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树生花》之:李晟与张延赏
李晟与张延赏
《唐纪四十八》
唐德宗李适贞元三年(公元787年)
李晟①为其子请婚于延赏②,延赏不许;晟谓人曰:“武夫性快,释怨于杯酒间,则不复贮胸中矣。非如文士难犯,外虽和解,内蓄憾如故,吾得无惧哉③!”
【注释】故事背景:贞元元年(785年),德宗征拜张延赏为相,遭李晟阻挠;三年,韩滉居中调解,二人握手言和,李晟表荐延赏为相。①李晟,见“李晟忧国忘家”条注。时为司徒,兼中书令,封平西郡王。②张延赏(726-787年),嘉贞之子(见“张循宪荐良才”条注);子弘靖,宪宗朝为相(李肇评:国朝已来,祖孙三代为相,惟此一家);婿韦皋(见“韦皋治蜀”)。以门荫入仕,历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中书舍人、河南尹、御史大夫;历淮南、荆南、西川节度使。贞元三年任宰相,使德宗罢免李晟兵权。③张延赏心事,李晟盖巳洞见之矣。《容斋随笔》:然则辅相之拜罢,皆大将得制之,其伤国体甚矣。德宗猜忌刻薄,渠能释然!晟之失兵柄,正缘此耳。唐朝张固的《悠闲鼓吹》里载张延赏“钱可通神”轶事: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吏严诫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日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明日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公曰:“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