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奥野著《中国文学十二话》(上)》陈再明23.3.25
五十六年前,到日本留学,奥野先生在NHK的《中国文学讲座》电视广播,是每期必看的节目。当时,就发现日本的学者研究中国文学既深又专,比起国人来有过之无不及。目前,又在看《永井荷风的散策文学》节目,想起《中国文学十二话》,已事隔多年了,仍记忆犹新。便想介绍给国內的同好,看看″他山之石″有否可取之处? 第一话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三百五篇,是孔子从三千多篇中删下来的。诗篇产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八世纪,在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域。 《楚辞》,开其宗者屈原。他的《离骚》二千四百九十字,就是《楚辞》的代表作。以″美人香草″喻美德,其″贵种流离谭″,很像日本的《竹取物语》的古代共同社会的″通过仪礼″。 第二话 《左传》与《史记》 《春秋左氏传》,虽是编年体的历史书,其实是一本文学作品。著者左丘明是一个盲人,而作者却不只他一人。其和《平家物语》的作者有很多说法一样,有人说是琵琶法师,也有人说是小岛法师,其实不只一人。 《史记》和《左传》都是文学性很強的史书。读《史记》使人有和读《源氏物语》一样的感觉,都以荣华之后的败落为前提描述的。 第三话 陶渊明与谢灵运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游仙思想非常流行的时代。所以,他的《桃花源记》的文、《读《山海经》》的诗,都富有这种思想。尤其《山海经》就是空想的地理书。德富芦花听托尔斯泰告诉他说,他是渎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的。 谢灵运的大邸宅“金谷园″,出入其园的诗友文客,大有人在。这是表现传统的中国文学的人工乐园,也是山水诗人的″隐者文学″的艺术杰作。 第四活 六朝文学论 六朝文学的特征,就是四六骈俪体的文章。四六文的散文就是产生在这个时代,梁沈约晚年所作″四声谱″,就是依照魏孙炎的″反切语″发音写成的。唐代的五、七言八句诗和近体诗都源起于六朝文学。 文学的批评方式的著作,有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任昉的《文章缘起》、曹丕的《典论》等,都是六朝文学的文学批评论著。 六朝文学的另一特长,就是游仙思想的作品特别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抱朴子》,全书充斥″不老不死″的游仙思想。据闻一多的研究,氐、羌少数民族,公元前十世纪由西北移居山东地方,在他们的思想中,″仙″的思想就是主体思想。然后,惭惭地在全体中国人中流行起来。 六朝时代,《拾遗记》、《搜神记》、《异林》、《述异记》、《幽冥录》、《语林》、《海內十州记》、《神异经》、《杂事秘辛》等,都是仙游小说笔记的代表作。 第五话 唐代的诗 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中,骆宾王是一扫六朝遗风的诗人。盛唐的李白与杜甫二人,李白诗耽美的、逸乐的,杜甫诗社会性的、忧国性的。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影响芭蕉的俳句最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歌咏征旅诗较多。中国文学的山水诗人的系谱,到了盛唐就是王右丞王维了,他晚年在辋川别墅,写了为数极多的山水诗。 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的″元白体″,被人讥为″元轻白俗″,但白乐天的《长恨歌》、《琵琶行》,却是唐诗的上乘之作。中唐诗人还有,刘禹锡、韩愈、孟郊、韦应物、柳宗元、李贺等诗人,其中柳宗元还是一位散文家。 晚唐诗人,著名的有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韩偓等诗人,其中韩偓诗艳丽,诗集叫《香奁》。鱼玄机也是晚唐的女诗人,森鸥外小说《鱼玄机》,写的就是她的三角恋爱故事。 第六话 唐代的传奇小说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最早的文化总览,其中列有″稗官″一类。″稗官″可以理解为中国的″街谈巷议″,唐代的传奇小说的产生,无异地就是这些″街谈巷议″的集大戍。 唐代传奇的最早一本小说,叫《游仙窟》,据说是张鷟所著。平安时代的《万叶集》作者们也都读过这本传奇。江户时代,日本便出了《游仙窟春雨草纸》一书。 《李娃传》,在室町时代被翻译成《李娃物语》,成为室町小说的代表作。诗人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在日本也流行很广,男女老少对莺莺、红娘、张生,耳熟能详。《枕中记》,日本译成《邯郸梦之枕》,大家对书中的卢生、呂翁,都不生疏。 《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醉酒,在梦中被带入槐安国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任氐传》、《刘无双传》、《红线传》、《虬髯客传》、《崑崙奴传》等,也都有翻译书出来,被日本大众所欢迎。 唐代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非常大。马致远的《黄梁梦杂剧》就是其中之一。明代汤显祖《邯郸记》,《长恨歌剧》和白仁甫的《梧桐雨杂剧》。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传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剧作也都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