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 河流会唱歌

▲2015年9月,胡德夫在银川艺术节演出 图/受访者提供

▲胡德夫在《声生不息·宝岛季》台湾分会场弹唱《橄榄树》图/受访者提供

▲1973年12月31日,青年胡德夫回乡参加年祭 图/受访者提供
这么泡到第三年,骨刺竟然好了。他把拐杖扔掉,跳进水里,好多人以为他要自杀,“他们不知道我那是高兴,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
被他抛下的唱片行业一路气势如虹,更多的西洋、日本歌曲涌入,卡拉OK风靡一时。民歌运动里长出的创作歌手们在1980年代登台亮相,成为乐坛中流砥柱。飞碟、滚石等多家唱片公司成立,台湾流行音乐工业体系逐渐完备。但一切都已经与胡德夫无关。

▲2005年,胡德夫在中国台北大安森林公园宣传专辑《匆匆》图/受访者提供
歌里,他像在唱着自己的前半生: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匆匆,匆匆。
专辑迅速获得了乐评人与奖项的青睐,歌曲《太平洋的风》获得2006年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最佳年度歌曲两项大奖。领奖台上,胡德夫说,我要感谢在我人生谷底,在太平洋海边,陪伴我的卑南人兄弟姐妹们。在那些日子里我虽然没有多少的物质,却体认到,太平洋的风中,我们永远那么自然、尊贵而丰盛。
小时候,胡德夫的家人叫他Ara,在族里,这个词代表“勇猛”。这个名字像一个隐喻,贯穿了他人生前55年,他因勇猛白了头,眉眼沧桑,生活支离破碎。但他终于又带着这个名字归来,不知还将往后咏唱多少年。

▲专辑《匆匆》

▲专辑《大武山蓝调》

▲专辑《芬芳的山谷》

▲专辑 《时光》
一直唱到挂,那是最舒服的——对话胡德夫

▲2015年12月,胡德夫在大连演出 图/受访者提供

▲1952年,胡德夫唯一一张全家福照片,前排站立的小孩是他本人 图/受访者提供

▲2016年5月,胡德夫在北京专场开唱 图/视觉中国

▲2016年8月,胡德夫在天津与读者分享新书《我们都是赶路人》图/视觉中国

▲1969年,胡德夫就读台湾大学时在橄榄球队拍摄的照片 图/受访者提供

▲胡德夫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