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人们面临最大的困境,是现实之中情绪不被接纳或无处诉说
嗨,你最近好吗?
你的城市是否也开始降温了呢?有许久没问候你近况,你也未曾主动点起与我的对话框。想必我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被生活的钝刀子一遍遍划痕着棱角吧,悄悄疗伤,默默治愈。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在屏幕前像这样安静的听着歌对着电脑敲打文字的体验了,竟然觉得有些许陌生。
像这样闲暇的时光近段时间于我而言有很多,加上得以周末。未被人打扰,独居的空间里拉上窗帘一切便都属于自己。所以能够静静的做些自己喜欢且别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充满了自由。
例如,回忆些往事,书写下文字,听听雨声和感受微风。
说起来,今年我感受到春天似乎停留了好久。而不是像往年的记忆,感觉一下子就过去了。
大概是我所在的城市,印记是阴沉沉的雾都,记忆里充满的都是阴雨天气。然而今年春季太阳似乎很偏爱我们,留下了许多温暖的时光。当微风轻拂,灿烂暖阳的时节我就很爱出去晒太阳,看看花草与行人。这样的时刻对我来说很重要,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是得以在工具化的生活体验里感受治愈的时刻。 悄悄告诉你哦,我还特地买了野餐垫。只是为了午休时候能偷偷在公司的园区内找个无人顾及的角落就地躺下,闭上眼睛沉沉睡去像是一滴露珠被阳光慢慢蒸发,郁结就这样消失不见。
昨天在写工作周记时,才发现今年就快要过去四分之一。在最近看的日剧《重启人生》里听到了这样一种说法,是关于对于时间的感知的。为什么我们会越长大越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呢?具体怎么说的,我忘了。大概意思是【小时候,你只有三岁。你的一年是你生命当中的三分之一,那么就显得刻度无比拉长和重要。而随着年纪渐长,你的一年就成了刻度尺上的一小段。例如,我今年二十六岁,那么一年对于我而言就是我人生的二十六分之一】,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视角去描述一年这样的时间刻度,当时猛地打了一激灵仿佛掀起了我的天灵盖。
哎呀,其实不是我夸张啦。而是,我实在觉得描述的太精妙了。之前有类似的时刻,还是在初读和哲学类作家周国平的书时,说起来我也有一阵子没静下心来好好读上一些文史哲类书籍了。你知道吗?我时常有一种自己是颗浮萍的强烈感受。像我这种刻在骨子里文艺的人,在充满利益斗争的现实生活里显得格格不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双子特质太明显还是原本我就是矛盾体质的纠结体,总能强烈感受到自身在工作 与生活之中的割裂感。
回溯我的历程,实乃难以用一两句话就能总结。十年前,十六岁的我,幼稚懵懂脑子里还只有情情爱爱的我以及还在读高三文科班的我压根不会想到十年后的我是在汽车这种工业制造业的技术服务类行业拼搏及奋斗。毕竟那时候我一心想读艺校成为一名在镜头前讲述故事的主持人。可人生的命途就是这样无理又随机。我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有多少,但随着成长的历程我越来越觉得。人这一辈子每个阶段都需要交上的答卷,一份都少不了。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总刷到某某十年的蜕变史,总归重点就是离不开多么积极的人格在消极的时代里如何站在风口逆风翻盘的,显得无比强大与优秀。说实话,作为一个目标不清晰且只想急功近利的人,很难不被吸引。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谁都爱看,但我自身作为一只丑小鸭时,坦白说我是不想要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苦难同人诉说的。因为苦难压根不是用来歌颂的,倘若人能顺风顺水不必经历大起大落平安幸福的度过这短暂的一生其实是一种运气加持下的美好人生。每个人都想要这样美好的人生,只是每个人的选择和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现状。

今年跨年时,我站在诺大的圣诞树前许的愿望是:
无病'无灾 快乐且自由地度过这漫长而短暂的一生 ~
只是这个愿望,前两个自身无法决定。后两个,快乐很难,自由更难。等等,你先别着急喷我,因为我想说人最快乐的那几年或许就是未经世事难开窍的那几年。因为”绕了一大圈后,我发现大多数人类确实是很无聊的。但我开始思考他们以及我自己如此无聊的原因。最后通过阅读与交谈又或许加上一部分专家的论述,最后我想通了。这是因为人的思想的局限性。人类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不自由,我们的观念受到经验的束缚,而经验又是来自于感知。这些感知是如此的局限,所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局限的。“

悲观吧?的确很悲观,有些事情当明白了底层逻辑又无法通过自身能力与予以改变时想明白了其实也是无意义的。所以我们才会有诸如:“只去努力够自己垫垫脚能够得到的东西。”又或是“不要和他人比较,只和昨天的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等等的心理按摩话术。这些不算心灵鸡汤吗?其实某种程度上算的,可能因为流传度足够广,甚至可以称之为是“鸡精”。只要在每次喝下生活的苦药汤时放上一两粒就还能感觉到生活这个大染缸的“味道”。
大概是我最近真的很闲暇吧。所以总是在想一些形而上并不落地的事情。怎么说呢?我觉得我处在很多事都意识觉醒了但还找不到在每一个场域里的游戏规则的阶段里。例如:使命/职业/婚姻/人际关系/原生家庭。人生应该是有取舍的,而我还是拿得起放不下的特质里不愿改变。所以加上遇到困难就想逃避的性格特质,导致许多事在刚刚理清楚情况里稍有不慎或者没能坚持就又陷入到混沌一片的境遇里。
从一月末时开始,找回了一部分的社交原动力,想要积极的开拓圈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获取线下交友的愉悦体验,大概是在赛博程式下工作的日常就是通过通讯媒介传递和交换讯息。但实际上,缺乏了一些面对面的情感化交流。
这也就是我感觉为什么我自己谈不了异地恋最大的原因。
我需要那种真实的体验感和沉浸式投入。由此,我才会体味到我是真实存在着的。
感觉我在线下和朋友交流的时候能更快得到对方的反馈,两个人足够熟悉的话就会更放松,更喜欢说一些有的没的屁话,也喜欢交流一些更深入的问题;线上更多的时候是有事说事没事消失,打字能承载的信息量很难传达出足够的感情信息,而不能得到即使反馈的话对负面情绪来说可能又是雪上加霜了,我觉得其实那种屁话很多时候很容易拓展话题,而且因为有更饱满的情绪,所以会更加深彼此之间的亲密度,和线上那种直入主题只讨论”话题“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
啊 ,不知不觉和你讲了这么多。
其实都是一些念想,并不落在实际解决问题之中的闲言两语。对了,我有告诉你我一月份一个人去了趟上海,去玩了迪士尼吗?其实迪士尼里的IP我并不感兴趣。至于你问我,为什么要去?可能我会回答你,因为i想去就去了呗。至于为什么想去,因为大家都说值得一去,我就想去看看是不是真的值得一去。结果,我的答案是只要你想去,就值得去。因为没有什么是比身体力行去实现你的一个想法更酷的事情了!嘻嘻
尤其是,这一趟上海行我不仅完成了我想做的事还见到了两个大学时期很好的同宿舍朋友。当然啦,如果你想听我和她们见面的故事,就等我下一次慢慢讲给你听吧~
因为我一看时间,十二点半了哎!我要去煮饭啦,今天打算做个土豆腊肉焖饭+蒜苔炒虾仁。最最最后最近我又学习了一个新词“Situationship",希望你永远不会懂是什么意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