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土布,还有喜欢的吗?
周末,受朋友相邀,前往崇明,来一场“土布”之旅。
崇明古称瀛洲,“瀛洲八景”中有二——吉贝连云,玉宇机声。崇明土布拥有600余年的纺织历史,土布纺织技艺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其保暖、吸汗、透气、舒适、耐穿、不起静电,品种丰富,色彩多姿等优势享誉海内外。崇明土布的繁荣与辉煌使当时的江南地区纺织产业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了江南土布的标志性符号。
在过去,土布是妈妈送给女儿最好的嫁妆,承载着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和祝福。随着科技发展,土布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让土布重新复活,走进今天的民间生活才是真正的目的。
这次近距离接触的土布,是位于竖新镇的土布非遗保护基地“步步赢文化公司”的土布展示馆。
20年、30吨、10000匹布,细细收藏小心安放。这是“土布收藏家”周勤交出的答案。









两千多种花样都记录在此,功德无量。
在崇明,土布就是一个亮丽的名片,几乎村村都有,甚至家家能织。
老土布越来越少了,织布的也都是老年人,传承面临问题。
尽管现在全国,手工织布还有的不少,但要做到“土布从原料到成品,全程都是绿色无污染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其痛点在“染色”!现有的崇明土布,哪怕是号称“老土布”的也是化学合成染料染色,不是完整的“真土布、真手艺、真历史”。只有将中国传统植物染技艺用于崇明土布,才是最历史,对先辈的尊重。
“重织布,轻染色”的现状不改变,“既是真品,更是珍品”就是一句空话。非遗传承也是断章取义的。尽管这句话得罪人,作为非遗传承人,我还会经常说。
这次与上海中纺联合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步步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起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决定三方携手,共同打造“真土布。真手艺”的崇明土布,擦亮这块招牌,还原真历史。
触摸一块土布,就是在寻根,把根留住,才是对非遗技艺最好的保护。后面我们会有更多的新动作,让这个技艺活起来,火起来,请大家拭目以待。

另外,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转发朋友圈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码不扫,何以扫天下?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您的家人和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