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暮年,趣味盎然:听卡萨尔斯晚年的《大公三重奏》,兼推雄辩新谱
文:张可驹
前段时间得知,澳洲环球的雄辩系列要再版卡萨尔斯(Pablo Casals)的后期录音,于是翻出其中的两部贝多芬钢琴三重奏来听。如今,雄辩的套装已经面市了。(搭配音频,且听且看,可移步公众号“品古典音乐之乐”:https://mp.weixin.qq.com/s/7UyHG6Gv5_0s_g0jMeBaMg)
在套装时代,雄辩出品的包子单价不低,但由于出色的内容选择,依旧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譬如这次的卡萨尔斯后期录音,集中了原本相当罕见的,大宗师在环球系统的录音遗产。雄辩集结再版之前,这些内容大多只有日版cd偶然可以寻觅。

卡萨尔斯在二战期间拒绝同纳粹合作,归隐于法国乡间。未料战争结束,由于欧美纷纷承认弗朗哥zq,忧愤于祖国命运的大提琴家再次归隐。并且,他表示不前往任何承认弗朗哥的国家演奏。后来很多音乐家聚到卡萨尔斯隐居的普拉德,仿佛搞室内乐般,渐渐搞出了一个音乐节。
卡萨尔斯的晚期录音,主要就是围绕普拉德的活动。其中官方发行的部分,大部分是Sony系统(原哥伦比亚),后来Music & Arts打包了一些现场录音。当下环球的部分,主要来自Philips原先发行的唱片。或许由于Sony一系的录音存在感太强,环球系统的唱片发行非常淡薄,日版相对常见,也只有寥寥几张。当然,这也是因为日系唱片原本就是再版狂。


但其实,卡萨尔斯环球系的遗产数量虽不及Sony,重量级的内容却不少。卡萨尔斯携手几位著名演奏家灌录舒伯特《弦乐五重奏》的录音,固然是这部作品最著名的唱片(Sony发行)。Philips同曲目的录音,大宗师的合作者换成他在普拉德的老友维格四重奏,也是另一种分量。
又或是在贝多芬故居举行的乐圣纪念演出(对他而言,那边是贝多芬的地界),卡萨尔斯与肯普夫合作的贝多芬《第一号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引人注目。大提琴家与德奥派宗师合作,主要是同塞尔金的二重奏,与肯普夫的录音目前常见的,就是这一首。
卡萨尔斯、维格(Sandor Vegh)与霍尔卓夫斯基(Mieczyslaw Horszowski)合作的贝多芬《大公三重奏》,是那次纪念演出的另一部分。一般性的好演奏,你可能有佩服之处,却不一定会想要反复拿出来听。这款录音却真是一直想听,且每听都不免被惊到。
卡萨尔斯说,富特文格勒是被上帝祝福的音乐家,在那样一个层面来说,他自己也是。卡萨尔斯的性格如此刚毅,厌恶妥协,又受到许多人尊崇。这样的人物,其实容易发展出非常高大,却过于坚硬的气质。但他在后期的演奏中,恰恰是流露温暖的人情味,几乎更甚以往。

这款《大公三重奏》属于大宗师最后阶段的演绎,也是他极少数的立体声录音之一。显然,是卡萨尔斯在主导局面,确立演出核心的走向。这么熟的作品,卡萨尔斯就是能让你重新深深地感动一次。音准的控制不及先前了,但那种刚正,如同峭壁一般。最妙的是与此同时,他还处处在细节中,保持一种幽默的情调,一种玩味。
大结构怎么搭?小处怎么玩?其实都有一定的路子可循。唯有卡萨尔斯这样,以无可转移的宏伟与刚正为基础,而后流泻处处情韵,乃是他所说的蒙福之人,方才能够带到世间的演奏。技巧的些许下降,在如此高耸的境界之侧,自然不值一提。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将那样的音乐表现自如地做出来,大宗师晚年的控制力整体上也真没衰退。
Sony还发过一版卡萨尔斯后期录的《大公三重奏》,稍稍不及这次。少年天才的伊斯托明,终究不及业已纯青的霍尔卓夫斯基老辣,整体的氛围凝聚,亦随之改变。可能录音有差距也是关键,Philips这个听着非常舒服,如此捕捉卡萨尔斯的演奏,是早期立体声的大功劳。

目前,雄辩的声音制作水准不断进步,确实做得有品味。仅是在单张均价高企的情况下,有些唱片还依照LP的时长安排,也让人有些烦恼。本套唱片中,还包含了卡萨尔斯作为指挥家,同大提琴家甘德龙合作海顿与鲍凯里尼协奏曲的录音。同样是久别国际版目录的珍品。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夜长评:真·宝藏钢琴家,捷尔扎维娜的演奏值得一听再听 (7人喜欢)
- 鲍罗丁四重奏访谈:听完美妙的室内乐演出,雨天回家的心情都会很好 (8人喜欢)
- 当我们谈论艺术中的“暗面”:爱乐者们演出的拉赫玛尼诺夫,为何值得关注? (5人喜欢)
- 最近三场不容错过的钢琴独奏会 (7人喜欢)
- 当夜长评:希格诺四重奏(Signum Quartett)呈现真正德国式的室内乐美学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