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无比地想滋养出一个理性的兰去保护那个总是一脸天真、单纯,经常活在自己感性世界的兰~
“放弃规则、放纵去爱、放肆自己、放空未来,我不转弯!我不转弯!我不转弯!我不转弯~
让定律更简单,让秩序更混乱,这样的青春我才喜欢,让盛夏去贪玩,把残酷的未来,狂放到光年外,而现在~”
站在拥挤的地铁上,耳机里循环播放着五月天的《盛夏光年》,阿信的一次又一次嘶吼,歌词里的不羁和倔强,一遍又一遍地敲击着我的内心。那么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不甘!
我选了一条一开始很不被看好的路,跌跌撞撞走了几年后,感觉还不错,当我想休息下,找了个各方面还不错,自己又能游刃有余的对待的工作的时候,上天给我开了个玩笑。它让我不得不停下来,看一看这一行的现实环境。我纵览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花艺师的待遇目前就到那了,而我也够到那了,甚至可能还短暂地享受到比那更好的待遇,拥有了更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可是人生真滴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当你慢慢开始以为一切都稳定下来,想享受生活时。却发现更大的变动在后面。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频繁闪现出的一句话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给未来做长远的计划也确确实实是我的短板,我随性、感性,最常见的是想一出是一出,而且行动力还很强。和“花至”老板的一番谈话,好像又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还有当下的处境。我在激动的同时,却也滋生出迷茫和些许焦虑,我要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去保护另一个自己呀!她真地太单纯、太天真、也不会怎么对人设防,她总以为喜欢就是喜欢,爱了就是爱了,她把所有的的情绪都写在脸上,不喜欢丝毫的猜忌,总是表现得好像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不随意生气,也不想生气,更不敢生气,因为那种反噬对她来说是几乎致命的,每次生气后的内疚、自责、自省,彷佛她才是那个做错事情的人,她会虚脱,几乎瘫软在地。她还会经常委屈自己,为了顾全所谓的大局,闭口不说自己的需求。可是,她真地满足吗?她用那些所谓的冠冕堂皇的、美好的标签来包裹着自己,但事实是,她不快乐,她很委屈,而这些不快乐很委屈,会在往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次次被唤醒,她会不受控地对那个施暴者产生抵触,拒绝交流,拒绝接触。而结果是“暴力”依然在发生,她以为远离了就没事,但事实是你不说出来,暴力就不会停止,但你说出来了,如果施暴者还有心,她才会反思。是,我还有个被动攻击型的另外一面,但是,我想救她,想保护她,想紧紧地抱着她,拍着她的肩膀说,“没事的~宝贝,这不是你的错,你可以反击,告诉她你的愤怒~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也可以”
单纯也好,天真也罢,都没有错,这就是你呀!你就是喜欢简简单单、对虚伪、复杂,从来都是嗤之以鼻。只是你需要不得不去面对社会的现实,接受它,承认它,它就是存在,你毁灭不了它,可是你可以不让它毁灭你。
自我的探索和关爱没有终点。而自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也是无可避免的。
我曾经幻想过无数次如陶渊明般归隐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与世隔绝的生活,而事实上也任由自己的心这么这么过了几年,“一心只插圣贤花,两耳不闻窗外事”,除却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外,旁的人和事都与我无关,那个时候、迟钝、慢半拍,是别人对我最常见的形容,我倒也无所谓,毕竟这本来就是我想要的结果。这一贯的想法,在来了宁时以后,接触很多不一样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后,才真正发生了转变。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带着各自的属性和他所擅长的领域。在酒店的时候我看到作为花艺师自身的局限性,加之网络上各路义军突起的花艺师——不同的设计人跨行跨业转型做花艺师,其中尤以园林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为多,他们呈现出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设计人对花艺的诠释,震撼感慨的同时也渴望能与这样一群人在花艺设计上产生思想的碰撞,因为我那个时候也处在酒店花艺的瓶颈期,不同的花材,同样的花器,做来做去都是那几个造型,而且对于师傅的说教厌倦并难以接受。所以在看到宁时这样一个彰显自由、轻松、开放,且花材和颜色上具有很多的可变性的平台时,我的内心是兴奋地、而且里面共事的开发都有不同的设计背景,说不定正是我想要的各路思想的碰撞。
事实证明是我想简单了,也或许我还没有认清楚现实。其一,无论你们是基于什么样的设计背景、有着怎样的美学素养、亦或多么有个性,当你们为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品牌服务时,这只是踏入公司门槛的加分项、并不能成为设计师个人产品输出的主要内容,归根结底,大家都只是来做事的,设计和美学素养在上班时需要服务于公司,甚至于某一领导,会渐趋雷同,个性只有在脱离工作时才能得到彻底的彰显,如果它能在工作中有幸得到释放,那也是基于自身的能力和地位,以及你和直属上司的关系。过去我一直不愿意接受,但现在我承认它的存在。至于专业背景,它只有在作用于属于它的领域时,那些光芒才能被一点一点、彻底绽放。所以设计思维的碰撞,没有多少,倒不如说是,让我看到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付诸在具体的待人接物上。这大概是在受教学校多年、深居酒店三年以外,我第一次这样深深切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触发了我想更深入地去探索自我的愿景。这是后话。
其二,鉴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得不承认,人确实是不完美的。有他擅长的地方,就会有他的短板,而合作恰好就是来弥补各自的短板。设计师以感性主导,发散思维经常会收不住,随性的事常有发生。一个理性、客观,会做计划,及时把那些发散思维拉一拉,回到某一个点稳步实施的人的存在就显得无比重要,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需要和设计师磨合,双方大概能懂彼此的出发点。无比庆幸,在宁时碰到了老哥还有智杰,手把手养成长大,工作的、职场的、人际交往的,苦口婆心,一次又一次灌输。当初带着排斥和不得不接受,现在脱离了他们,自己去实施,感受到那些东西一点一点被验证,这个时候才感觉它的存在和重要性。无论是在宜飞的短暂停留,亦或是和”花至“老板的一番交流,都在一次又一次验证着协同、合作、计划、框架、用户思维以及需求导向是多么地重要,尤其是当你只是一个设计师,资源还不足够充分时,这些力量恰恰是需要去吸收过来支撑你继续前行的。
所以 当我深刻意识到这些现实时,我多么想要拥抱一下那个一脸天真、单纯、总是活在自己感性世界的兰~,她还没有吸收到这些力量,但是她已经快有点天真地以为只要有爱。有理想,就什么都可以做到。我知道她接下里会需要面对的一些妥协、接受,她还是会有点不适应,会难过,会忍不住在受挫时自己在暗夜里蒙头大哭。可是我也知道,只要她想着这以后的美好,她就什么都可以做到,她总是有发现和感知美的力量,而且有着极强的执行力,哈哈哈~只要不懒,不使小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