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魔法·古道2
【第四节 有合作博弈】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从一系列冤案之中抢救一位作家,而作为校验,我们找得到正好能抢救出明星陈戟的通路,则援救成功(注:《黑客与画家》),否则援助失败。”小吴在公司的会议上说。
《风之影》所述困境。
“我们观察读者有可能陷入的困境,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异化成作家作品里的人物,在作家作品里面非但能够找出此人的隐私的映射,甚至还能找出这个人读了书之后行动无意中与作品描述的雷同,我们把它称之为‘被《风之影》’;类似的,人异化成作家作品里的其他生物,我们把它称之为‘被《变形记》’。目前,按照图建模文学作品,节点《风之影》、《变形记》、《黑郁金香》和《秘密花园》可以形成四个节点连接起来的(矩形)通路。”小郭。
“有没有问题,举手。”小吴在课堂上提问。
“没有问题。”古尔泰夫。
“我有问题。”艾琳娜,“如何防御?”
“第一反应是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湮灭。现在‘被《风之影》’的已知防御方法,是已经挨了一次风之影之后,可以在接下来每一回‘被《风之影》’的情况下,迭代回第一次挨风之影的剧本,然后使用湮灭/矩阵方程/写作/连通图。以上为挨了一次‘《风之影》’后,下一回不挨‘《风之影》’的方法;但是如果你指的是一次都不挨,具体方法目前有一种,是听说有自己数据在一部小说,比如《西游记》,就一直不去确认那部小说,方法发明人是孙膑。”小吴。
“好了。”“音”的观点。
“老师,你能带我们做一次项目么?”乌尔。
“这个要取得权限,全程需要保密,我问问吧。”小吴回答。
“好的。”乌尔。
“在急救过程中呢,过去有过一个案例,是杀人凶手们布置好一个废弃建筑物,后来调查团为了调查人员死亡原因,逻辑上进入废弃建筑物,不慎留下指向自己的不利证据。老师举这个例子是希望说明,在职业化的抢救或者援助受害人的行动中,作为急救团队要么跟警察公开合作,要么在跟杀人凶手们周旋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留下指向自己的证据,以免警察把你误认为是凶手,因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小吴。
“好的。”乌尔回答,一边落座。
“我们现在的合作博弈方是谁?”小郭。
“金主是投行里面熬夜加班到30岁的年轻精英,还有作家。”小吴回答。
【第五节 奇迹文明】
“比如说一个消失已久的文明忽然间复苏,这算奇迹么?”丁甲问丁乙。
小蓝鱼说算。
丁乙张着嘴思考了一会:“我觉得不算。”
恩主说恩的文明可以不讲的。
“那么恩的文明是奇迹文明么?”丁甲。
“是奇迹文明。”“发”说。
“那么怎么确认它是奇迹呢?”丁乙。
“比如说奇迹文明包含若干个子文明,那么如果奇迹文明是奇迹,身为奇迹文明的子文明的恩的文明,也是奇迹文明。”丁甲回答。
“好了。”丁乙脱口而出。
“如果你要问统计学对奇迹的定义,那么我想,奇迹是统计学意义上先验概率为0的事情,而实际上它发生了,后验地我们修正先验的概率,却是不等于0的数字。但是所有先验概率运算,结果均为0.”丁甲。
“我觉得你这个定义未必正确,相比之下,我还是采用集合论的定义吧,假定奇迹文明本身是奇迹,那么奇迹文明的子集,也是奇迹,我只需要看具体哪个文明在不在奇迹文明的子集,就知道对应文明是不是奇迹。”丁乙回答。
“好的。”丁甲。
【第六节 援助计划】
“整个援助团队分为三拨人,第一拨人由吴依带队,主要保证后续救援团队的安全;第二拨人由艺人带队,主要保证后续营救团队的安全;第三拨人由正式救援人员组成,吴依停留在现场负责急救。”小郭。
“我有问题。”小吴。
“请。”小郭。
“为什么第三拨人需要我停留在现场负责急救?”小吴。
“不是完全安全的,因此需要你带队完成。”小郭。
“接下来由小吴开始负责营救人员的安排。”小郭。
“第一拨人的主要任务是克服风之影,人员由我和丁甲丁乙组成,丁甲丁乙主要负责哲学对话,我负责现场部分,主要工作是清除现场内的陷阱,通过公开资料定位下一个援助团队的具体地理坐标,最后再在现场留守,直到下一拨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小吴说,“现在第二拨救援团队因为保密的需要,人员构成是未知的,我们需要立刻赶往现场实施援助,同时,根据现场的博弈论建模场景,现场求解出下一拨援助人员的构成,并展开联系,在下一拨救援人员赶到与我们碰面前,处理好救援工作的环境,在不与第二拨救援人员碰面之前离开,随后我们等待第二拨救援人员联系警察,在警察赶到后,由我带队跟警察配合警察的安排参与援救。”小吴结束了发言。
丁甲丁乙对视一眼。
好奇怪!
“好,丁甲你复述一遍。”小齐。小齐是一个留守人员。
“第一拨人负责清除现场陷阱,根据博弈论建模场景,求解并联系第二拨艺人构成的救援人员,随后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以前,安然退出;在第二拨有艺人构成的救援人员叫来警察后,跟随警察的安排参与援救。”丁甲,“人员流动路线,是第一拨人员不与第二拨人员碰面,在第二拨人员喊来警察之后,跟随警察的安排,继续参与援救。”
丁甲面前听懂了。
首先,要知道我们都是由热心市民组成的民间援助团队,是跟受助方和受助方面对的犯罪者事先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就是说,作为热心市民的群体活动,我们尽可能确保警察的现场调查,同时保护好自己以免误中施害者的陷阱。
“作为救援团队,第一拨人负责清理掉现场的陷阱,尽可能确保第二拨人的人身安全,同时确保第二拨人不至于因为误碰中现场的陷阱,无意中留下不利于自己的证据,避免后期警察调查陷入困境,即避免救助者的遗留物误导警察;第二拨人,出于保密需要,是由第一拨人在退出现场前叫来的艺人,主要负责对受害者的紧急援助,以及呼叫警察的重任,第一拨人尽量避免和第二拨人直接碰面,以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作为警察到来后的群众,第一拨人返回现场,跟从警察的指挥,参与救援。”丁乙觉得这样的援助安排相当于拖延了受害人被救出的时间,但是更好地保护了民间援助团体的合法利益。
“你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么?”小吴没有感情的声音。
“因为通常人是不管这样的案例的,相反,受害人还有可能反被送入精神卫生中心。只有通过媒体、艺人引起的社会同情,接下来其他人才有可能开展行动。”丁甲。
“而我们的工作其实更多的是确保艺人们的安全。”丁乙。
如果你想要安全援助,首先你得确保安全人员的安全。可是现在你深陷泥淖无法确保安全人员的安全,那么我们代劳,确保安全人员的安全,随后安全人员到来,再联系警察把你救出来。你问我们为什么叫不动警察,我们可以告诉你,确实,我们不但叫不动警察,还需要提防自己反被送进精神卫生中心,因为你的案例太奇怪了;相反,艺人叫得动警察。也就是说,既然你叫不动警察也叫不动艺人,我们可以帮你叫来艺人,再让艺人帮你叫来警察,最后我们听从警察的指挥,把你捞上来。
很可怜对不对?同情你。
【第七节 出发】
“这次受助人信息为:少女,东京,未婚。”小吴言简意赅。
“具体困境是这样的?”丁甲问。
“受助人跟一位女作家通讯,帮助女作家解决了恋爱困境,但是女作家没有能够帮助少女解决初中辍学困境和经济困难。”小吴。
“受助人会乐器演奏么?”丁甲追问。
“不会。小提琴那边叫不动人,因此不是东京出面营救而是布达佩斯人出面营救。”小吴回答。
“这么复杂?”丁乙此前一直保持沉默。
“这次第一拨人,你们同意带刘邢一起前往,还是让刘邢留下来守大本营?现在大本营是小齐留守。”小吴问。
“我同意让刘邢前往。”丁甲。
“量子狙击你来做。”“发”对小吴说。
小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我来负责联系艺人。”丁乙。
立陶宛,深夜。
夜视镜捕捉到一男一女,小吴看到一共有四人在忙活。
丁甲已经明白为什么叫不动警察了。
“我该怎么联系艺人?”丁乙问。
小吴举手示意自己的学生散开。“幸好自己的学生跟来了。”小吴心想。
“我们现在在外面,希望你们不介意我们打扰你们。你们的房间内,有人被性侵,请问需要我叫警察来么?”小吴说。
狙击是此前进行的。也就是说,这个人即将在自己行使性侵的那一刻,被警察破门而入。
“接下来是联系立陶宛的艺人。”小吴简短地吩咐。
“立陶宛,歌唱团,附注:无。”丁乙掏出手机说。
小吴做了一个后撤的手势。
全员离开。
【第八节:返程】
“不是在现场等待?”丁甲问丁乙。
“你是希望被犯罪者看到随后报复你么?”丁乙问。
“那为什么我们要返回自己公司?”丁甲。
“现场举报犯罪者有很多不安全因素。”丁乙说,“现在我们还是退回安全区,静等警察到来。”
返程中,丁甲一行人已经见到有红灯闪烁警车驶往事发地了。
“小李,你去跟立陶宛艺人一起。”小吴电话里对小李说。
“好嘞。”小李回答。
“我还有三个月出来。”陈戟在心里对小吴说。
小吴做了个手势,示意自己即将返回现场。“你不怕被警察误认为是犯罪者?”丁甲问。
“我去现场安慰受害人。”小吴回答。
“感觉怎么样?”立陶宛未受性侵被解救的受害人问小吴。
“其实你是知道一开始我们在现场的,但是你没有把我们举报给警察,为什么呢?”小吴望向在警灯闪烁的现场,忙碌不停的警察。
“因为,我直觉上认为,你是来就我们的。”立陶宛姑娘坦率地说。
“嗯。你现在感觉怎样?”小吴问。
“还好。”姑娘答。
“你现在来加入我们。”两人异口同声。
立陶宛,作家行列。
“堆、栈、红黑树、链表、决策树——我现在有点后悔转行作家前没有学好数据结构了。”立陶宛姑娘说。
“叫我小黑。”姑娘对吴依说,给了他脸颊上一个亲吻。
“嗯。”小吴微笑。
【全文完】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