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卷一》读后感
轻松的历史读物,加之欲罢不能的如山倒般的买书,使我购得全套。其实这套书,我在10多年前就已经读过。重读之后,仍觉是历史入门佳品。
卷一讲的是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的艰苦创业。从轻松的文风之中,试图来整理一下朱元璋所面对的几个强敌。陈友谅,我认为他是一个枭雄,他崇尚暴力,但最终被暴力所毁。他不能登顶的原因在于他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和首领,这让追随他的人,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谁狠谁上,不遵从信义、诚信,失去了人和。可见,我们在为人处世,特别是艰苦创业之初,靠的是共命运,同患难,收服住人心,方能始创事业。张士诚,我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小资产阶级人物,他小富即安,这也是始创事业之时不合时宜的策略,虽和陈、朱都占天时,但如逆水行舟的路上,张士诚逐渐失去了天时,最终也只能是失败了。
收拾完元朝后,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相权相当于是皇权的一层保险,但又是一对矛盾,它能够在皇权错误时及时纠偏,又会在权利不平衡时,导致权利滑向某一方,失去制衡的意义。我认为在领导强时,相权不可取,在下属强时,相权又可取。对于有能力的臣属,你是在害怕他会威胁你,应该给他可控的决策权,而不是简单的给与谏策权。这样既防止在自身能力不足时失去纠偏的保险,又能防止无决策自主的下属,搞小团体。在推进制度应知应会方面,朱元璋的办法也有可取之处,在《大诰》的推广过程中,朱的办法是:其一贴近生活的实例替代摸不着的条条框框,其二是上现场课,若某人作奸犯科,先去看看他家中是否有这本书,如果有,知法犯法理应罪加一等,但朱反其道而行之,适量减刑。虽然在如今不符合法治要求,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例如推行公司制度,这个方法也可资参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