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台遇岭南才子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迭迭,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诸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教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驿站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你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嘉庆十年,宋湘从京都回广东路过南粤雄关梅岭,在岭南驿站所撰长联。
··································
犹记得,某年某日,在总经理会议室开会,摸鱼度娘宋湘,看到这幅长联,并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上班时候的很多笔记本,尤其在工厂被卖掉的前几年,习惯在开会人数比较多的会议中,翻到笔记本末页,写写画画,记录刷手机看到的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我在做会议笔记,实则心早已飘向远方。
三月,武汉短暂有阳光的春日,穿过月湖,来到古琴台看子期伯牙,意外看到宋湘的题字,顿时很惊喜,尽管我长在广州,毕竟出生地是梅州,货真价实的老乡呢。
从仅存的刻石看,宋湘的字确实是好。二姑父家里存有一幅宋湘的字,年轻的时候对传统文化一窍不通,看到在墙上挂着也不懂欣赏。待自己开始写字,也知道宋湘后,却无缘再见真迹。字画不能带出国,所以二姑父去世后,二姑妈好像是把一批字画送回老家,不知道是捐了还是给了老家亲戚。
..................................
宋湘
1757 —1827 ,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白渡乡(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清代大臣、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梅州八贤之一。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考中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出任惠州丰湖书院和广州粤秀书院主讲,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四川及贵州乡试主考官、曲靖广南永昌三地知府,累迁湖北粮道。道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27年1月22日),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宋湘文采风流,诗书双绝,为国为民做出卓越贡献,与姚德胜、丁日昌、丘逢甲、张弼士、李惠堂、黄遵宪、罗香林合称“梅州八贤”, 被嘉庆帝赞为“岭南第一才子”。诗作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现实、自然风光以及内心世界,是清代中叶岭南三大诗家之一。 《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宋湘善于书法,擅长草书,风格浩方雄奇,代表作《伯牙琴台题壁》《五别诗》,苍劲潇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