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系谱(二)
《红学系谱(二)一胡适《红楼梦》考证》》陈再明23.3.26
(二)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批判″红学″的附会派,他们不去搜求那些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的材料,却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里的情节。第二部分是提出他自己的《红楼梦》考证方法,是要根据可靠的版本和可靠的材料,考定《红楼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和著书的时代。 一 批判《红楼梦》的附会派 第一派,说《红楼梦》全为顺治与董鄂妃而作。这一派的代表是王梦阮的《红楼梦索隐》。这一派的根本错误,是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所以清顺治生时,小宛已十五岁了,断无入宫邀宠之理。"索隐说″最谬是说《红楼梦》成书在乾、嘉时代。袁枚在《随园诗话》里就提起曹雪芹的《红楼梦》,袁枚死于嘉庆二年,此说不攻自破。 第二派,说《红楼梦》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这一派可用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作代表。他说贾宝玉即指康熙的太子胤礽(后被废),实在没有道理,遑论其他了。 第三派,说《红楼梦》记的是纳兰性德的事,他是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这一派以钱静方的《红楼梦考》为代表,他说纳兰性德的夫人即林黛玉,似乎更不能成立。 二 从著者、著者家世和版本下手考证 1)"满纸荒唐言,一把率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位痴作者,就是曹雪芹名霑。袁枚的《随园诗话》卷二中有一条说:″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2)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曹雪芹不是他的儿子,是他的孙子。清室宗敦诚的诗文集里,有《赠曹雪芹》一诗,有″寻诗人去留僧壁,卖画钱来付酒家″句。可以想見曹雪芹是一个会作诗又会绘画的人。又如他首诗里有:″相逢况是淳于辈,一石差可温枯肠″,可以想见曹雪芥是很会喝酒的人。再如″残盃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可以想见曹雪芹当时已很穷,穷的很不像样了。 3) 以上是关于著者曹雪芹的个人和他的家世的材料。我们看了这些材料,大概可以明白《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了。 4)从敦诚兄弟送曹雪芹的诗,可以列举雪芹的一生的历史如下:1,他是做过繁华旧梦的人。2,他有美术和文学的天才,能做诗,能绘画。3,他晚年的境况非常贫穷潦倒。 5)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将真事隐去″的自叙,故他不怕琐碎,再三再四的描写他家由富贵变成贫穷的情形。 6) 总结以上的材料,凡得五条结论: 1 《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 2 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曹頫的儿子,生于极富贵之家。他会做诗,也能画,但他的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 3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慨因亏空得罪被抄没。 4《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贪困之中做的。做书的年代大概当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5 《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那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 7) 版本的问题。上海有正书局石印的一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前面有一篇德清戚蓼生的序,我们可叫他做《戚本》。《红楼梦》最初只有八十回,直至乾隆五十六年以后,始有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因有程伟元的序,我们可叫他做《程本》。我自己的《程乙本》还有高鹗的一篇序。 8) 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这话自无可疑。后四十回确然不是曹雪芹做的,但我们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精彩的小品文。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高鹗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