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笔记(一)何为修行
修行笔记(一)何为修行
今天终于想要动手去记录已经决心持续下去的“修行”,是一种记录也希望是一种鞭策,就是让自己处于骑虎难下的那种窘境。我无法轻视人类的惰性,特别是自己身上的,因为它从小就伴随着我,而且表现出那么得明显。母亲一直就在耳边重复提醒儿子,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难道没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一直做下去吗?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还没有。我现在越来越羡慕那些僧人或道人,生活和事业就是同一件事——修行,而且这件事并没有什么目的,或者说没有预期结果,做下去就好并且做一辈子。细想值得一辈子都去坚持做的事情还真不多,关键就是“坚持”这两个字,坚持就意味着要和惰性对抗,往往惰性总是会胜出。
鼓起勇气去坚持,去和惰性对抗,这就是值得去做的事情吗?这个“值得”让我们产生了很大的误解或者是理解偏差。很多事情也许我们每天都在做,而且不是值得而是必须去做,但因为成为习惯,就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甚至排除在“值得”之外。譬如,我们每天必须喝水、必须进食,否则生命就无法维持,这种必要性已经超越了“值得”,但却丝毫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甚至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
我们不会把喝水与进食作为修行,因为修行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需要坚持去做的事情,如果把修行当作一种习惯,或者将其培养成为习惯,我们就不需要克服惰性、不需要刻意坚持,而是自然而然地把它做下去。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僧人和道人就是把修行培养成了生活习惯,自然也就把“事业”与人生结合到了一起。
但是,“值得”两字还是有另外维度的解释,喝水与进食当然是值得的,否则生命不能得以维持,还有不愿意做但仍然要去做的事情,从马斯洛的七个需求层次看,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就是必须要做的。那么其他层次的需求是否“值得”?因人而异。在保证了生命(生存)必要需求之外,其他的“值得”是可以做选择的。
人类演化到今天,让我们拥有了奢侈的选择,可以去选择爱情也可以去选择价值体现,古时候就没有这些让我们彷徨的选择性,除了维持生命就是健壮身体,也还是增加维持生命的本钱。那什么是值得我们去修行的呢?我认为还应该是针对自身而不是外部。人类从文明启蒙后,就把关注点从自身转移到了外部,文明这个形而上的东西成为人类发展的主要标志。如果把修行聚焦到人自身,是否是脱离文明的一种倒退呢?并不是。文明也包括了奥林匹克运动,也在更高、更快、更强上提倡增强人类体质,只不过没有将其提高到伴随人生的修行层次上。
于是我做了如此总结:修行实际是要求我们去习惯性地做“值得”做的事情,而习惯就是针对自身的一种修行。这句话听上去有些绕,但如果理解了也就从众多深奥理论中找出了修行的简明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