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两极分化,春节档最可惜的电影《深海》
观感最多的是“哭”。脱口秀演员李雪琴1月17日深夜发文,她写道:“当时看完《深海》,嚎啕大哭,哭到影厅里剩我一人。这世上每一双眼眸,都装着宇宙的无穷;可这世上只有你眼眸,曾见过你昨夜的梦。祝福深海,万里长空!”有网友称赞电影“好看得让人直叹气,怎么会有这样的电影啊,全世界唯一一部了吧!”还说看《深海》有被击中心灵的感觉,惹人爆哭后又给人希望,完完全全被治愈了,哭到缓不过来,一遍没看够。
不少观众都认为,《深海》是一部成人动画电影。有观众直截了当写下了“《深海》是部完全的成人动画电影,不建议小朋友去看,家长们也不要带小朋友去看,有一些创新的东西在,确实对一些小孩子来说可能比较害怕。”我自己忍不住想起来一句英文,You complete me 这部电影真的是当之无愧。很多时候我们太容易假笑和忽略自己了。罗翔老师说: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人间水火。最让我心疼的是单身妈妈群体,每天操心劳力,把所有的爱和关注都给了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经常把自己活成一个陀螺。整个影片让我看到了,良知,目标,选择,坚持,勇敢,希望这些美好的词语。

概念参宿(shenxiu)是谁?参宿,一个不快乐、活在自己世界里、走不出去的女孩。(参宿四,猎户座的一颗红超巨星,是不用双筒望远镜也能看到的最大恒星之一)南河是谁?南河其实跟参宿是一类人。至少我们确认,他也是不开心的。也是在假笑,逗别人开心,而且,他也被人忽视。他是一个假笑的人,最终却告诉参宿:希望你今后的每一次笑都是真心的。妈妈是什么?是参宿内心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是她对幸福家庭的具象化表征。什么是深海?深海,就是她的走不出去的“内心”,而参宿在内心中的“避风港”,就是深海大饭店。海精灵是什么?海精灵代表了参宿矛盾的内心——是希望,也是毒药。
参宿认为海精灵能带她找到自己的妈妈,代表了她一直追求的目标(希望);但用海精灵做成的汤,喝下之后便神魂颠倒,希望也会变得模糊,甚至最终忘记一切。深海超现实世界,就是黄泉。深海大饭店,就是鬼门关。海精灵汤,自然是孟婆汤喽。《深海》,一场来自视觉与心灵的洗礼。绚丽到极致的色彩和CG效果之下,故事内核饱含深情,缤纷的画面下蕴藏最原始的情感内核,会触动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水彩、油画、粒子水墨的场景,影片里仿佛要溢出银幕外的彩虹般绚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每一个生命,都是《深海》利用最先进的CG技术呈现给观众的一个无垠想象空间的超现实空间,华语动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画面,塑造出这个梦幻般的世界。
然而,当电影后半段,这个梦幻一般的世界崩塌的时候,女主角参宿在伸手去抓住挽留这些美的时候,此刻你才能感受到她的那种痛,才能知道她为什么一定要沉溺在这个世界里,不愿意醒来。《深海》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也是一部有着鲜明作者风格的动画电影。
电影的故事并不难理解,或者说观众大致也能所预料,但该片,不是那种大众级的动画电影,尤其是故事内核。电影进入第二幕,也就是参宿来到深海大饭店之后,伴随着嘈杂的饭店场景和五光十色的视觉冲击,这里的情节其实相对支离破碎,观感不算友好。后30分钟视角“回归”现实世界之后,对过去时间线的重新梳理,会立刻激活各位沉浸在绚丽深海大饭店里的记忆点。
这时候你会发现,前半段某些看似“毫无意义”的情节,在现实世界里都有着非常有意义的对应。不要担心电影看不懂,虽然前后呼应之处很多,但电影的线索梳理很清晰,能get主要内容。但还是需要解读,不是梳理故事,而是剖析角色,并解读电影一些隐喻的部分,帮助各位更明晰的了解导演田晓鹏的创作意图。既然是解读。不仅要剧透,而且要晶莹剔透。《深海》不怕剧透,但没看过电影的朋友,请暂时不要阅读,因为读不懂。参宿的“深海”参宿,一个不快乐、活在自己世界里、走不出去的女孩。她曾经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随着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组建了新家庭,有了“新妈妈”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但参宿在这个新家不快乐。
家里没人在乎她。电影开场就有两个细节:一家人出去玩坐大巴车,三口人坐在前排,只有她一个人后排;一家人合影,要不是拍照的提醒她们,估计家人都把她忘了。至于生日的短信提醒(联通打钱),就更加明示了。别说内向的参宿了,任何孩子放到这种环境里都不会不快乐。但参宿优秀之处在于,她在新家人面前并没有展示这种“不快乐”,反而会假扮鬼脸逗弟弟开心。参宿的内心——她希望找妈妈。看片过程中就出现一个疑惑点,她既然一直想要找妈妈,那么父母离异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跟妈妈而是选择了爸爸?(我一度以为妈妈已经死了)
后半段故事揭晓,我们才明白——妈妈,只不过是参宿内心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而已,是她对幸福家庭的具象化表征。而现实中的妈妈,大概率是离她而去,从开场短信上可知,估计也另组家庭,已经不要她了。无数次的梦境,寒冷的冰天雪地,那是她与妈妈最后分手是的场景,也代表了她的真实的内心处境。而她一直所追逐的“妈妈”,只是一个背影,形象模糊,因为可能她都忘了如今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参宿记忆中的母亲,永远是手机里那段全家福视频,那是她三岁生日时的录像,那时候她才三岁啊。
昔日家庭的变故、如今家庭的疏离,让参宿一直活在自己世界里,走不出去,也导致了她自闭的抑郁型人格,甚至自责和自卑。深海,就是她的走不出去的“内心”,而参宿在内心中的“避风港”,就是深海大饭店。在这里,虽然饭店混乱不堪,但她却能但感受到一丝温暖,看上去面目可憎的南河,脾气不太好海象等人,其实都很在乎她,还有毛茸茸的海獭哦。参宿在这里,最起码不用再强装笑容,也露出过真心的微笑。
注意,“避风港”是带引号的哦。被变化的海精灵什么海精灵,那玩意如果叫“精灵”的话,伽椰子和贞子可以叫“天使”了。
台词明显是被改动了,网上已经有说法了,那玩意原名叫“梦魇”。因为某些不可抗力,你懂得。但既然如今正片里都叫海精灵了,咱也将就这么称呼吧。此乃导演想要传递给观众一个观点,包括《深海》这个片名也是一样。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而孕育与包容一切的大海对人类而言也是陌生与恐惧的代词。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在影片里得以呈现。现实世界,海洋是狂躁和吞噬一切的恐怖,并用“黑色”来体现这一主题,一望无际的黑色大海。超现实世界里,深海永远都是清澈和湛蓝的,是美丽的。
海精灵是她梦里的东西,梦里的妈妈转过头来就变成了这样,有点吓人。而黑色的海精灵在超现实世界中,显得非常另类,让人避之不谈,却又甘之如饴。所以,海精灵,代表了参宿矛盾的内心——是希望,也是毒药。参宿认为海精灵能带她找到自己的妈妈,代表了她一直追求的目标(希望);但用海精灵做成的汤,喝下之后便神魂颠倒,希望也会变得模糊,甚至最终忘记一切。俺说的已经很直白,观众在看片过程中,也大致能体会到。深海超现实世界,就是黄泉。深海大饭店,就是鬼门关。海精灵汤,自然是孟婆汤喽。
《深海》是一个生死停留的故事。参宿正在进行着濒死体验。但电影并不这么简单。深海之眼的“一体两面”深海大饭店“避风港”要加引号,因为这里是不真实的,是参宿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是他看了那本《深海大饭店》的画册之后,在濒死之际,潜意识里幻化出来的世界。深海代表了参宿深邃的内心。大饭店是她创造出来的避风港,她把自己隐藏在这里,感受着“虚无”的慰藉,是“活在自己世界”里最直白的反映。
但这里,也意味着死亡,因为这里也代表了鬼门关啊。还记得参宿刚来到这里,有被几位胖大的食客挤到喘不过气的情节吗?这是她掉进海里之后,无法呼吸的隐喻。深海大饭店第一展现全貌时,门上的牌匾,上书“一见生财”和“你也来了”。熟悉民俗的朋友不会陌生,这两行字,是黑白无常帽子上的字(民间有好几个版本,上述是其中之一)。我认为这是《深海》最大的特色,导演田晓鹏,在电影里塑造了两个世界、两种情绪、以及事物的一体两面。它们相互对立,彼此统一,非常哲学。
比如前文说过,大海的两种形象,海精灵的两种代表,深海大饭店既是避风港,也是死亡之地。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海大饭店”,这里是自闭人群、抑郁人士、社恐者乃至每个不开心之人的安全屋,他们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想出去,但久而久之,会给自己带来难以估量的负能量,会与现实世界真正的脱离。但不要忘了,电影里的大饭店,不是单纯的避风港或死亡之地,也是一艘船。这艘小船一直没有停止向前探索,在也许无意义的人生里去寻找一个可能的出口(深海之眼)。
那时不时出现的红色丧气鬼,足可以吞噬掉大饭店,原型是参宿妈妈给她的红衣服,是代表着走不出去的伤心记忆,从现实里来到虚幻世界,足可以摧毁幻想出来的美好。也会阻挠你走出这里(重获新生)。“现实那么悲惨,我为什么要回去,还不如一走了之?”这是濒死之际,参宿的内心世界吧。这时候,你只是需要一个引路人。因为人更多的是要自我拯救,但也需要外界的善意去引导你、帮助你。最终带着她逃离黄泉之地,带到深海之眼的,是船长南河。
无人知晓的南河南河其实跟参宿是一类人。至少我们确认,他也是不开心的。也是在假笑,逗别人开心,而且,他也被人忽视。不信?开场游轮上,那位小丑入镜了好几次,一直到他打断参宿看书,他一直“在你左右”,但观众大概率没有注意到他。(以至于这位连个正经的剧照都没有,配图都难)
南河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族青年(北漂或南漂?),从剧情透露的信息,他应该是个失意的画手,那本彩绘本《深海大饭店》就是他的杰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南河只能落魄于此,定价168元的《深海大饭店》大概率销量不好,否则他也不会在这里假扮小丑卖艺。而他一直念叨的家乡,应该是很久没有回去了,可能是与家里人关系不好(跟参宿一样),或者因为自卑无颜见家人。谁会注意到一个假笑的小丑呢?但参宿注意到了,也无意中发现了那本《深海大饭店》。而这本无人问津的绘本,成为了参宿幻想出来的“避风港”。
我想,南河第一次驱赶参宿的时候,大概率内心也是开心的——终于有人欣赏我这本书了,可惜她没有买。这里就带着点互相救赎的感觉了。在随后的故事里,乃至结局,南河是全片的“戏眼”,也是最让人动情的角色。在海上漂流的一天一夜,南河一直在努力在让她开心、不要“睡过去”,他只向参宿展现了乐观积极的样子。所以我说南河与参宿是一类人,他们努力用假笑,让别人开心,但自己却是不开心的(想起了托德·菲利普斯导演的《小丑》)。他是一个假笑的人,最终却告诉对方:希望你今后的每一次笑都是真心的。
作者:止于至善_老喻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34a1eed4ef0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