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痊愈后斑秃了是怎么回事?肺卫郁滞,不能宣发水谷之精于皮毛,故发脱!
●现代研究发现肺脏确非单纯的呼吸器官,它还具有调节血液循环(朝百脉)、协助水液代谢(通调水道)及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
中医肺的宣发卫气防御功能,在现代生物学的角度看来,其执行结构是指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和外来异物具有免疫防御和免疫耐受的功能。
免疫防御是指免疫系统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外来异物入侵人体,识别和清除入侵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外来异物的功能;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存在于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不产生较强的应答或无应答的功能。免疫的防御与耐受的执行结构主要由皮肤器官、皮肤免疫系统、黏膜、黏膜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七大结构组成。
有学者从功能上指出,皮肤与肺是人体接触的第一道防线,易受外邪影响,二者同时又有着独立的免疫系统,有着丰富的免疫细胞。如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粘液纤毛机械防御及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是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侵袭的主要屏障之一。肺与皮肤有着丰富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二者共同完成免疫反应。
有研究指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的免疫功能是一致的、协同的。如果说皮肤与肺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那么皮肤器官最外围的毛发、竖毛肌、皮脂腺等,就可以说的最前线的前线了,主要功能分为2类:
一类是对内脏功能的辅助作用,因辅助作用不同而分属于脾藏、肺藏和肾藏。如对消化道的吸收辅助作用(经皮吸收)属于脾藏的消化呼吸(运化)功能范畴;辅助呼吸系统吸收氧气的功能属于肺藏的呼吸(主气司呼吸)功能范畴;辅助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功能属于肾藏的泌尿(主水)功能范畴;
另一大类,就是防御功能,能防止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外来异物,属于中医肺藏的防御卫外功能范畴。且是最前沿的防御前线,可以说是第一道阵地;如毛发对最晚层皮肤表面的保护作用,竖毛肌收缩压迫皮脂腺分泌,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在皮肤上形成酸性皮脂膜,能抑制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生长,防止水分流失,还能润滑皮肤角质层和毛发,防止皮肤干裂等作用。
肺脏吸入氧气,经气体交换,将带有新鲜氧气的血液经心脏输送到全身真皮血管,同时代谢产物被带走,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则皮肤光泽红润。此即可理解为中医理论肺气调节血液循环、通调水道、宣发水谷精微于皮毛的现代生物学角度的理解。
●中医理论讲“肺主治节”“肺朝百脉”晦涩难懂?那就从现代生物学角度对肺脏对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尝试着进行解释“治节”即治理调节。
肺主治节,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即将肺比喻为辅助君主的宰相,以辅助心君,调节全身。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依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工作,虽然主要靠心的统治调节,但必须靠肺的辅助。心肺协调,则全身各种功能活动才能正常而有序。
故《类经》说:肺主气,肺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医家们通过大量和细致的现代研究已知晓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少有医家用现代方法研究过呼吸活动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目前的血液循环理论主流是哈维学说。
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诞生于1628年,他认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血液从左心室运动到右心房为大循环或体循环;血液从右心室经肺流向左心房为小循环或肺循环。血液是从心脏流向四周,又从四周流回心脏。
哈维理论是以心脏为中心定义了动、静脉理论。但是这里有一个矛盾是这个理论无法解决的,即:肺动脉含静脉血成分,肺静脉含动脉血成分。如果心脏为血液循环中心,这种现象是不应该出现的。
由于当年对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成分的起源,肺脏的气体交换功能等均没有认识,哈维坚信大小血液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均为心脏。科学发展到今天,有学者提出,如果我们把观察到的事实连接整合在一起,从整合医学的角度观察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起源和消失,在肺脏的气体交换及静脉血、动脉血成分的演变,以毛细血管为起点和终点,重新考察血液的运动路径,我们将会看到还有另一条血液运行通路,即:
静脉血起源于全身毛细血管静脉端→上行→到右心→到肺脏结束;
动脉血起源于肺脏→下行→到左心→到毛细血管动脉端结束;
动脉血是从肺脏出发,经左心流向四周;又从四周经右心流回到肺脏,肺脏是动静脉血液的转换和运动中心。这一血液循环理论,对肺动脉含静脉血成分,肺静脉血含动脉血成分的现象是不矛盾的。而且客观事实也表明,血液并不不想哈维描述的那样是由心脏流向四周,又由四周流回到心脏;而是由肺脏经左心流向四周;又由四周经右心流回到肺脏。
事实是,动脉血液并不起源于心脏,而是起源于肺脏;静脉血液回流也不终结于心脏,而是终结于肺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哈维等认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将心脏视为动脉血液的起点与静脉血的终点,认为动脉血液起源于心脏,静脉血液又回流到心脏,这与现代观察到的事实并不相符。
●肺对血液循环的的影响,尤其是肺在血液微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医理论“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
高敏等在其中医肺助心行血的实质与微循环关系的探讨文献报道上,通过对51例气虚证和46例血瘀的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患者微循环多指标进行观察,发现中医肺助心行血与微循环之间有实质性联系。气虚证的微循环改变与中医的病理相符合;
毛细血管袢数目少,长度短于正常人,为气虚血液代生不足,脉道不能充盈( 毛细血管袢由较细的输入支,袢顶和较粗的输出支组成,正常大多呈“发夹”状。血流从输入支基底部流入,经袢顶从输出支基底部流出。);
宗气不足,血行无力,故微血流流速慢,红细胞聚集;宗气推动不足,血液瘀滞于脉管中,故管径较窄,但微血管却相对扩张、瘀血,日久缺氧,微循环代谢障碍,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则引起微血管渗出改变...
微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肺有关的某些调节因素,可以说是肺朝百脉,助心行血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而说明中医肺的实质可能包括了现代医学微循环系统的部分机能。
肺主治节,为相傅之官,因为可辅佐心主以使百脉之气血宣畅运行,敷布周身。宗气贯通心脉,推动和调节血液的循环运行,宗气旺盛,肺气充沛,则能助心行血,使血液正常地在脉内运行。如此,微循环血量则充足,组织营养充分;肺气虚,特别是宗气虚时,推动血液运动之力不足,血行缓慢,循环相应表现为对组织血流量失控,微血管内的血液,不能由小静脉回流,而瘀滞于袢顶,从而影响全身的血压及静脉回流。
肺朝百脉,输布精微于皮毛,使“毛脉合精”,精微物质在毛、脉间正常地运动变化。“百脉者”,言周身不计其数之脉,其数量多,分布广,与微循环系统的特征很相似,而“毛脉合精”的功能与微血管壁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及物质交换功能相似。
当百脉充盈,血液运行通畅时,微血管可正常地调节血压和血流量,保证交换功能,使血管内外液体分布趋于稳定,静脉回流量正常,因此可保证足够的回心血量、心输出量,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肺朝百脉的功能异常,血脉瘀阻,脉道不畅,微循环亦出现瘀滞不通,表现为扭曲变形,管袢扩张,红细胞聚集严重,重度的微循环瘀滞,可导致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下降,即肺助心行血的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由此实验可见,现代医学微循环的部分功能,如调节血压与回流,保证脏器正常的血流灌注,控制组织的血枯量及调节血管内外的液体分布等,是肺朝百脉,助心行血的生理基础之一。
●“内分泌系统”“肺主治节”“肺主皮毛”之间的关系头发除了与营养关系密切之外,还与人体内分泌紧密相连。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各种激素,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人体的代谢与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是综合平衡的,如果因为某种激素分泌的过多与过少,这个平衡一旦打破,就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身体各部位会出现相应的征兆,表现在毛发上就是身体各类体毛的茂盛与稀疏,脱落与灰白。
影响毛发的内分泌腺有肾上腺、脑下垂体前叶、性腺与甲状腺等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与脑下垂体前叶分泌异常,均能导致多毛症与少毛无毛症,但影响头发荣枯最重要的内分泌却是来自男性睾丸与女性卵巢的性激素。
我们知道,无论是雄性激素还是雌性激素,分泌旺盛时,均能促使头发生长茂密,女性分娩期间,由于雌激素上升,可以延长头发的生长期,推迟头发的退行期,分娩之后,雌性激素恢复正常水准,导致头发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大量脱落,临床称其为产后脱发。
脱秃的顽疾是雄性激素性脱发,也称男性脱发,这类脱秃的主要原因也与雄性激素有关,当某些男性头顶部5a还原酶活性高于正常值时,睾酮在5a还原酶作用下产生双氢睾酮,双氢睾酮称为毛囊杀手,它直接阻碍了毛囊的新陈代谢,使毛发的生长期缩短,休止期延长,毛囊萎缩,直接导致大面积脱秃。
还有一些女性,雌性激素下降,导致与雄激素的平衡打破,出现男性脱发女性化表现,也就是临床上说的女性弥漫性脱发。
最后说甲状腺,甲状腺功能正常是毛发生长的保障,它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性腺,作用于毛发。但甲状腺平衡打破,无论是低下还是亢进,都能导致脱发。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者,40%左右的人会呈现弥漫性脱发或全秃,8%会出现斑秃,少数人也会过早出现头发灰白现象。
激素除了促进毛发生长,也是刺激皮脂腺分泌油脂的动力之一。几乎所有的雄性激素脱发者,无论男女,除了头发脱落,也常伴有油脂分泌旺盛现象,所以中医将西方人称为的“雄脱”叫“脂溢性脱发”。
“雄脱”是说脱发的激素源头,脂溢性只是油脂旺盛的表面现象。内分泌失调的女性除了脱发,还常伴有情绪异常,情绪变差,皮肤不好,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现象;而男女性同时也伴有皮肤暗淡,肌肉松弛,骨质流失等提前衰老现象。
●新冠阳康后,肺气受损,肺卫不固,头皮毛囊敏感者即可能发生斑秃现象
李泽庚等肺气虚证探析文献报道称,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从理化指标、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探索肺气虚证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寻找肺气虚证的生物学基础。研制出肺气虚证动物模型,创造性地将影像学引入对肺系动物模型的研究,并将小动物肺功能仪引入对肺气虚证动物模型的观察。
研究发现肺气虚证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征,而这种紊乱的过程也是从局部的、单一的神经系统紊乱,发展到整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而且到重度肺气虚证时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体现得更明显。通过对肺气虚证本质的研究,认为“肺主治节”是对肺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肺失治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紊乱是多种病证的发生机理,而肺气虚是“肺失治节”发生的始动因素。方济生发之前关于斑秃病因方面的详细文章分享过不少,如果看过,应该对斑秃在现代医学看来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毛发的健康有赖于营养运化的得力、营养输送的畅通、以及代谢节律正常稳定等,可谓说息息相关。
而新冠阳康后,肺气受损恢复不得力的患者,必然有肺卫不固,肺藏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足、或免疫紊乱、或血络瘀阻...不能宣发水谷之精于皮毛,恰好有人头皮本来偏敏感,就可能发脱而稀,甚至出现严重程度不等的斑秃现象!
因为肺卫不宣常是因感受邪热引起,故从肺论治斑秃,可参考方济生发的经验,其治疗原则应为清宣肺气,甘寒养阴,方选清燥救肺汤加减,以清宣肺气,以达到治本求源之法也。当然具体情况,还是得在辨证准确方证对应的情况下使用化裁..
.——END——
丨声明:
本文来源于「方济生发」系列公号推文节选;为使文章详实,所参考资料,来源繁杂,不及备载,仅供学习交流;本文账号只是方济生发众多内容分发账号之一,不常驻管理,若有侵权,请于公号内联系方济生发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斑秃全秃//育发意见//交流专家//转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