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鸭蛋的历史,追溯起来,要说到清朝。
在清朝时期,淀边就有很多作坊,加工松花蛋、青果(咸鸭蛋),通过水陆运输,运往京、津、保一带,在市场上备受喜欢,有些产品还出口海外。至此,一颗小小的鸭蛋,经过千余年的历史沉淀,到达现代人的餐桌。其中承载的,是文化,是匠心,也是时代的缩影。而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高邮湖产的咸鸭蛋。高邮咸鸭蛋的出名程度,是提到咸鸭蛋,就能脱口而出高邮,毕竟那是中国最会吃的老头儿,汪曾祺先生的故乡。900多年以前,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就曾以鸭蛋馈赠其师友--时任徐州太守的苏东坡。
300多年前,大文学家袁枚到过高邮,品尝过高邮鸭蛋,印象极佳,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腌蛋"条留下了记载:"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汪曾祺《故乡食物》中曾有绘形绘神的记述:“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中学时代在课本上读到汪老写的《端午的鸭蛋》,不知馋哭了多少人的童年。
其原因,正是因为高邮湖独特的地理环境。众所周知,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因水位高于运河而称为悬湖,若干小湖,其中较大的有珠湖、甓社湖、平阿湖等12湖泊,且湖湖贯通,总面积780平方公里。高邮湖的水域宽阔、水质十分良好,是绝佳的天然氧吧,让鱼类、鸟类和水植物自然生长,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高邮湖。而生长在高邮湖的麻鸭们,也以这天然生长的鱼虾蟹为食,产出的蛋才能腌制出闻名全国的美食,可谓是环环相扣。
高邮咸鸭蛋好,首先得益于高邮湖的天然环境,其次也是高邮的麻鸭好。高邮湖大片的芦苇荡和湿地给麻鸭提供了超越五星级的生长环境。作为“大户人家”,麻鸭的生长可谓是“富二代”般的待遇,吃喝玩乐无烦恼,湖中的鱼虾蟹随便吃,每日畅游湖心,这样的环境,麻鸭成长的自然是极好的。尽管麻鸭的鸭蛋产量不高,但胜在质量,蛋黄比例大,也就越发显得珍贵。一颗颗青壳雅致的鸭蛋,通过古法工艺腌制后,里面的鸭蛋一戳即冒黄油,味道咸淡适宜,既可单食,也可配上一碗米饭,沙沙的蛋黄与一粒粒米饭混合,唇齿留香。以前的高邮咸鸭蛋,只是用来满足自己的口腹,现如今,也成了送礼的不错选择,而高邮特色的双黄蛋更是稀有货,一千个单黄蛋里才会有一个双黄蛋,所以价格相比普通的,要贵上几倍,由于双黄蛋的稀有,送礼也显得格外珍贵和用心。高邮的咸鸭蛋,之所以闻名古今,核心就是高邮湖天然的环境,以及全程散养的麻鸭下的蛋,比起其他的咸鸭蛋,个头大,口感好,加上古法腌制,使其发挥出最大的魅力。这也是高邮咸鸭蛋一骑绝尘的原因!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