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小情歌》翻拍的拍摄日记(二):杀青快乐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要怎么总结这一周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毕竟是我的处女作,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编导。但从头到尾,所有的一切都在七天里发生并结束了。
在镜头面前的我不是我,是一个演员,一个预知了将要发生之事并时刻注意应该给出特定反应的演员。摄像机就像一只眼睛在看着我,要求我忽视它的存在。我好像感受到了表演到底为何物:演员需要极其专注,并且需要有极其丰富并强大的想象力,能够做到一遍一遍把自己投入到当场的情绪中。演,是呈现生活,必须要把自己完全放空,交给生活。
在FinalCutPro里的我不再是人,因为一个十三寸的屏幕和200g的储存空间就可以把我牢牢地遏制住,丝毫动弹不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技术发展到现在可能都像是一只庞大的怪物,无法理解、无法控制、无法战胜。在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剪辑完成、加完字幕之后,所有的东西可以在一眨眼间就因为内存不足消失不见。但它的目的并不是让你绝望,而是要挑衅你,让你睁着眼睛把血流干。周六晚上,我删完了电脑里所有的文件,把所以可以转移的东西都上传到了云盘,但还是无法保存字幕的修改。快两点,我决定明天再处理这件事。那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名为巴黎小情歌的工程文件的内存从40g道100g再到200g。早上起来看见202g的数字,仿佛梦想成真。
所以拍电影真的是很考验人的一件事。更不用说管理一个几百人的团队,并需要时刻向这几百个人描述你脑子里理想的画面。除了抽烟,我想不出来其他解压的方式了。菲编说的好好:编剧太痛苦了,如果要我说真心话的话,一切都是为了拿奖。
发生了许多事情,无论烦恼还是快乐,大部分都和电影相关……
周五九点四十看手机,发现北影节志愿者面试安排的时间是十点,脸都没来得及洗就套了件羽绒服飞奔过去,不过还好整个面试都延迟了。下午和爱酷的l见面,约了四月份一起去法文看巴夜旅人。巴黎夜旅人是我去年很喜欢的一部电影,让我觉得自己在巴黎。在网上看到了海浪电影周的志愿者招募,对其中团队志愿者的概念很感兴趣:似乎是团体报名的五六个人会专门负责一个放映场所的运营,从检票到放映到接待。大概率会报名,大概率又要翘课。周日晚参加了IM的青春放映,看了三部短片。我觉得这样的短片、影像才是中国电影应该有的真实。我想看到的是夏天把短袖卷到胸以上的中年男人,是简陋的街道,是破碎的家庭、是陌生的面庞。《儿童文学》和《红暑》让我疯狂地想到义乌,想到之前十八年的生活。那座我如此热爱的城市啊,如今正在被高楼大厦和政府公文占领,我扎根其中的童年也随着机器轰鸣被驱逐;我是多么爱它、想念它、又痛恨它,但如今我对它又是多么的陌生。电影也是一样。在电影里看不到我熟悉的那种普通生活,只有故作肮脏的妆发、仅属于影棚的布景,和在两天内操多种方言却怎么也说服不了观众的演员。《李米的猜想》带给我最深的印象不是表演,而是那些真实普通的人和街道。
“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不要等待,现在就是拍片子最好的时候。”这是青年导演们的忠告。我只想说,这世界那么大,哪里都有那么多人。
我已经把《J’ai cru entendre》的工程文件全部删除,所以就算之后再觉得它像屎也再也没办法改了。但无论如何,这个八分钟的短片凝聚了我和w以及其他四位演员的努力工作,它绝对真诚,绝对从热爱出发,这便足够了。
下次,也许可以让拍摄周期再长一点,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去打磨。除去以上提及的痛苦,我真的蛮快乐。
祝我杀青快乐。

Monagha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他们 (2人喜欢)
- 去哥伦比亚3 大雨终至 (2人喜欢)
- 去哥伦比亚2 大难临头 (2人喜欢)
- 去哥伦比亚 (2人喜欢)
- 洛芙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