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erwegs | 03/29/2023



这是我大学毕业后租的第7间房子...
人到中年,我的租房经验倒是挺多的。
感觉自己和这间房子,就像是一段的感情。它在异国他乡带给我的温暖,快乐,我不会忘记。
在这里我留下了很多很美好的回忆。
找房
差不多是一年半之前,为了更好的发展,家属和我决定要搬家,我继续为我的梦想努力,而他也找了个离我近点的工作,接着我们就开始找房子。
那时候他还在德国工作,找到新工作后每周基本上我们都过着周末找房,工作日上班的生活。到目的地开车基本上都需要半天,回程也得花上半天,几趟往返下来还真是蛮累的。
找房子差不多花了一个月,终于看到了这一间房子。
这间房子是那么多房源里最便宜的,冷租900多瑞郎,其他的房子基本上都要一千起步,而在瑞士大多数是在1300-2000不等,如果是苏黎世这种瑞士的一线城市,那就只会更贵了。瑞士的物价是出了名的高,没有在瑞工作,别说是拿着人民币,就是拿着欧元到瑞士花都会倒吸一口气,觉得被坑了一把。
但这房子也是这么多里面最“破旧”的。当然我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这个房子原来年份这么久远了。
我对这个房子的印象很一般,和其他“很Modern”的房子相比,这间房子的外观真的很不起眼。甚至第一眼我的感觉都是乱糟糟的。不过家属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倒是觉得这样的房子“很酷”。
和其他的房子不一样的是,这间房子距离上班的地点很近,走路10分钟左右。而且不是直接坐落在主干道上,不会车来车往,嘈杂。
在和房东约定好了看房时间后,我们如期而至。接着就看到他带着一个文件夹,向我们走了过来。
我们的Roomtour开始了:)



房东告诉我们这个房子的厨房橱柜和洗漱间是重新翻新过的,也就是升级了,洗漱间和洗手间是分开的。在这之前在德国我也见过洗漱间和洗手间是分开的房子。

没有出国前我在广州住过两年的城中村。那时候刚好毕业没多久,手里没什么钱,只能住城中村。城中村里的房子,大多是打着“拎包入住”的幌子,但除了有床垫和衣柜,其他的电器,基本上属于要啥啥没有。
记得一开始进去时,我还得自己买电磁炉,后来还买了一个小冰箱,自己扛着上楼。印象里自己一个人扛到五楼…那个冰箱是我扛过最重的箱子,扛回去整个人都累趴了。最后搬家了还得和房东商量:“这冰箱我就不搬走了”…
和国内的租房经历不同的是,德语区租房的房子里,基本生活电器都配备齐全了:冰箱,电陶炉,烤箱,有的还会配上洗碗机(比如这一家)。
当然,还有洗衣机。在瑞士有些房东会把洗衣机都放在楼下地下室的洗衣房,投币使用。也就是说,洗衣机可以是整栋楼公用的。(比如下图)但这个看情况,有的有,有的没有。

不过这一家因为楼下的地下室很破旧,房东就干脆把洗衣机配好了。
房东告诉我们,他是一家Schreinerei (木工)的老板,这个房子的柜子都是他们自家做的。后来我才知道,这家厂子就在这栋楼的后边。房子里面升级的柜子,也是他们自己做的。


我能看得出来,其他的地方还是很Altmodisch (oldschool)的。



房东是个很可爱的老爷爷,笑起来时他的眼睛会眯成一条线。后面听家属说起,他已经快80岁了。一边看房,他还一边和我们开邻居的玩笑,八卦他们的关系,说他们之前是恋人,但是分手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有好的关系。
逛了一圈之后,我们就打道回府了。
家属很开心,他就很喜欢这种old-school的房子。从小家里并不富裕,爸爸一个人养家,一家人省吃俭用,家里的点点滴滴都是爸爸一点一滴的亲手手工打造的。所以这样的房子他觉得很亲切。
我们回到家讨论了一下,这样的房租是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支出,都想着能省则省了。所以我们一口气就决定下来了。短时间内不需要再在德瑞两国反复跑了…
德语区租房很讲究,往往是房东和房客的双向选择。申请租房也涉及到很多资料,个人信用报告,工作单位合同,收入证明等等之类的都得悉数上交。
就像申请德国的大学一样,严谨,oldschool,材料上交后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看了一个瑞士房东的房,房东一家就住在准备出租的楼层楼下,他和他的太太一边看房一边和我们强调,他们很怕吵,希望我们没有孩子什么的,因为上一家租客的孩子很喜欢在屋内跑,吵到他们了。这个房子我们也挺心水的,但他对我们印象不咋地,过两天就把我们拒绝了。
在中国想租房子,没有这么多的程序。
大概是过了差不多2-3周(记不大清了),才得到房东的回复,可以租给我们。我记得等待的那段时间里我甚至连做梦都能梦见这个房子。
租到了这个房子后,我俩就开始搬家。
搬家后我来到新的地方,认识了我们的邻居。
楼上的邻居是一个50多岁的瑞士大叔, 他是一名建筑工人。因为房子很旧,房东租给他时并没有翻新房子,所以他花很少的钱就租到了这个房子。据说他的房租只有300法郎,这在瑞士算是中了乐透级别的便宜。因为房子很旧,房东这么多年从没涨价,所以他在这栋楼里住了很多年。
天气渐渐暖和的时候,他很喜欢种菜。一到夏天,一楼的院子里就会看到他种的,各式各样的蔬菜:番茄,青瓜,辣椒,西葫芦… 有时候外出回家碰上他,他还会拉着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泰国辣椒,小番茄,大番茄…他还和我们说,想吃的时候不需要问他,成熟了,直接去摘就好!







不过相处了这么久了,我依然没听懂他的“瑞士德语”,唯一听了个一清二楚的就是他每次和我们打招呼:“Hallo zämä(高德是Hallo zusammen....)他也从不讲高地德语,基本上只要他一开口,一开始我真的一句都听不懂,只能几个词几个词的猜。每次见到他我都是一副明明听不懂但是又不得不装懂,保持礼貌微笑的尴尬样子…每次都要找家属再跟我复述一遍他们到底讲了啥····现在我大概能听懂几句了,不过距离完全听懂,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生活方面,他也热心帮助我们这两个初来乍到的“老外”。关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不熟悉,都是他在告诉我们:“哪里的超市人少但货物齐全,哪里可以买到折扣火车票,哪个诊所的医生靠谱”…有时候我们出远门,他还帮我们照看家里。一年半下来多亏了他,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多帮助。
到了秋天辣椒成熟了,他还把辣椒摘下来自己做辣椒酱,然后送给我们…
很多时候我看到中文网络里,这个国家被各种说是“排外”的地方,还是觉得有些遗憾。
楼下的邻居是一个瑞士大姐,记得她好像是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大姐会Hochdeutsch,也就是高地德语。所以我们交流起来问题不大。她有一只很温顺的狗狗。不过那只狗狗后来生病了,身体越来越差,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安乐死。
大姐伤心了很久,把狗狗的骨灰做成了项链带在身上。不久前她告诉我们她又领养了一只相似类型的狗。
我不知道房东的八卦是否真实,只知道她和楼上的大叔关系一直很好。工作日以外,大叔每到周末起床之后就会到楼下找她。平时也是一起出门购物,夏天了她们就在院子里和朋友们孩子们一起吃饭,烧烤…
家属告诉我她们在这里住了很久,有一次他说,大姐告诉他:“除非是她们离开了这个世界,否则搬走是不可能的…”。没有到欧洲之前我常常看到听到中文网页里说 "欧洲人可以一辈子都租房子住"的 传说。原来这个传说是真的。


一只对我们生活很好奇的小猫
看房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原来这里还有一只猫。只知道房东升级外面的大门时顺手在大门旁边安装了一个宠物门,方便猫猫进出。这个细节挺有意思的,第一次来看房的时候感觉很治愈。后来我在德语区很多人家都看到了这样的设计。

直到住进来之后,有一次家属提醒我:“嘿,你看那儿,someone is watching us”。


刚刚搬进来的时候还没有安装窗帘。经常一抬头就发现有只小猫站在窗外,默默地观察我们。后来从邻居那里才知道,她是前任房客留下来的。

那个房客搬走了没带走她,好心的邻居就把她收养了。但瑞士人大多流行放养猫猫,给猫猫最大限度的自由,平时她到处溜达,和野猫没什么两样。有一次我还看到她溜进去对面邻居家的鸡圈里…
瑞士人非常的爱猫,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瑞士人大多会给猫猫最大限度的自由,所以她们从不圈养猫猫,把猫猫锁在屋子里,而是放养猫。同一个社区的人都会好好保护它。平时开车的路上碰见小猫,大家把车就停下了。等小猫慢悠悠的走开再继续开车…所以大家都会放心让自家的猫在外面溜达,溜达够了她们会主动回家的。在这里我经常在外面看到各种各样的猫猫,田野中,山坡上,都会有猫猫走动,但它们其实都是有主人的。






小时候我养过猫,但后来皮肤总对跳蚤过敏,长了很多又红又痒的包,最后不了了之,只能把猫送人了。
来到这里之后有时候妈妈有时还特地叮嘱我,不要碰猫,万一她还抓老鼠,那就更要小心病菌了。
离开中国后我脱离了原本的朋友圈。和以前的朋友也疏于联系,基本上都分道扬镳了。可是这只小猫却貌似并不讨厌我,时不时就要来看看我。
它就像是真正关心我的人。时不时就来看看我们,简单的和我们打个照面,让我们摸摸它的头,然后就转身走了。
看过一个歌手李健逗猫的视频,他说:“人应该学会和动物相处”, “人跟动物在一起,一定会学的越来越好”.....大概,这只小猫就是上帝派来教我怎么和动物相处的吧!


虽然每天很好奇我们的生活,但是小猫好像有密室恐惧症,也非常害怕我们伤害她。她不敢轻易踏进我们的屋内半步。房间里一有风吹草动,她就会被吓一跳,赶紧跑。
有一次她终于走了进来,在屋里绕了一圈,想从洗漱间跳出去。我们在窗上贴了一层防蚊网,她太傻了,分辨不出来,想要出去但出不去,缩成一团裹在防蚊纱里发出了很惨烈的叫声。无奈之下家属只能亲手把它抱出去,把它归还给大自然。

好几次她刚把前两只脚踏进我们屋内,马上就因为一点动静,掉头就跑出去。不知道她之前在这间屋子里经历了什么,感觉她的PTSD挺严重的。
有好几次我教她怎么用宠物门,她会蹲在一边疑惑地睁大眼睛看,不过过后还是一脸无辜,不知道这东西是何物…每次教完我都要感慨一句:“哎,这只傻猫”....

我给家属提议:“我们给她点好吃的,吸引她进来玩吧?”
家属直接拒绝了:“我会选择尊重她的生活方式,如果她害怕进来,那我们就不要强求,不要勉强她。”
所以每一次我拍照,她永远都只是在屋外看着我们。 有时候在大门旁边的角落里,有时候在客厅的窗外,有时候在阳台…但我知道,对我们她应该有很多很多好奇的地方,也渴望和我们做朋友。
经常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个人还醒着看书,会听到她从木板上跳下的声音。。。
以后搬家,不会再有这样的猫朋友了。



亲爱的小猫,你要好好地,我们都爱你噢....



当然也会有Bugs
有一次吃饭,家属和我说起这栋楼“到底有多旧”。
邻居大叔告诉了他,因为这栋楼很旧,瑞士政府还下了保护令,房东不可以拆了重建。房东告诉大叔,如果房子着火了,不要救火,赶紧跑,要是被烧了就烧了,还能建一栋新房子…
说完他拿起手机,搜了搜,没想到还真的在网上找到了这栋楼。它是在1900年左右建成的…
在政府网页上,写着为什么要把这栋楼留下来的理由:

之所以要保存下来的理由,我看到了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这栋楼的阳台上有着" Schweizer-Holzstil-Zierelementen"(瑞士装饰元素),窗户上的彩色依旧保存着原始的模样( die originale Farbverglasung),以及楼梯上的把手,都是原始的。

因为房子不是一般的旧,所以隔音,隔热,冬天保温的效果都很差。
也许是因为是建筑工人,或是作息时间很难改变,住在楼上的大叔常常一大早就得起床。常常凌晨四点半就听见他在楼上屋内不停地走动,接着大概5点就出门了。每次他一边走动,我都能听见楼房嘎吱嘎吱响。经常因为他睡到一半就醒了,睡梦中醒来发现天还没亮,要么是大半夜,要么是凌晨四点多…
最近半年好像他还失业了,听说他在申请政府的失业保险基金,有时候在屋内还会听见他一个人在上面的屋内叹气:“唉…”。后来大半夜也会常常被吵醒。
邻居大叔他也养了几只猫,但他和其他瑞士人不一样,他只把猫猫都锁在自家的屋子里。平时白天他去上班,偶尔也会听见猫在房子里跑。但不知怎的,她们搞party,旋转跳跃,跨栏赛跑的时间刚好和人类作息时间是反着来的。有时候前半夜后半夜都能听见猫猫们在互相追逐…这些举动,楼下都听得一清二楚。
我无可奈何,毕竟房子已经这么久了,找他反映其实缓解不了什么。他也知道他的猫闯了不少祸…有时候还和家属道歉。
渐渐的冬天来了。我渐渐发现,房子里面保暖很差。暖气一边供暖,一边消失。这么老旧的房子,留不住暖气。有时候坐在客厅里是能察觉到房子在漏风的。…(也许这时候适合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的体质不咋地,所以总觉得头冷。人在屋子里坐着,可是总感觉有一股冷飕飕的微风从后脑勺吹过。这一点我在意大利也经历了…房子的窗是关上了,可总感觉冬天房间内呼呼的漏风,得找东西堵住。
平时和家人打电话我根本不敢提及这些。一来怕她们担心我吃苦,二来大家平时对欧洲都有很美好的滤镜。欧洲是很多老房子,但修缮得好保养的好的,也是需要花一笔大价钱····

媒体都喜欢捕风捉影,但2022年冬天有件事确实是真的。
俄乌战争之后暖气费从本来的12Fr一口气涨到20Fr....因为房子不算小,只有一个供暖设备,所以我俩一致决定把暖气调低一点,多穿点衣服就好。这样就能省点钱了…
再后来我们决定只对厨房和客厅供暖,平时基本就呆在客厅,其他的房间不用就关着。所以房间里面也根本没有暖气。
但其实这样也很烦,圣诞节后大概就是欧洲最冷的时候了。每天去睡觉,就像走进冰窖里去睡觉一样。一打开门进去,就像是走进了冰箱,因为下雪时没有暖气的地方基本上都是0℃以下。有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是零下十度左右。常常每到睡觉和起床时间,我都是骂骂咧咧的。被窝里能制暖的设备都派上用场了:暖宝宝,电热毯,暖风机…
最后我们还是选择向现实妥协,决定再找个条件没那么差的,于是我又开始准备搬家了…
回想自己大学毕业后这些年来,平均下来几乎每一年都在搬家。毕业后大大小小的搬家,我经历了不下7次…
从一开始我的住所在广州各种城中村里,后来回老家,再到后来的在欧洲各个国家之间不停辗转,搬家…可以说这间房子是我除了老家住的最久的地方了…
来到这里后发现自己距离大自然好像又更近了一步。远处的山川,田野,小动物,森林,河流小溪…一切的一切,都距离我这么近。
曾经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称呼瑞士为“瑞村”的说法,大概就是地方很小,很“村”。不过我倒是觉得这样的村庄,太美丽了。
走几步路就会有一些绿植,青草地,有些地方养牛,有些地方养羊。有时候我靠近时羊还会跑过来给我摸一摸。我对面的邻居,还在自家院子里搭棚,一边养鸡,一边养豚鼠。

在这里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感恩,快乐。
在城中村时我交着每个月800的房租:那是一间村里农户的自建房,也是握手楼,对面住着一对情侣。住在那里时我从来不敢拉开窗帘,因为经常会很尴尬。楼里还住着很多像我这样低头接受社会毒打的年轻人。那时候我的工作没有起色,经常时不时换工作,生活压抑,窒息,我也没有在生活中看到希望…甚至我对生活根本没有了希望。后来索性回了老家。
虽然这个房子很破旧,事实上因为年代久远各方面条件甚至比我在城中村的房子的条件还要差,但来到这里之后,我能感受到我对生活的希望和寄托,我的梦想,仿佛慢慢的回来了。




天气暖和时我们时常就在附近的山坡上走走,看看大自然。
因为附近就是山坡,山上有个农场。农场边上有自动售卖机,卖的都是农场的产品。新鲜的山羊奶,牛奶,奶酪…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有山羊,也有绵羊,有时候还会看到牛。



我在小镇里长大,以前没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把畜牧业和人类的生活区域如此紧密融合在一起,是到了瑞士才看见的。 大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这样子的吧。











我依然感恩自己在这里度过的岁月和我的邻居们。
我又搬家了,生活是一点点好起来了,可又感觉自己失去了很多....
© 本文版权归 SilenzioBlu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