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相逢不那么美好
时间突然就到了阳历的三月,等到四月,一年又将过去一小半。关于人生的惶惑忽而淡了一些,只想暂时沉溺在春光里。
今天给学生讲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问他们读完是什么感受,他们说大致感受到了一种美好,或者说是春天的美好。可是在高三的复习教材中,这首诗放在一个“以乐景写哀情”知识点里。诗里写“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好像是很美好的事。春天、落花、相逢,这些乍看去都很美好,可是认真去分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却忽然觉得无比辛酸。
杜甫写这首诗时58岁,这一年是公元770年,安史之乱早已发生,在古代,58岁已经是一个年老体衰的年纪,可是杜甫却要外出漂泊逃避战争。似乎最让人难堪的也不是年老逃难,而是他与李龟年在一个很美好很美好的春天里相逢了。
相逢为何难堪?相逢固然不难堪,难堪的是两人这些年来所遭遇的变故。诗的前两句写他们以前常常在岐王的宅子里相见,岐王是何等人?玄宗的弟弟。李龟年呢?玄宗面前曾经红极一时的乐师。杜甫在崔九堂前常常听到李龟年的乐声。无论岐王、崔九还是杜甫本身,当年的富贵繁华自然不在话下,那时的杜甫常常出入在岐王的宅子里,这样的生活至少是衣食无忧、十分安稳的一种生活。可是如今的杜甫与李龟年呢?
是为躲避战争漂泊异乡的难民,富贵繁华没了。这些似乎也没有什么要紧,要紧的是来自生活的这种巨大的变化,从繁华到困顿。两个从繁华里走出来的人,相逢在异乡的春天里。似乎是美好的事,可是他们的内心里又都有一种悲慨,这种悲慨来自从繁华到困顿的转变,这种困顿不仅关乎个人,还关乎整个国家乃至民族。相逢之所以难堪其实也不仅仅因为眼前的困顿与飘零,还因为相逢的背后,是战争,而战争再写下去是分离、杀戮、死亡甚至国破家亡、朝代更迭。因为这种种残酷以及整个社会不确定的命运。所以这相逢是无比沉重的。
我们常常期盼重逢,也永远觉得相逢一定是美好的事,可是却忘记了人世无常。我们以及周边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人最不堪忍受的便是无常,无常给每个生命个体带来的变化也是我们难以估量的。所以在这首诗里相逢乍看是令人高兴的事,其实相逢背后的事却经不起推敲。
结尾忽然想说,如果相逢不那么美好,我还是愿意与你相拥,在春天,在落花里,在江南,在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