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社会学| 行动者网络理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 ANT)
- 研究范式,也称异质建构论
- 提出者: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约翰·劳(John Law)
- 方法论:从各种异质行动者中选择一个或一类,追随之,并展示以其为中心的网络建构的过程
- 例说:卡龙1986电动车案例,电动车开发涉及{电池发动机、蓄电池、底盘、消费者 、政府、非社会因素},这些都是行动者(agent/actor),相互关联影响、地位平等、无主客体之分。
- 关键概念:行动者(actor)[必须造成网络中的改变],转译者(mediator,*不是中介者intermediary)[行动者就是转义者,但后者更多强调造成差异而非前者所表达的自身在网络中的节点意义],网络( network)[节点关联,节点平等去中心化]
- 强制通行点(obligatory passage point, OPP)【视频没展开说;*大概意思是“必经之路”,可能是行动者之间发生关联时必然涉及的某种活动吧】
- 转译(translation):agent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他agent的问题和兴趣(#政策制定者以政策语言表达农民的需求 >* 莱布尼茨,单子的反映) 拉图尔《潘多拉的希望(Pandora's Hope)》:一个人拿枪杀了人,到底是人杀了人还是枪杀了人?——技术决定者认为后者,社会建构论者认为前者。拉图尔认为两种观点都片面。人用枪杀人(转译;人与枪都是行动者;枪=凶器,人=凶手,对方=尸体)
这貌似是一个,政策制定分析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