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树生花》之:聂政刺侠累
聂政刺侠累
《周纪一》
周安王五年(公元前397年)
侠累①与濮阳严仲子有恶②。仲子闻轵人聂政③之勇,以黄金百溢④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政不受,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侠累。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⑤。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⑥,莫能识。其姊嫈闻而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⑦聂政也!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遂死于政尸之旁⑧。
【注释】①韩傀(读如归)(?-前397年),字侠累。韩国贵族,景侯之弟,烈侯之叔。②严遂,字仲子。《战国策》: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③聂政(?—前397年),《史记·刺客列传》:轵深井里人。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④溢,古同镒,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其时的金多做成马蹄形或饼形,每块“一斤”,现出土的金饼、马蹄金,重量一般250克左右。一斤是十六两,一两则15.625克。一镒是二十两,比“一斤”稍多。⑤皮面,以刀剺面而去其皮。⑥胡三省注:悬赏以募告者曰购。⑦政姊“嫈”《史记》作“荣”。胡三省注:深井里在怀州济源县(今属河南)南三十里。⑧战国楚惠王时石乞也有聂政之举,《史记·伍子胥列传》:其后四岁,白公胜与石乞袭杀楚令尹子西、司马綦于朝。……白公之徒败,亡走山中,自杀。而虏石乞,而问白公尸处,不言将亨。石乞曰:“事成为卿,不成而亨,固其职也。”终不肯告其尸处。遂亨石乞。亨:同“烹”。名曲《广陵散》就是聂政刺韩王的遗响。近代琴史学家杨时百在《琴学丛书》的《琴镜》中认为应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刺韩王曲》。《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别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等六个部分。谱中并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分段小标题。考异:蔡邕《琴操》所记故事与此不同: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窬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跟豫让一个路数)。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子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此是将韩傀与韩王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