法派的演奏中汲取了很多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法派钢琴家才能弹好福雷(如前所述,传统法派目前传承不继)。最好的例子,就是同样体现这种风格脉络的圣—桑,俄派巨匠吉列尔斯以无可挑剔的控制力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为名演。
本次,陈韵劼如此集中地演出福雷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是罕见的,在国际范围也算可贵。因为福雷的独奏作品,大多是为当时法国一些小音乐厅的环境写的。彼时,作曲家不会料到未来的音乐厅动辄上千个座位。这些曲目在大音乐厅的环境真的不好控制,这也是很多钢琴家保持谨慎的原因。
从他先前的演奏听来,陈韵劼在大厅应该也能控制得好。但这场音乐会几经辗转,还是在上交音响绝佳的小厅里举行。在这样的场地听福雷,还是这样一位技巧和艺术水准都真正卓越的演奏者,这样的福利如果错过了,不知要再等几年?
似乎,这场演出的重头在于下半场的李斯特“超练”,在此却更多谈谈福雷。但其实,我也并不认为超练就是完全的重头,而是上下半场等量齐观。福雷作品的魅力,留给心灵敏感的听者细细体会。超练几乎站在它们的反面,可能除了不同作曲家以不同角度审视“浪漫派”这一点。
目前李斯特这套作品演、录都很旺盛,我们又为何要特别期待陈韵劼的现场?

因为在李斯特的时代,这些作品只有极少人能弹,如今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基本都在弹,可舞台上依旧只有极少人能够弹好。李斯特在“超练”中,一方面提出硬性的技巧要求,如双音的整齐,跳跃的准确等等,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将演奏者引向技巧如何实践音乐的目的这个问题。
由此决定了,直观的完成度只是技巧的一部分,真正能在音乐性的层面不断深化,不断琢磨出深层的技巧光辉,才是演奏堪称“超技”的本质。
如果错失了钢琴本色自然的美声,以及在此之上不断升华的追求,那么演奏从一开始,也就离开了超技的方向。正如我先前访谈陈韵劼的时候(访谈稍后放送),他提到自己经过琴房的一路,就会听到太多难听的声音爆发出来。“我觉得琴不能这么练......”
陈韵劼的音响控制,都堪称当代舞台上绝对迷人的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范围也是如此。
当然,声音是一方面。深层的控制力很多也体现在乐句困难的进行之中,演奏者如何发掘出真正有感染力的音乐表现?譬如,大跳的准确是一回事,但如何在连续的跳跃中,弹出扣人心弦的张力?如何将戏剧性的力量擒纵于一瞬?精湛的演奏其实很难去谈论,因为短短几句里面,就包含了太多层面的东西。
领略斯克里亚宾全集的现场之后,陈韵劼在技巧方面展现的、真正的完整性让我永远难忘,由此显明他是当下最值得期待的李斯特超练演绎者之一。钢琴家是个练琴狂,但他投入的,远远不仅是时间。长久地智慧地练琴,才能收获具有长远价值的结果。

如开头所说,陈韵劼这场独奏会是高端的演出。说实话,在通常情况下,除了演绎可期待的品质之外,我不知还有什么能界定一场演出是“高端的”?但在这里,也有少数的情况,就是福雷同小音乐厅的天作之合。李斯特的作品适应大场地,但是在小厅里欣赏,是更难能可贵的体验。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致敬鲍罗丁四重奏建立80周年,回顾新一代成员的“沉重抒情”之夜 (6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莱昂斯卡娅,当疲惫的云雾散去,当代舒伯特960的顶峰演绎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11人喜欢)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7人喜欢)
- 长假期间听什么?当然是顶级演绎 (9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