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们的饮食
今天午饭时,问了问我妈小时候的饮食情况。主食是玉米&红薯。早晚玉米渣子粥,中午是红薯粉做的面。很少吃细粮。蔬菜是小葱拌豆腐,凉拌黄瓜,萝卜条咸菜等。一年只能过年时吃肉或者招待客人时。吃法为用鸡蛋和面裹肉片油炸。肉是自家养的猪,过年杀,吃一些,留一些腌制平时吃。养的鸡下的蛋都拿去卖钱了,没有印象吃过。大人白天农活干不完,晚上才能做缝衣服等其它事情,每天总是很忙。
我妈说他们家算好的,没有饿肚子,村里很多人吃不饱。我妈家在北京房山县,姥爷务农之余赶大车搞运输,家境不差,解放后定为中农。所以姥爷能在解放初供我妈上完大学。但也不过如此。
联想到最近看的一些史前资料。史前文明时期,距今四五千年之前,稻米&小麦已经是当时中华大地上人们的主食,也就是我们说的细粮。猪牛家畜等也上了普通人的餐桌。农业文明和帝国的扩张,更是在量级上提升了老百姓的辛劳程度。
人类的文明滚滚向前,个体的际遇未必线性改善,未必正相关,甚至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的。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