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战或逃。看完自己分析

很多了解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时,我们人体有三道防线,从浅到深依次是:社会参与系统,战或逃,僵硬。今天咱们说说第二道防线,也是大多数人容易碰到的一道。
第二道防线的启动条件是: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身处紧急危险之中或是发现没有人能来帮助我们,威胁就会提高,生存脑就会启动我们的第二道防线,即战或逃。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二道防线的生理原理是什么样的?
尽管战或逃都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但它们却是全然不同的防御策略。它们各自都拥有相关的情绪、身体感觉和运动冲动。注意,重点来了↓↓↓
战斗反应和愤怒、激励感、力量感或控制感有关,是面向压力源的动态。它还与唾液分泌的增加和注意力的集中有关,比如管状视野——请想象猎豹一心一意追逐猎物的情形。当我们参加与社会支配地位有关的运动或比赛时,当我们认为自己比攻击者更强大或需要反击(如在酒吧斗殴、格斗或作为街头帮派的一员时)时,我们往往会采取战斗策略。也就是说,我们有信心做一件事时,我们是在压力下的进攻方,也会产生所谓“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相比之下,逃跑反应与恐惧、焦虑、担心、无力感或无助感有关,涉及的则是远离压力源的行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远离危险,奔向安全的地方,比如向更强壮或更聪慧的人求助。和战斗模式的管状视野不同,在逃跑反应下,我们的注意力通常是宽泛的、不集中的和分散的,就像我们在寻找可行出路时表现的那样,你可以想象兔子匆忙地寻找洞穴来躲开捕猎者的情况。再想想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内耗、焦虑、抑郁等常见心理问题,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在许多情况下,战或逃模式会同时被激活,而这可能会让生存脑和神经系统察觉到这两种策略都不可能成功。这种动态可能会发生在我们既是捕食者又是猎物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当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做一件事,尤其是在想好撤退路线再做某事,你的生存脑也明白了你的想法,这样做事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正是所谓的你有没有信心,你自己很清楚,口头上怎么说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你心里怎么想的。
回想下自己之前的经历过的这些烦恼,是不是这个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