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
辛未日,北京刮起了大风,瞬间降温十度,这个日子讲讲我喜欢的《洛神赋》。(随便扯几句,一个人的呓语,仅从文学角度欣赏,无历史无考据,不喜勿关)老师说《洛神赋》并不是写曹植对兄长之妻的爱慕之情,而是借美人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感伤,是继承自离骚芳草美人的传统。 可是,我翻来覆去把《洛神赋》读了无数遍,揣摩了无数遍,还是觉得,这篇赋的主人公绝对不可能没有现实原型的。甚至宁愿相信,它的主人公就是魏文帝甄皇后。 可能没有什么原因,如果非要说原因的话就是女人的直觉吧。 如果仅仅是幻想之中的神女,现实中不存在的话,怎能,怎能如此具体、生动? 她是活生生的,吹一口气就可以从纸上走下来似的。 其实老师说得没错,作者确实是借美人来抒发自己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感慨,然而,这和甄皇后的故事有矛盾吗。 甄皇后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子,曹植也是如此,两个人简直太像了。可是魏文帝作为他们的君王,并不懂得珍惜,这也让他们两个有了更多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的感情。 有句诗叫做“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甄宓虽然嫁了,但是文帝不懂得她,不欣赏她,不珍惜她的好,虽嫁而犹未嫁。 曹植更不必说,对国家兄长一片忠心,却被猜忌如此。 两个人都如同屈原笔下的幽怨美人,有着深深的共鸣。 这种关系如同灵魂上的知己,心心相印,惺惺相惜,水乳交融,如胶似漆,又怎能不希求更进一步,但是因为两个人骨子里都是极为贤良淑德的人,他们是绝对不可能背叛儒家的信仰,绝对不可能背叛夫君、君上,所以更是绝对不可能更进一步。 这样一种发乎情止乎礼,深入骨髓的感情,可以称之为友情,也可以称之为亲情,唯独不可以是爱情。 然而爱情的发生,并不是人可以控制的。 甄皇后美吗? 在曹植的笔下她是如此之美,没有比她更美的了。 一个女子,一辈子最爱的人,便是那个最懂得欣赏她的美的人。 一个男子,一辈子最爱的人,便是那个最懂得欣赏他的才华的人。 甄皇后之于文帝,只是一个到手便嫌弃的玩物而已,是在曹植的眼中才赋予了那样的美。是古今文人才子理想中的美——最理想的人格形象。 并不仅仅是外貌之美,更是心灵之美。她的温柔贤淑,在文帝那里是白瞎了的,只有他懂得。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她的温柔,文帝只会玩弄践踏,踩两脚还嫌腥气,只有曹植爱若珍宝… 因为那分明是世界上的另一个他。 那样一种,宁可自己千疮百孔也不忍心伤人分毫的温柔。 克己复礼的温柔。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这份克己复礼的虐,痛在曹植身上,更是痛在甄皇后的心尖上。 为什么要徙倚彷徨,为什么要神光离合,为什么要乍阴乍阳?还是因为,既然人神道殊,既然两个人不可能,所以有的时候,温柔便成了一种残忍,残忍却也是一种温柔啊。 曾经,或者说是生生世世,我都有这样一个心愿:如果只能向神佛许一个愿望,我愿求得这样一个爱我若珍宝的人,视我为心中唯一最重要的女子,则我一定可以辅佐他,成为这世间最好的男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