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怎么选之——理赔
上一章聊了保险公司安全性,似乎只是说明了无论大小,保险公司都不会跑路,但会不会小公司拖延不理赔?理赔苛刻?服务很差?这一章接着聊。
从法条看,只要合规诚信签订的保险合同,出险后,符合条款约定的理赔条件,被保险人提供了相应的理赔材料,保险公司在一定期限内(通常是30天)必须赔付(或给出拒赔通知书)。
所以理赔的几个关键点:合规且诚实地签订保险合同,符合理赔条件,提供理赔材料。那就从这几点来拆解看看有没有“坑”。
1)什么是合规且诚实地签订保险合同?
即我们买保险时,写的每个字、画的每个✅都是真实诚信的。
这很好理解,打工人签劳动合同要双方诚信,生意场签合同也要诚信,签订合同的前提条件中如果恶意作假,最终拒赔也没什么可辩驳的。
然而事实上,很多拒赔纠纷都来源于这一条没做到——健康告知。
我在过往文章中写过,买一份保险的第一步便是做好健康告知,我们需要一条条核对询问内容,认真填写“是”或“否”,该提交的病例资料好好提交,这种状况下签订的合同,才符合诚信原则,在源头上先杜绝纠纷概率。
2)符合理赔条件。
有人会担心理赔条件苛刻,我们先澄清下什么叫“苛刻”。
完全按照保险条款来,算不算苛刻?
条款说“疾病确诊后180天,仍遗留xx障碍”可赔,病人170天来要求理赔,保险公司不赔,这样苛刻么?
不算吧,这是照章办事。
但若买的时候被告知“疾病一旦确诊”即可赔,结果病人发生这种情况了来赔,保险公司说 不赔,没达到180天呢——这时就觉得理赔苛刻了。
看出区别了吧,“被告知”,被谁告知?有法律效用么?虚假宣传?谁的宣传?
不可否认,行业内不是每一个业务员都有职业操守,为了卖出保单吹得天花乱坠的人一定有。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支付宝、微信、各种公众号平台,都有链接可自助买保险,通常这些页面宣传图片很大,条款需要自己点开链接,很多人只看了宣传图,不看条款,但宣传图不等于条款。
写过疫情保险的理赔纠纷,当初多少人冲着“隔离就赔钱”的宣传去买的?然而条款中理赔条件怎么写的?看前文即可,不赘述。
所以这第二种理赔纠纷在于“货不对版”,想买的是A,到手买了个B,我们很难苛责说B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告诉我们B=A的人。
要避免这一条,我们必须避开恶意宣传/夸大宣传,找一个靠谱的诚信的业务员帮助你,或者自己看看条款,只认白纸黑字的合同,其他口头的保证、宣传页面的图片,不可全信。
3)提供理赔材料
这一步也会出问题吗?
会!问题还非常棘手。
提交材料要齐全,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不要给。
如果是重疾/医疗这类健康险的理赔材料,要提交病历,病历里有一块很重要的内容是“病人主诉”,也就是去看病时,跟医生诉说的自己的身体状况。
回忆一下自己去看病时,会不会随口就说了一句“我这毛病很久了”“两年前开始头疼的”,如果这句话被医生录入病历,如果这份保险是这两年才买的,如果买的时候并没有把“头疼”写进健康告知里……
那么保险公司判定购买保险时不符合健康告知,回到了源头第一条,拒赔……是不是很冤?
以上三个理赔关键点,如果全都避开了,是不是就一定不会遇到理赔纠纷了?
也不是。
毕竟理赔是“人”在处理,乌龙事件不可避免。
我处理的第一个理赔就被拒了,但因为我健康告知没问题、条款认知正确、理赔资料也没错,最终从拒赔争取到了全额理赔。
新闻也能看到一些报道,例如曾上过热搜的重疾60万拒赔,最终通过打官司实现了理赔。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纠纷根本无法避免,例如曾经的交界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重疾,良性肿瘤不属于重疾,这没有异议,但交界性肿瘤呢?既不是恶性,也不是良性,赔不赔?以前的重疾险对这一条没有明确规定,所以遇到这个病经常拒赔,然后打官司。
直到2021年1月31日重疾改革,交界性肿瘤被明确不属于恶性肿瘤,纠纷到此结束。
保险不是单一行业,健康险中很多内容涉及医疗知识,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未来会不会有新的“很重的疾病”发现?会不会有下一个容易纠纷的疾病?不得而知。
我们只能严格做好自己该做的,降低理赔纠纷发生的概率,没有人可以100%杜绝。但即使发生纠纷,我们也不需慌张,该争取的权益努力争取,道理在自己手里,怕什么呢。
说到这里,好像说完了理赔问题,还是跟大小公司没什么关系,只跟购买时的告知、跟产品内容的认知、跟理赔材料关系大,那我们要做的便是自己认真对待条款,或找一个真的靠谱的人替自己研究条款。
既然公司安全性、赔不赔都跟大小公司没关系,那不同保险公司的区别到底在哪?
下章再说。
大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退税,真实地薅了一把国家羊毛 (1人喜欢)
- 我的保险年报2024暨年度理赔统计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