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巴真是我一生之敌
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很拧巴,很纠结的人。
具体体现就是,就算这件事我已经做好最初的决定,但我依然会不停的想,不停纠结会不会有更好的做法,所谓的更高效的做法。然后还没等上一个做法的效果稍微显露,又立马换新的做法。可以说我做事的重点在于过程中不断变换的方法,而不是做完这件事。以及做之前,也会不停纠结到底要不要做这件事,成本收益比大不大。
而根据身边做事特别果断真正高效且内耗很少的朋友,发现他们首先,会很快决定要不要做,下决定超级快。其次,做的办法也会很快决定,并且做了,就不会想东想西,做就做,不纠结效率问题。等结果大致出来再决定下一步如何改善。非常简洁的“让子弹飞”——“根据弹孔位置,决定下一次瞄准的角度”
一个很明显的对比是堆肥。
我是关注“蚯蚓城市”这个up主以后,发现原来可以通过高温有氧,在阳台做占用空间很小的无味堆肥。于是开始做。
结果我的实际堆肥是咋回事呢?先是纠结场地,于是场地换了三个地方,先是走廊尽头的空置角落,接着又放到楼梯角落,最后总觉得没有天台可以晒太阳升温快,于是搬到天台去。
堆肥材料也是没有特别注重氮碳比,完全是随缘的厨余、落叶、咖啡渣。也没有太去总结升温规律。还经常因为土壤不够,还没堆肥完成,就先倒一部分出来用在花盆里。
总之,我至今还没有一次完完全全的成功的像蚯蚓城市那样看不到初始材料形态的黑色松软的堆肥
而蚯蚓城市up主,则是另一个端点。
他每次堆肥的程序都差不多,只会稍微变化一个变量,例如最初的道具慢慢改变,或者每次堆肥材料稍微不同,例如这次主题是猫尿团子,下次是量很多的中药渣,下下次又是豆渣为主。
都是做一次再调整一次
我意识到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当你做这件事有了明确的成果,就会很有成就感。这种正反馈可以不断加强自信和有助于坚持。其次是有了成果才可以比较办法好坏,任何办法都有一个实现的惯性,就是说,做了一段时间效果才会显现,而我那种“通过想象,觉得这个办法不好,没有新办法高效”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全凭想象,没有实证。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的西方占星星盘、紫微斗数盘、八字都体现出我会很拧巴,咋说呢,而且那时候我还没意思到用拧巴这个词,只觉得自己反反复复做了挺多事,但事情也没做成,内耗还特别多。
还有种花也特别明显,人家种花是定好了种在这个盆,那就间干间湿浇水就好,薄肥勤施。我呢,一下子想把植物种在这,一会儿又换个盆,索性运气好,植物耐操,没被我整死,但损伤是避免不了。我费的那些时间,并不能让植物长得更好,顶多是我自己跟过家家一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